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看見情緒價值:接住Ta的情緒,捧住Ta的心> 共情,讓你成為情緒「消防員」

共情,讓你成為情緒「消防員」

2024-10-08 17:06:47 作者: 蘇菲雅 姚彥宇

  有情緒漠視習慣的人,需要學習共情。

  現實中,很多人都有情緒漠視的反饋習慣,不一定是以小己老公這種完全不反應的方式呈現出來。常見的情緒漠視反饋方式有:

  ①「雞湯」:雷霆雨露均是天恩,我們應該往好了想,做人積極點!

  ②轉移重點到自身:你可能不知道,當初那誰誰也是這樣對我的,你知道當時我是怎麼做的嗎?當時我……

  ③道德壓迫:大家都很擔心你,你可要快點開心起來啊!

  ④活在當下:都已經過去了,現在開心最重要,朝前看。

  這些反饋初衷和形式都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拒絕對方的情緒,不允許對方的情緒存在。對於情緒上頭的人來說,此時Ta和情緒是黏在一起不分彼此的,他人對其情緒的拒絕,從感受上來說,就是在拒絕Ta這個人本身。因此有情緒的人遇到有情緒漠視習慣的人,往往很容易生氣,而且也不願多溝通。

  說完了反例,我們來聊聊共情。共情,指在他人有負面情緒時,關注對方的情緒,把自己作為對方情緒的容器,引導對方把情緒表達清楚,並給予積極反饋,促使對方把內心的負面情緒傾倒到自己這邊,幫助對方捋清楚情緒邏輯,從而使對方的情緒狀態平復的過程。

  共情是心理諮詢的技巧之一,幾乎所有的原生家庭心理問題,都源於孩子在早年環境中的情緒沒有被看到,也沒有被正確共情。因此,當下的正確共情,能夠填補早年環境挖的坑,具有修復內在客體關係、促進人格完善的奇效。

  學習共情,重點分四部分:他人情緒覺察、引導表達、傾聽反饋和共情反饋。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①他人情緒覺察

  如果你不知道他人有情緒,那共情技巧學得再好也找不到用武之地,所以學習共情的第一步,是先學習對他人的情緒進行覺察。

  覺察他人情緒的方法很簡單,你可以找個人多的地方,比如公司,自己先深呼吸幾下,伸懶腰,放輕鬆。然後掃一眼周邊的人,感受一下,有沒有哪個方位的人帶給你一種壓抑的感受,有的話就分辨是哪個人,進一步觀察對方的神態,看對方是不是有情緒。確定對方可能有情緒的話,就去跟對方閒聊幾句,順嘴問一句「怎麼看起來你有點焦慮/生氣/煩躁/低落呀」,確認對方是不是有情緒。

  這個練習做久了,首先,身邊的人都會覺得你熱心和體貼;其次,你對於他人情緒的覺察能力也會越來越敏感且準確,甚至有時不用眼睛看都能感受到別人有情緒。

  如果你做這個練習後完全感受不到他人的情緒,此時你需要回過頭去做前面情緒覺察的練習,把身體感受和情緒感受連接起來,通過理解自己的感受,從而理解他人的感受。

  ②引導表達

  共情的要義在於少說多聽,能夠引導對方把自己的情緒完整地表達出來,才說明共情能力強。如果是自己不停說話,去猜對方的情緒,那這不是共情,而是在賣弄。

  引導表達,用的是開放式提問:什麼、怎麼、為什麼。

  比如,「發生什麼事情了?」「怎麼突然這麼生氣呀?」「那他說過為什麼不遷就你嗎?」。

  如果雙方本身有矛盾,對方不願多說,那就要採取封閉式提問「是不是」「對不對」,跟對方確認其有情緒的原因,比如,「是不是我剛剛大聲說話讓你生氣了?」。

  ③傾聽反饋

  要引導對方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也不能除了問問題什麼都不說,否則對方感受不到你的回應,也會喪失傾訴的欲望,所以還需要傾聽反饋。

  傾聽反饋的類型主要有情緒反饋、澄清反饋、對錯反饋、總結反饋四類。

  情緒反饋,是直接說出對方可能有的情緒,讓對方意識到你最起碼是懂Ta的情緒的,你是和Ta同頻的,比如「那你一定覺得很委屈吧」。

  澄清反饋,是在對方表述不清或有歧義時予以澄清,讓對方確認或提供更多細節,讓對方意識到Ta說的內容你聽得很認真,比如,「你哭了他也沒反應嗎?」。

  對錯反饋,也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說出Ta沒說出的觀點,讓對方感到你跟Ta是同一個戰壕里的隊友,比如,「這沒錯啊」「你可是孕婦,他本該多遷就、照顧你」。

