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看見情緒價值:接住Ta的情緒,捧住Ta的心> 受害者思維:要不是因為你,我哪會是現在這樣!

受害者思維:要不是因為你,我哪會是現在這樣!

2024-10-08 17:06:32 作者: 蘇菲雅 姚彥宇

  談戀愛後,小諸事無巨細都喜歡問男朋友的意見,大到該離職還是繼續工作,小到中午點哪家外賣、買哪件衣服等。小諸很享受這種有人幫自己做決定的感覺,有一種找到了人生依靠、被照顧、被指引的踏實感,而且男朋友的決定也確實總是比自己的決定更明智,男朋友也很享受這種被依賴、被信任的感覺。但偶爾他們也會因此發生矛盾。

  前段時間,小諸發現自己掉頭髮有點嚴重。因為近期的工作調動,她接手了很多同事的「爛攤子」,她覺得自己應該是工作壓力太大導致的脫髮。她絮絮叨叨地跟男朋友傾訴自己最近的工作壓力,吐槽那些難搞的客戶,埋怨同事和領導。男朋友聽完後表示,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不能因為工作熬壞身體,於是建議她去跟主管溝通,調整工作量。

  小諸聽到男朋友的建議後,頓時就無名火起,覺得他完全不關心自己有多累,只想儘快結束聊天。男朋友見氣氛不對,趕忙安撫她的情緒,好一會兒後才問她對工作的想法。小諸說自己太累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男朋友就小心翼翼地建議,讓她辭職在家休息一段時間。這次小諸倒沒有生氣,過了幾天她就交了辭職信,隨後在家歇了兩個星期,等精神狀態好點了才開始投簡歷。但這時小諸才發現,市場行情不好又加上剛好秋招,同崗位的薪資比原先少了整整一半。她投了一星期的簡歷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一個半月後不得不選擇了一家待遇、福利、前景都遠不如原公司的小公司。

  有一天,她刷朋友圈,看到了原公司團建的照片,他們坐遊輪去國外旅遊了半個月。她找前同事打探收入,得知公司效益好,每位員工多發了一千五百元獎金。對比之下,小諸就覺得特別鬱悶、煩躁,一連好幾天都開心不起來。男朋友見她悶悶不樂,就安慰她說現在的工作最起碼清閒,她一時氣上心頭:「清閒有什麼用!拿這點工資,交完房租、車貸就沒了!當初要不是你勸我離職,我熬過那段時間,現在就在遊輪上度假了!要不是因為你,我哪會是現在這樣!」說完小諸就委屈地哭了,男朋友頓時也大為惱火,有好事就沒自己功勞,有壞事就得自己來「背鍋」。

  推卸責任的受害者思維

  有這麼一類人,他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喜歡找身邊的人抱怨、訴苦,一遍又一遍地跟別人訴說自己有多可憐、多委屈、多悽慘,身邊的人在剛認識他們的時候,往往會因此格外同情他們。

  可一旦身邊的人出謀劃策教他們如何擺脫現狀,他們又會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般變得憤怒,痛斥這個好心幫忙的人不夠理解自己有多慘,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等等。隨後換另一個訴苦對象,繼續從頭開始。直到身邊的人都不願再搭理Ta了,Ta就自怨自艾地表示,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太過冷漠,獨獨苦了Ta這麼一個善良又單純的人。

  這類人從來不想靠自己改變現狀。無論現狀有多糟糕,他們只希望身邊的人能基於同情自己而替自己改變現狀。這些人擅長渲染悲哀情緒,上演苦情戲碼,是典型的具有受害者思維的人。

  

  有受害者思維的人陷入糟糕境況時,不會通過行動來抗爭或改變現狀,只會縮在角落裡自怨自艾,感嘆自己的可憐可悲。他們會想:我明明沒有錯,卻被如此對待,我真是太可憐了;我明明沒有錯,他卻來傷害我,他真是太壞了。

  如果伴侶能夠注意到「受害者」們的自憐狀態,關心並替他們解決問題,他們便會將伴侶奉為「救世主」,並越來越依賴對方,把越來越多的責任推卸到對方身上。

  如果伴侶注意到了「受害者」們的自憐,並給他們提供建議,他們則會把這種建議體驗為「Ta說我有責任,Ta不理解我有多難」而變得煩躁、憤怒。如案例中,小諸跟男朋友傾訴自己近期的壓力和焦慮時,其實不是為了尋求建議和指導,僅僅是為了讓男朋友理解自己有多可憐、多委屈。所以當男朋友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時,她就會由於男朋友對她的感受興趣不大而生氣。

  如果伴侶注意不到「受害者」們的自憐,那他們就會由於被伴侶忽視而更加自憐,「Ta居然沒有注意到我的可憐」。隨後,便陷入無窮無盡的自憐情緒中,感受到莫大的傷害。

  有一個有受害者思維的伴侶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當你做了Ta認為不恰當的事情,「受害者」就傷心了,Ta不會跟你據理力爭或強調自己的感受,而是會悲哀地認為是自己遇人不淑,接著腦子裡就開始放映苦情戲,一幕幕全是過往你忽略Ta感受的畫面。負面情緒容易發酵到無法處理的地步。

