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和語言不一致,嘴上說的不能信
2024-10-11 15:34:11
作者: 金文
人類大腦的邊緣系統是非常誠實的。由邊緣系統掌控的肢體動作會如實地反映我們的想法,這些動作是我們的主觀意識無法控制的下意識的動作。我們之所以可以通過身體語言來識別謊言,原因就在於說謊行為本身的複雜性。一句看似漫不經心的謊言,想要做到滴水不漏不被人懷疑,其實是需要動員全身器官共同參與的龐大工程。因此,無論一個人的口才多麼好、說謊技術如何高明,他的肢體語言都會「出賣」他。
人們在說話時,實際上是同時在意識和無意識兩種層面上進行交流。說謊者把精力集中在編造謊言、如何應答上面,因而很難控制自己的身體語言。由於人們在交流中同時傳遞這兩種信息,因此說謊能否成功,關鍵就在於對意識和無意識兩種信息表達的控制。講真話的人,意識表達和無意識表達總會保持一致。而一旦語言和動作之間出現不一致,我們就有理由表示懷疑。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控制的無意識信號,即動作和姿勢,往往才是真情實感的表達。也就是說,當動作和語言自相矛盾時,所說的話就很有可能是假的。
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例子,例如,抱怨感冒頭疼向領導請假,卻以輕快的步伐走下樓梯;嘴上明明說「不是」,同時卻在點頭;再如,嘴上正在說好話,兩個拳頭卻緊緊地握在一起,那分明就是討厭你的表現。
所以,想要了解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就不能忽視任何微小的細節。這就需要我們善於捕捉表情的瞬間變化,根據這些細微的變化來分析對方的心理活動。享譽全球的身體語言大師喬·納瓦羅在其著作中就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
坐在桌子另一端的那個男人小心謹慎地回答著聯邦調查局特工的問題。其實,當時他還不是那次謀殺案的主要嫌疑人,他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不在現場,言辭也很真誠,但是那名特工卻依然不停地問問題。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槍嗎?」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刀子嗎?」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碎冰錐嗎?」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錘子嗎?」
這裡所說的「碎冰錐」便是本案的作案工具,但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了,這名嫌疑人自然也知道。這位特工的主要目的其實是想觀察嫌疑人在聽到這些兇器的名字時的反應。當他提到碎冰錐時,那名男子的眼皮明顯地耷拉了下來,而且一直耷拉到下一種兇器的名字被說出。這位特工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義。從那一刻起,這名嫌疑人就成了該案件的第一嫌疑人。後來的進展說明他沒有被冤枉。
當犯罪嫌疑人試圖掩蓋內心的真實想法時,會製造出種種口頭的謊言,卻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肢體語言。不經意中,他們就會把內心的秘密泄露在一個眼神,或者一個看似沒有深意的手勢里。
因此,我們聽別人說話時,要同時注意他的肢體語言。將肢體語言、表情和說話內容做對照,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實情緒和動機。除非動作、聲音和說話內容彼此符合,否則就一定有所掩飾,那就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去找出線索。一旦認清了一個人的習慣做法,也就很容易推測他的其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