競爭的本質在於盯住顧客,不在於盯住對手
2024-10-11 22:35:21
作者: 華杉,華楠
談企業戰略,離不開競爭戰略。華與華的競爭觀是,競爭是一種幻覺,同行是一種假設,我們稱之為——非競爭論。
什麼叫非競爭論?是針對企業界普遍存在的競爭對手崇拜症。我們聽到諾基亞的CEO說要打敗蘋果,聯想說要打敗蘋果,這都是競爭對手崇拜症——蘋果崇拜症。
永遠不要說你要打敗誰,因為你說你要打敗誰,就等於向全世界宣告你崇拜誰。競爭對手崇拜症有什麼症狀呢?第一個症狀,嘴裡老掛著對手的名字,三句話都不離對手,完全活在與對手的戰鬥幻想里;第二,老是根據別人做什麼,來決定自己做什麼。你的對手不止一個,這個領域裡面可能有十個企業,每一個都有針對性地出一招,還能有自己的東西嗎?第三,老喜歡推出一些騷擾競爭對手的產品。看人家什麼東西賣得好,趕緊仿一個,價格就一半,這些都是對競爭很膚淺的理解。這樣的企業最後都找不到自己,漸漸消失。
什麼叫非競爭論?競爭的本質在於盯住顧客,而不在於盯住對手。
泡妞的關鍵在於妞。
就像你要追求一個姑娘,你眼睛要盯著姑娘,不要盯著情敵。沒有跟情敵打架就能贏得姑娘的道理。再說,如果有十個、一百個情敵同時在追那姑娘,你能分析這一百人的戰略戰術,並有針對性地去打嗎?你根本不需要跟他們打,針對那姑娘想辦法才是正途。
在360和QQ的「3Q大戰」中,QQ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強迫用戶卸載360——這就是為了和情敵打架,卻傷害了姑娘的利益,那姑娘當然不幹了。
所以我們說的競爭,不是我要跟你爭,而是我要讓你沒法跟我爭。
這就是老子《道德經》說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對於葵花葯業來說,它能十年如一日,幾十年如一日,集中資源解決中國兒童用藥安全和健康護理的問題,承擔起責任,形成一套結構嚴密的業務組合和產品結構,建立品牌和知識體系,就沒人能與它爭。等別人看明白要和它爭,得回到它的十年前,把它做的事重新做一遍。那回得去嗎?
競爭是一種幻覺,同行是一種假設。所以盯住顧客,而不是盯住對手,當你全神貫注地關注顧客,你根本沒興趣知道別人在做什麼。
同行是一種假設,葵花葯業是製藥業企業,但進入食品和日化,它的同行就變了。小葵花的同行,不是製藥業同行,是兒童健康產業同行。
所以華與華戰略方法裡還有一句話:市場份額是偽命題,市場份額思維是坐井觀天。因為市場份額,是你假定一個分類,然後自己跳進自己這個分類餅圖的井裡去,抬頭看天,望望自己占了多大一塊。如果重新定義一下這餅,那份額馬上就變了。另外,市場份額也是結果導向,不是因果導向的思維方式。
為什麼人們會有狹隘的競爭思維,有兩個思想根源,一是人性基因,二是理論基因。
人性的弱點,就是總盯著誰搶了他的飯碗,不盯著誰給了他飯碗。人們總是忽視愛他的人,而跟恨自己的人斗得火熱。
因為企業戰略的思想,是從軍事戰略發展出來的,所以基因理論深受軍事戰略的影響,正如華與華的企業戰略思想,也深受孫子、克勞塞維茨、若米尼等軍事戰略巨匠的影響。
但是,軍事戰略和企業戰略有一個本質的區別,軍事戰略有敵人,企業戰略沒有敵人。軍事戰略是在一個有限的地理空間裡爭奪土地,企業戰略是在一個無限的市場空間裡創造價值。
市場空間不僅是無限的,而且是多空間的,每個企業都可以創造自己的空間。為什麼我們說市場份額是個偽命題,同行是一個假設?因為——每個企業,本質上都可以自己定義一個行業。競爭競爭,是競而不是爭,只有你自己和顧客,沒有對手,沒有敵人。就像孟子說射箭:「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消費者的心就是靶心,我們的產品就是丘比特之箭,自己把握好射出去。射不中,不能怪別人射中了。下一箭,要調整自己,而不是把聰明才智投入到如何干擾別人。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儒家思想。《孫子兵法》也異曲同工,孫子強調先勝而後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先讓自己變成不可戰勝的,然後等待敵人可以被戰勝的時候,即等對方出錯。我之不可勝完全在於我自己的修為;敵之可勝,則在於他,在於他犯不犯錯誤。所以,他敗了,也是他自己敗了,而不是我把他打敗了,我只是勝了而已。有哪個企業是被別人打敗的?你又能打敗誰呢?所以不要沉浸在鬥爭思維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都是自己的事。
我們可以用兩句話總結華與華的非競爭論:
一是盯住顧客,比盯住對手重要;
二是企業社會責任導向,盯住社會比盯住市場更本質。
市場機會的背後是社會問題。永遠不要忘記是社會機制讓你生存的,要用社會價值觀,而不是市場利益觀來看待自己的業務,這樣我們才能基業長青。用顧客利益導向、社會責任導向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才是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狹隘的競爭導向思維,仁者不為,智者不屑,遠離王道,霸道亦不可得。
企業社會責任導向,也是企業精神的源泉。企業是精神的產物。經營不僅是一種理性的行為,更是一種感性的行為。感性比理性更有創造力,當全體員工對社會懷有高尚的情操,對顧客懷有真摯的感情,才能設身處地無微不至地替顧客著想,才能挖空心思創意無限,才能拒絕誘惑堅守本職工作,才能奉獻社會誠信無欺,最終企業能夠成為國之大器。
所以,一個企業,一項事業,必有一使命與感情之寄託與歸屬。這也成為全體員工的工作意義、行為準則和精神力量。
有感情,則企業有正氣。此感情為企業聯繫社會之紐帶,為企業之氣運所系。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企業的社會價值需要社會所命,就是企業在其天命、氣運、風水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積德、學習來實現。
天命,是聽天所命,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經營使命。如果你沒有聽見自己的天命,你就不能成就一番偉業。
我們永遠是顧客導向、社會導向,不是競爭導向。有人說,顧客導向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競爭導向的時代。我想說,這種思想,是心術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