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怎麼被他人情緒操控的?
2024-10-08 17:07:58
作者: 蘇菲雅 姚彥宇
「受害者」們的父母,在「受害者」長大的過程中,一般會發展出格外高明的手段——情緒操控,用以控制「受害者」。
比如小下讀高中時,媽媽繼續給她買橙色的衣服,她不喜歡,於是拒絕。她媽媽倒是沒辦法逼她穿,但會表現得特別難過、失落:「好吧,我還專門在店裡找了個身材跟你差不多的女生試穿,試了好久,專門挑的這衣服,唉,果然女大不中留。」等她把衣服接過去,媽媽就又喜笑顏開了。爸爸則沒這麼多話,但在高考後小下沒按照他的建議填志願時,他一個人在陽台,扶著欄杆皺著眉,惆悵地抽了半包煙。直到小下妥協,他才恢復正常。
是讓父母干預自己的人生,還是堅持自我,拒絕父母的干涉,然後在父母的委屈、自憐中體驗負罪感,是每個「受害者」成長過程中經常糾結的問題。孩子總是愛父母的,所以在面對父母的情緒操控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大多數人都會由於承受不了負罪感,而選擇第一個選項,讓父母干預自己的人生。
小下的父母本性並不壞,只是突破邊界控制,本身就是他們表達愛和感受愛的一種方式。所以媽媽控制小下穿橙色衣服失敗後,她體驗到的是,自己付出愛被拒絕了,才會有那麼強的委屈和傷心,爸爸也同理。
這種沒有邊界感的愛,其實是一種「有毒的愛」。
逾越個人邊界控制他人,根源其實是對對方的不信任。所以,表達這種愛本身就是在貶低對方。
想像一下,老闆給你布置了一個任務,讓你寫一份一千字的報告。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你寫了三百字時,老闆過來看了看,然後幫你修改了一遍;寫了八百字時,老闆又過來給你修改了一遍;你寫完後,老闆又過來修改了一遍。
領導會覺得:「你看我幫你這麼多了,你是不是很感恩?」而你只會覺得:「這是信不過我啊!那你怎麼不自己寫?」
小下父母的情況也是如此。管得越多,越期望得到感恩和認可,卻忽略了這種管教本身就是在貶低對方,只會讓小下變成怨恨他們的「受害者」。
讓小下穿橙色衣服,潛台詞是:你不知道什麼顏色好看,你不知道什麼顏色適合你。讓小下填志願選擇別的專業,潛台詞是:你不知道什麼專業是對的,你不知道什麼專業適合你。
長時間接受這種「有毒的愛」,會導致對責任的迴避,不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負責,變成「受害者」。
老闆如果越界,管得太多,手下的員工就會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害怕承擔責任,工作積極性就比較低。遇到可能要承擔責任的事情,就會讓老闆介入。而工作出了問題時,員工也會對強硬幹涉的老闆心懷不滿。
父母逾越邊界,對小下管得太多,導致小下被培養成了「受害者」。她對自己的能力和判斷不自信,認為老公決定孕期分房睡,那分房睡就應該是對的,自己就算覺得孤獨或不舒服也應該努力執行。她對自己的感受也不負責,在孕期覺得孤獨時沒有想辦法疏解,在產後感覺痛苦和不被愛時也沒有嘗試改變。遇到問題時只會顧影自憐,放任問題自行發展。等情況惡化到無法控制時,就責怪他人、責怪命運。這就是有受害者情結的人不幸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