  總結反饋,是把整件事概括一下,向對方表明Ta想表達的核心故事你聽明白了,比如「他居然為了這么小一件事跟你吵起來」。

  ④共情反饋

  共情反饋是整個共情的重點,前面所有鋪墊都是為了給出一個共情反饋。共情反饋,指從對方的角度說出對方的情緒邏輯或者對方的難處,讓對方意識到,你很清楚Ta是由於什麼而有情緒,進而讓對方產生一種被理解的感受。共情的情緒邏輯和情緒表達的邏輯類似,可套用公式:Ta的預期+預期依據+現實落差+導致情緒。

  比如,「你可是孕婦(依據),他本該多遷就、照顧你不說(預期),居然為了這么小一件事跟你吵起來,還這麼氣你、嚇你(現實),你應該受了很大委屈吧(情緒)」。

  共情需要注意當下雙方的關係狀態,像案例中夫妻吵架這種共情方和被共情方敵對的情況下,不適合過多進行共情。否則就會有種一邊捅刀,一邊關心對方痛不痛的諷刺感。所以這種情況下,要麼是安撫情緒後溝通、妥協,達成共識;要麼是安撫情緒後,表示雙方狀態不佳,先暫時跳過這個話題。這裡我分別從閨密的角度和伴侶的角度對小己進行共情,大家感受下二者關係狀態不同導致的共情方式的區別。

  閨密共情版:

  ——怎麼啦?看起來這麼傷心(情緒反饋)。

  ——跟老公吵架了,摔了一地的碗碟,他都不哄我。

  ——天哪,那你是得多生氣啊(情緒反饋),是因為什麼吵成這樣的(開放式提問)?

  ——小事一件,就是去他家過年還是去我家過年的問題而已。我想著去年在他家過年,今年就輪到我家了,沒想到他死也不同意。

  ——你這麼想沒錯啊(對錯反饋)!

  ——可不是嘛,我也不知道他哪根筋出問題了,一定要跟我吵。

  ——那他有說為什麼不遷就你嗎(開放式提問)?

  ——沒說,他就跟瘋了一樣在那裡大吼大叫的,把我氣哭了他也不管。

  ——你哭了他也沒反應(澄清反饋)?

  ——是啊,所以才吵得摔碗摔碟的,哎,這事可真心累!

  ——你可是孕婦,他本該多遷就、照顧你不說,居然為了這么小一件事跟你吵起來(總結反饋),還這麼氣你、嚇你,你應該受了很大委屈吧(共情反饋)。

  ——哎,可不是嘛!

  伴侶共情版:

  (小己在那裡摔碗筷)

  ——怎麼啦?突然這麼大火氣(開放式提問/情緒反饋)?

  ——哼!

  ——是不是我剛剛大聲說話讓你生氣了(封閉式提問)?

  ——哼!

  ——還是說,是我不同意去你家過年你生氣(封閉式提問)?

  ——是態度,你的態度我很不喜歡!

  ——好好好,我認錯,不該那麼頑固,還那麼凶,你是孕婦,我本來就應該更遷就你、更寵著你的,今天卻凶你,我錯了。你應該生氣,但彆氣壞了身子。

  ——這幾句才像話。

  ——我剛剛也是一時情緒上頭,現在能給我個解釋的機會嗎,讓我說一下為什麼我堅持去我家過年(轉移話題到具體問題上)?

  此外,還需要注意共情的作用和目的之間的區別。

  共情的作用是讓對方的負面情緒平復,而共情的目的是了解對方當下的情緒及其原因。如果抱著緩解對方負面情緒的目的進行共情,就會把注意力放在確認情緒是否消除上,這樣對方會感受到你對其情緒的不接納,只會讓對方有更多負面情緒,而且不願再跟你交流。而抱著了解對方情緒的目的共情,那你就會把注意力放在確認自己對情緒的理解是否跟對方一致,會讓對方感受到你對其情緒的接納、關心和耐心,這樣的共情反饋才會起到緩解情緒的作用。

  共情是一套技巧,同時也是一種態度,而態度的影響力遠大於技巧。因此,學習共情後,應該是抱著關懷對方的初衷去溝通,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給對方答疑解惑。不過在雙方有矛盾的時候,別說共情態度了,要保持情緒穩定,使用共情技巧可能都很難,所以要真正發揮出共情的力量,你還需要學習一項諮詢技能——移情分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