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看見情緒價值:接住Ta的情緒,捧住Ta的心> 非黑即白:你這樣做就是不愛我!

非黑即白:你這樣做就是不愛我!

2024-10-08 17:06:25 作者: 蘇菲雅 姚彥宇

  小反最近覺得男朋友越來越不愛自己了。

  確定關係前,男朋友可是隨叫隨到。可現在,男朋友忙工作,忙健身,甚至忙著睡覺,就是沒時間陪小反。

  確定關係前,小反說的話就是聖旨,就是真理。可現在,男朋友天天跟小反講道理。

  一開始,小反覺得男朋友沒之前那麼在乎自己時,只要眼眶紅紅地說一句:「你這樣做就是不愛我……」男朋友就會立馬道歉,並恢復戀愛前的積極態度。可現在,小反的這句話不管用了,男朋友聽到後只會不耐煩地說:「不愛就不愛吧,愛咋咋地!」男朋友的態度讓小反心寒,她在猶豫要不要分手。

  原始的非黑即白思維

  「怎麼做才算愛一個人」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愛」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大部分男生追求女生時,都會把女生的感受放在首位,對女生百依百順,結果導致很多女生在戀愛中會以自己的感受作為判斷伴侶是否愛自己的依據,認為自己感受舒服就說明對方愛自己,而自己感受不舒服就說明對方不夠愛自己。

  從個體經驗的角度來說,這是合乎邏輯的,畢竟你之所以選擇跟一個人在一起,必定是因為他能夠考慮你的感受,滿足你的需求,而不可能是因為你跟他接觸的過程中特別難受,所以你的戀愛感受好壞確實跟對方愛你與否有關。但是,如果因此就把「感受不舒服」等同於「他不夠愛我」,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也是錯誤的。

  非黑即白思維,指只用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去評判一個事物,如「好或壞」「對或錯」「愛或不愛」。如上例中,小反評判男朋友對待自己的方式,只有兩個相反的評價,要麼就是「你愛我」,要麼就是「你不愛我」,這就是典型的非黑即白思維。

  非黑即白思維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原始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是快速,缺點是無法應對複雜情況。部落時代用非黑即白的思維可以活得很好,會傷害自己的(壞的)就遠離或反抗,會讓自己舒服的(好的)就占有,幾乎沒有太多複雜的問題。可到了現代社會,問題就複雜多了,比如上例中小反猶豫的難題「這種情況下到底要不要分手」,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相同,或者後退一步回答小反的前一個困惑「他這樣算不算愛我」,相信答案也是見仁見智。

  

  現代社會由於文明發達,有太多抽象的概念,以至於非黑即白的思維幾乎無法用來解決當下的問題,反而可能因此扭曲自己的認知。

  非黑即白,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誤解

  首先,非黑即白思維的最大問題,是很容易因客觀世界不如願而產生負面情緒。

  這個世界就客觀情況而言,純粹的「白」和「黑」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介於二者之間的「灰」。

  戀人或夫妻間,愛得願意為對方犧牲生命的是很小的「白」的那一小部分,不愛到為了一點錢就把伴侶拋棄的只是很小的「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對伴侶的正常態度是沒有一定之規的「灰」的:在自己不太難受的情況下,儘量讓對方開心;失去對方不至於尋死覓活,但也不會太好受。

  如果你是一個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那為了追求難以實現的那點「白」,你會極度排斥現實中大片存在的「灰」和可能存在的「黑」。

  放到感情里,就是你會期望伴侶一直給你帶來積極的體驗(白),這才算是「愛」。但凡你覺得感情平淡無味了(灰),或者對方讓你覺得不開心了(灰),或者對方產生分手念頭了(黑),你都會覺得對方不愛你了,進而產生負面情緒,然後去質問對方「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事實上,就算是你最愛吃的東西,天天吃也會覺得平淡,甚至偶爾還會覺得有點難吃。感情也是一樣的,時間久了變平淡很正常。有時開心、有時不開心也很正常。期望一段感情自始至終給自己帶來積極體驗,結果就只能是自己長期處於失望、焦慮、憤懣等負面情緒中,人見人怕。

  其次,非黑即白的思維簡化了這個世界,導致用此思維思考的人無法理解這個世界的規律,進而導致行為與目標不相符,甚至相反。

  我們對客觀規律的學習過程大致是這樣的: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研究/理論學習—驗證/推翻假設—得出結論(進而指導實踐並加深認識)。

  比如你觀察到一個現象:夫妻吵架後,有的人很快會消氣,而有的人需要很長時間才會消氣。於是你產生了疑惑:是先消氣的一方更可能結束關係,還是後消氣的一方更可能結束關係呢?

