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不僅僅是「聽見」而已
2024-10-08 20:30:29
作者: 麗莎
同事陳墨近來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工作時也看起來無精打采。看到他這種狀況,我再三追問才得知他和妻子的婚姻亮起了「紅燈」,兩人正在辦理離婚手續。
原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陳墨的妻子和母親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為此兩人經常鬧出矛盾。為此,私底下妻子常常和陳墨抱怨,有時還會用責備、挖苦的語氣說他的母親。儘管母親有些地方確實做得不好,但陳墨也覺得妻子不夠體諒老人,因此,關於妻子的埋怨,他都是處於不回應的狀態。
「你好好聽我說行不行?」
「嗯嗯。」
「可你明明一直在玩手機。」
「我在聽。」
「那我剛剛說什麼了?」
「我真的在聽,你還想怎樣?」
「我就知道,你現在一點也不在乎我!」
……
「我明明一直在傾聽,她為什麼還是不滿意?」對此,陳墨深感委屈。
顯而易見,陳墨選擇以一種躲避的方式處置妻子的埋怨,而不是坐下來好好地和妻子溝通。在他們的相處過程當中,儘管他做到了傾聽,但沒有給予妻子充足的注意力,沒有及時地回應妻子,這才讓妻子認為自己不被在乎,兩顆心不是靠在一起的,慢慢地他們的婚姻自然亮起「紅燈」。
每個人都能傾聽,只要我們耳朵沒有毛病。在人際互動中,我們不少人也確實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去聽,但聽見對方的聲音就是傾聽嗎?心不在焉地聽別人講話是傾聽嗎?隨聲附和「嗯嗯啊啊」的回應,這是傾聽嗎?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不是。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先觀察病人的面色,再用耳朵聽病人的聲音,用鼻子聞病人的味道,然後再詢問病人的病情,最後才是診脈來下判斷病人究竟患了什麼病症。之所以需要這樣繁複的診斷,是因為很多病症在某些方面都會有相似之處,只根據片面的狀況,是很難精準判定病人病情的。
我們傾聽別人說話,其實跟醫生診治病人有著異曲同工的地方。雖說傾聽看上去是一種最省力,最不費口舌的溝通方式,但除了要傾聽對方說話之外,我們還得學會觀察對方的表情和各種動作,這樣才更容易在傾聽中理解對方的觀點,把握對方的心理,抓住有用信息,明白對方表達的重點。
「我明明在傾聽,為什麼效果不理想?」這是不少人經常問及的問題,這時我會讓對方寫「聽」字的繁體寫法——「聽」。這個「聽」字很有意思,各部分的含義是:耳——用耳朵去聽;王——說者為王;十——頭要正,態度要端正;四——代表眼睛,眼睛要看著對方;一——一顆平穩的心;心——專心、用心。
可以看出,傾聽不僅要用耳朵,還要用眼睛和心。這也就是說,傾聽不同於一般的聽或聽見,傾聽別人說話時不僅要注意說話內容,而且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善於運用微笑、點頭、提問題等,及時給予對方回應,這會讓對方感到你在傾聽他說話,你理解他所說的話,這會給人留下知書達理的好印象,交談氣氛會更加融洽,有助於進一步的溝通。
我的朋友陳虹從小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以前在學校的時候還不覺得怎麼樣,但自從步入社會,這一塊性格「短板」極大地限制了她的發展,成了她的「心頭病」。陳虹也曾努力和自己的性格做過鬥爭,逼迫自己「假裝」成一個善於言辭的人,反倒弄出幾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後來,陳虹了解到傾聽的重要性,開始試著傾聽別人,卻依然沒有明顯改善人際交往狀況。
在陳虹心灰意冷的時候,我向她推薦一位導師高女士。高女士是個非常溫和文靜的人,也不喜歡多說話,她只是善於傾聽,只要是認識她的人,幾乎都非常喜歡和她聊天,對於這點,我個人深有感觸。和高女士聊天好像真的有一種魔力似的,讓人有一種一吐為快的舒暢和愉悅。
在得知了陳虹心中的困擾之後,高女士邀請她晚上和自己一塊兒去參加一個聚會,並告訴陳虹,讓她跟在自己身邊,看一看自己在聚會上的表現。
晚上的聚會是高女士的一個朋友發起的,那位朋友剛從法國巴黎旅行回來。朋友見到高女士非常開心,興沖沖地談起這次旅行:「巴黎簡直是人間天堂,浪漫的巴黎聖母院、莊嚴的凱旋門、神秘的羅浮宮,還有充滿時尚氣息的香榭麗舍大街。走在塞納河畔,在路邊慢慢品一杯咖啡,簡直太愜意了!」
「哇,說得我都心動了,」高女士目光專注而柔和地看著朋友,「你一定非常開心」。
「是的,開心極了。」這位朋友掩飾不住興奮。
高女士笑著,輕輕拍著朋友的肩:「高中時我們一起看了一部法國電影,我記得那時你就說希望有天能去法國看看,這回總算是夢想成真啦!真好。要不你和咱們說說唄,你這趟旅行都遇到了些什麼事!」
接下來,這位朋友開始興致勃勃地講述著自己旅行時的趣事,而高女士呢,只在一邊認真聽著,不時附和幾句,再感嘆一番,滿眼都是羨慕。那場聚會就這樣在賓主盡歡中結束了,那位朋友說得興致勃勃,其他人也聽得津津有味。臨走時,朋友還戀戀不捨地和高女士約定了下一次相聚的時間!
聚會結束後,高女士問陳虹:「你不善言辭不要緊,你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怎麼樣?還能回憶起我是怎麼傾聽的嗎?」
陳虹頓了頓,仔細回想,這才發現,在整個談話過程中,高女士一直在非常專注地傾聽,而且不時地用微笑、點頭、提問題等給予對方回應,而這傳遞的是一種肯定、信任、關心乃至鼓勵的信息,能讓說話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視、被在乎,最終有助於雙方的相互溝通。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說話時,如果聽者一副愛理不理、漫不經心的樣子,那麼你的談興會驟然大減:「看這個樣子,他根本沒聽進去,算了。」於是,一場談話只能半途而廢。相反,如果你的聽眾聚精會神地聽你說話,邊聽邊點頭,並不斷地積極回應你,你的心情肯定大不一樣:「他對我說的事很有興趣,我還可以多說些。」「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傾訴的機會。」「他能理解我,他是一個值得結交的人。」彼此心靈間的交流使雙方的感情距離縮短了,話題會源源不斷地湧出。
這一點,希望陳虹早些明白,早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