  當「受害者」遇到糟糕的事情時,他們不會研究怎麼解決問題,只會研究如何追究責任。往往跟「受害者」越親近的人,被追究的責任就越多。比如,「受害者」在工作中被領導罵了,Ta會責怪父母沒能給Ta足夠的存款,所以Ta才需要去工作而受氣,會責怪伴侶收入太低,否則Ta也不用上班。Ta理直氣壯地沖父母和伴侶發脾氣,卻從不去思考以後如何減少工作時被罵的概率。

  所以跟「受害者」們相處久了,伴侶會因經常被責怪而排斥這段關係,也會由於承擔了過多責任而感到疲憊和委屈。

  歸因錯誤,導致追責錯誤

  有受害者思維的人,在個人歸因風格上屬於外控者。

  所謂歸因風格,指一個人對外部事件發生的原因的推導傾向,主要分為內歸因和外歸因。內歸因,就是把事件發生歸因為個人能力、態度、特點、情緒等當事人個體內部因素。而外歸因,則是把事件發生歸因為外部環境、客觀情況、他人干擾等當事人個體之外的因素。

  有受害者思維的人,就是習慣外歸因的外控者,即無論事情發生在自己還是別人身上,無論事件性質好壞,他們都更傾向於外歸因。自己升職加薪了,「受害者」(外歸因)會認為主要還是運氣好(主要是外部因素:運氣),其次才可能是自己的努力;自己被降薪了,「受害者」(外歸因)會認為是領導針對、同事排擠、伴侶出餿主意、運氣不好(完全是外部因素:領導、同事、伴侶、運氣)。

  結果就是,當遇到糟糕的事情時,「受害者」們只能看到外部因素,只會埋怨外界,幾乎無法意識到自身需要承擔的責任。可外部世界並不會因為你的埋怨而有分毫改變,結果就是「受害者」們身邊的人為了避免被無故追究責任而避之不及,而「受害者」就一路自怨自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生活陷入越來越糟糕的境地。

  正確歸因,改變現狀

  有受害者思維的人,需要學會轉變自己的受害者思維,把個人歸因風格從外歸因轉變為內歸因,從自身找改善現狀的辦法。具體方法如下。

  按照下表順序拆解每件讓自己難受的事情。

  第一步,寫下讓自己難受的事,要注意寫清楚「誰,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事,導致了什麼結果」。

  第二步,按照自己的歸因習慣,寫出導致事件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只寫一個)。

  第三步,寫下自己維持現狀的原因。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自己是不得不維持現狀,但事實上我們的每個行為都是潛意識權衡利弊的結果,維持現狀有好處,於是我們「選擇」了維持現狀,但維持現狀又有壞處,於是我們產生了負面情緒。所以我們必須把維持現狀的好處都列出來,才能夠意識到阻止自己改變現狀的力量從何而來。

  第四步,寫下自己現在能採取的可能改變現狀的行動。只要對改變現狀可能有幫助的,都寫下來。每個現實問題至少有三種解決方案,這裡不過高要求,寫兩到三項改變現狀的措施即可。

  第五步,寫下「當初做什麼」可以避免現狀出現,提前減少「受害」的可能性。

  這個方法的核心是第二、三、四項。

  第二項讓「受害者」們看到自己是如何將現狀歸咎於他人和外界的,第三項幫助「受害者」們意識到維持現狀並非迫不得已,而是自己權衡利弊的結果,第四項幫助「受害者」們把注意力從自怨自艾轉移到解決現實問題上,通過逐步增加「受害者」們承擔的責任,從而讓現狀有改變的可能。

  感情Tips

  問題導向&感受導向

  男性會產生聊天意願,多是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問題導向。而女性會產生聊天意願,多是有感受需要分享,也就是感受導向。

  所以,男性表達時更關注聽眾有沒有理解清楚他面臨的問題是什麼,以及有沒有解決方案;而女性表達時更關注聽眾有沒有關注她的感受,以及能不能理解她的感受到底是什麼。

  結果就是,男性跟女性溝通,會覺得女性聊不到重點,解決不了問題;女性跟男性溝通,會覺得男性不夠關心自己的感受,交流起來不舒服。

  因此,有問題導向的男性跟女性溝通,要明確表示自己需要對方提供的幫助是什麼;而有感受導向的女性跟男性溝通,要明確表示自己只需要對方關心、關注自己的感受而無須對方幫忙解決問題。

  內控者&外控者

  內控者容易焦慮,外控者容易抑鬱。外控者由於習慣把改變現狀的責任推給外界,所以在遇到糟糕事情時,呈現出的是對於改變外界無能為力的抑鬱狀態;而內控者由於習慣把改變現狀的責任歸結到自身,所以在遇到糟糕事情時,呈現出的是對自身能力不足的自責和對外界失控的焦慮。無論是內控者還是外控者,都需要掌握下列三條科學原則,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①任何特定的行為,都是由許多原因決定的。

  ②如果有兩個以上可能起作用的原因,不要輕易把結果歸因於其中某個特殊的原因。

  ③假如某特定原因總跟特定結果相聯繫,前者不存在時後者也不出現,就可暫時把後者歸因於前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