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有時候,最好的安慰就是傾聽

有時候,最好的安慰就是傾聽

2024-10-08 20:30:31 作者: 麗莎

  劉婷是一個性格直爽、心直口快的女孩。前一陣子,劉婷的姐妹田蓉閃婚了,嫁給一個剛剛認識三個月的商務男,據說是某公司的部門經理。劉婷勸過田蓉無數次,讓她不要衝動,畢竟結婚可是終身大事。田蓉卻一心沉浸於愛情之中,哪裡聽得進別人的意見,火速把婚禮辦了。可沒想到,度蜜月回來還不到一個月,劉婷就接到了田蓉的電話,電話那頭的田蓉一邊哭一邊控訴新婚丈夫的種種「罪行」——說對方婚前婚後根本不是一個樣,婚前對自己百般體貼,婚後卻只知道忙工作,家裡活什麼都不做;說婆婆凡事總喜歡壓自己一頭,丈夫也不站在自己一邊;說自己後悔當初不聽劉婷勸告,風風火火地就把自己嫁了……結果,田蓉是越說越傷心。

  作為姐妹,劉婷自然是站在田蓉這一邊的,尤其從一開始,劉婷就覺得田蓉這婚結得太輕率了,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劉婷自然覺得千錯萬錯都是他倆閃婚的錯。秉著對朋友婚姻負責的原則,劉婷立馬打斷田蓉的哭訴,苦口婆心地開導田蓉:「你當初不聽我的話,現在後悔有什麼用。如果你覺得這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你就和他離婚吧!早點離婚,你還有機會找一個……」結果沒想到,劉婷這句話還沒說完,田蓉直接掛了她的電話。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好心給人勸說,卻落得如此對待。劉婷有些不高興,自己好心開導,田蓉卻不領情。沒想到劉婷打電話時說的話都讓同事老李聽到了,老李對劉婷說道:「小劉,你這樣勸說人家肯定得生氣。古人曾說『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你的朋友選擇閃婚不一定就是錯的,走進婚姻後的夫妻兩人在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磕磕碰碰。她只是沒有處理好問題,心情鬱悶,需要發泄,所以打電話對你傾訴時情緒激動了,話說過頭。然而她並沒有真正要離婚的意思。」聽完老李的一席話,劉婷恍然大悟,立馬打電話給田蓉道歉。

  田蓉接起電話,劉婷趕緊說:「田蓉,對不起!我剛才說錯話惹你生氣了,我給你道歉。剛才你在電話里說的事我仔細想了想,婚姻和談戀愛不一樣,不能遇到一點事兒就要離婚。說到結婚,你們倆是閃婚,可能之前在戀愛中沒有時間去深入的了解對方。既然結婚了,夫妻兩人發生點小磕碰是正常的。我覺得你不要傷心了,兩人慢慢磨合,好好過日子才是正事。你和他發生矛盾,不如想想事情的前因後果,是誰做錯了。如果你做錯了,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主動示好向他道歉。如果對方做錯了,別一味指責對方,你也要懂得反省自己。一個巴掌拍不響,對方有錯,你自己肯定也不全對。」田蓉聽劉婷說完,也不生氣了,還採納了劉婷的建議。

  再後來,劉婷再見到田蓉時,她已經挽著丈夫的手臂笑靨如花了,根本看不出之前還大哭大嚷著要離婚的樣子。

  老李得知此事後,笑著對劉婷說:「其實夫妻吵架的事,真不是外人可以去置喙的,畢竟那是人家兩口子的事,關上門來,誰說得清到底誰對誰錯。而且田蓉找你哭訴,也不一定是真過不下去。她可能只是想向你傾訴一下,好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罷了。而你,只需要好好地做一個傾聽者就行了,這就是最好的安慰……」

  在實際生活中,當有人向你訴苦或抱怨時,你會怎麼做?據我觀察,不少人會和劉婷一開始的做法一樣,用一堆大道理去勸說別人。依我看,這真不是一種好辦法。因為很多道理幾乎是人人都懂的,說不定當事人當時比你想得更清楚,畢竟對方是親身經歷,往往要比局外人想得更深入。

  舉個例子,當有朋友失戀的時候,如果你一味地安慰對方要想開一點,不要難過,效果不會太好。因為你無法體會到對方的付出,無法體會這份感情對他來說多重要,很多時候,你也並不完全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你只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勸,不會有切身感受,你輕易給出的建議未必正確,甚至可能是與對方截然不同的,如此對方的牴觸情緒就產生了,就會引發矛盾。

  那什麼是好的方法呢?我覺得是幫助宣洩。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內心苦悶的時候,找人述說一番,宣洩了往往就冷靜了,然後才恢復。人都有表達和傾訴的欲望,不管是遇到好事還是壞事,都會想和身邊的人分享一下。表達和傾訴其實都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手段,通過把堆積在心裡的事情說出來,排解一下內心情緒,而不是真想向你討一個主意,或者希望你能替他出頭。

  相比一個說教者,人們其實更需要一個傾聽者。傾聽,這是比任何勸慰都更有效的一種安撫。所以,面對主動尋求安慰的朋友,首先要準備好一隻耳朵,也就是要先聽。而真正的安慰其實就是我們願意花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願意傾聽別人的難處,讓對方的情緒得到緩解,心裡感到好受。

  我的堂妹是一家物業公司的客服人員,這份工作看起來毫不起眼,而且經常遇到據理力爭的業主,但堂妹卻做得非常優秀。這並非堂妹口才好,而在於她懂得傾聽。

  前段時間,物業遇到一位難纏的業主,他投訴社區公園對外開放,對業主們的財產存有安全隱患。但開放社區公園是響應市級指示,物業也安排保安加強門崗管理,所以不想被這個麻煩事纏著,就派工作人員去和那位業主交涉。說是交涉,實際上是想勸說對方不要繼續鬧下去。儘管被派去的那個人口才很好,擅長擺事實、講道理,把對方說得無言以對,但仍然沒能消除業主內心的不滿和憤怒,他鬧得更加厲害。

  無奈之下,物業將這個「燙手山芋」交給了堂妹,因為她平時就很擅長處理業主與物業的矛盾。當業主怒斥物業公司及相關人員時,堂妹沒有據理力爭,而是靜靜地聽著,同時用「是」「嗯」等詞做簡單的回應,對業主的憤怒表示理解,讓他儘量把不滿發泄出來。業主嘮叨了3個小時,堂妹傾聽了3個小時。此後,堂妹還登過兩次門,繼續聽業主發泄不滿。當堂妹第四次上門傾聽時,業主對堂妹以禮相待,他表示不會繼續追究下去,將撤銷向有關部門的申訴。

  從中可以發現,這位業主表面上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實際上是想獲得一種尊重。當他從堂妹這種獲得尊重後,內心的委屈和不滿也就消除了。堂妹沒有費盡口舌地勸說對方,她只運用了傾聽的手段,就順利疏導了業主的不滿情緒,使業主感到受到了尊重,最終也贏得了客戶的理解。

  尋求宣洩的人當時往往處於一種非理性狀態,用著理性的道理去勸慰非理性狀態的個人,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所以,你大可不必殫精竭慮學習安慰技巧,只需像前文所述,踏踏實實做到傾聽即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