  你提出了一個假設:後消氣的人長年累月憋著一肚子火,應該更可能結束關係。

  接著你做研究,去調查提離婚的一方在婚姻中吵完架是早消氣的一方還是晚消氣的一方。然後你發現提離婚的大都是早消氣的,於是推翻假設,得出結論:「早消氣」和「想結束關係」有很強的相關性,但無法進一步確定是由於早就想結束關係於是消氣快,還是由於消氣快才更想結束關係。

  這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就是,以後吵架時,就算自己再生氣,也儘量減少生悶氣的時間,以免伴侶是想放棄關係的那一方,同時也警惕自己內心想結束關係的衝動。

  實踐一段時間後,你詢問伴侶最近吵架後有沒有發現自己的表現有何不同,並了解一下,只從這段時間吵架後的感受而言,對方是更希望這段感情維持下去,還是更不希望維持下去。進一步檢驗前面的結論,加深對「吵架後消氣快慢對關係的影響」這件事的認識。

  儘管我們大部分人生活中不會搞得這麼嚴謹,可能提出疑問後上網找找答案就照著做了,但大方向上還是遵循這個邏輯了解客觀規律,並會利用規律達成自己的目標。

  可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看到上面這些煩瑣的內容,可能只有一句話:哪有那麼複雜,離婚還不就是因為不愛了。而且他們還能邏輯自洽:愛的話怎麼會提離婚呢?不愛的話,對方提離婚你做什麼都沒用。

  那些感情維護知識、婚姻維護理論,在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看來,全是廢話。他們堅信的客觀規律是:愛就是愛,不愛了就是不愛了。如果他愛你,不管你怎麼「作」、怎麼鬧,哪怕跟他家裡人全部結仇,他都會繼續愛你;不愛了的話,你就是國色天香、智慧過人、任勞任怨,他也是不愛了。

  所以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如果確認伴侶愛自己,就會放飛自我而不顧及伴侶的感受,結果導致伴侶受不了想要遠離。不確定伴侶是否愛自己,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就會判定伴侶「不愛」自己,接著要求伴侶改正「不愛」的錯誤,讓他立馬「愛起來」。這種無視對方感受的強硬命令,只會導致原先就有點倦怠的伴侶對感情更加消極。

  如果伴侶提出分手或有分手的念頭,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會立馬陷入絕望狀態,「一哭二鬧三上吊」,嚇得伴侶不敢再出現在Ta面前。

  對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有誤解,就會導致行為和目標總是相反,自己整天給自己幫倒忙,最後會經常體驗到感情的失控,從而變得不敢相信愛情。

  再次,非黑即白的思維會導致解決問題的思路過於簡單。

  比如上例中,小反對男朋友「不夠愛我」的狀態不滿,她對此的解決方案只有兩個:要麼分手,要麼不分。然後她便在這兩個選項中猶豫,思考到底是分手還是不分手。

  事實上,這件事的解決方案並非只有這兩個。她可以嘗試適應男朋友對自己沒之前上心的這種戀愛狀態,還可以學習溝通的技巧,嘗試讓男朋友把注意力轉移回來。她只需選擇其中一個方向實踐一段時間,「分手還是不分手」這個難題自然會有答案。反之,一上來就考慮分不分手,那就會一直處於分了怕孤獨、不分怕痛苦的矛盾狀態中。

  類似的非黑即白的疑惑還有:

  「男朋友留著前任的聯繫方式,應不應該分手?」

  「男朋友跟女生聊天,該不該分手?」

  「維護感情的一方應該是男生還是女生?」

  「是『作』更容易被愛,還是討好更容易被愛?」

  這種一上來就猶豫該不該分手或經常陷入兩難困惑的,大都是非黑即白思維導致的對現實情況的理解過於簡單,這種認知模式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

  習慣驅動非黑即白思維的人,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行為和目標經常背道而馳,對現實問題的理解過於簡單,以至於他們很難通過溝通和他人達成共識。所以這類人的伴侶往往被影響得越來越不願付出,也不願溝通,最終導致雙方分手。

  削弱非黑即白思維,才能看到真實世界

  這裡提供三個削弱非黑即白思維的工具,分別可以用在面對兩難問題時、爭是非對錯時和有無法面對的事實時。

  1.猶豫於兩難問題的時候,後退一步重新定義問題

  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很擅長給自己製造兩難問題,比如案例中小反的「分手還是不分手」,以及生活中常見的「選愛情還是事業」「應該委屈自己還是堅持自我」等。這類兩難問題,可能連哲學家都很難給出一個圓滿的解釋,所以應對思路不是去求解,而是跳出自己畫地為牢的兩難境地,把兩難問題本身作為待解決的問題去求解。

  把「分手還是不分手」轉化成「我要如何處理我近期的分手衝動」。把判斷題改成選擇題,可以嘗試選擇轉移注意力到愛好上、跟伴侶討論如何處理、找諮詢師探討感受、順著感受暫時疏遠關係等解決方案。

  把「選愛情還是事業」轉化成「我要如何處理感情對我工作的負面影響」。隨後你會發現,可以選擇減少投入到感情上的精力、具體化造成負面影響的過程再進行調整、學習感情維護技巧讓負面影響轉為積極影響等解決方案。

  把「應該委屈自己還是堅持自我」轉化成「我要如何處理在感情中的委屈情緒」,隨後你也會發現,可以選擇向伴侶發泄或表達出來、學習ABC理論(參見第78頁的ABC理論)調整自己的看法、通過放鬆訓練增強對委屈情緒的承受力等解決方案。

  所有的兩難問題,背後其實都是一個有無窮解法的現實問題,把「我應該選擇a還是b」轉變成「我要如何處理突然出現在我人生中的xx挑戰」,才算找到了真正的問題,也就不會再陷入無解的兩難境地。

  2.爭是非對錯的時候,定義概念

  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會很執拗地認定自己做出的判斷是正確的,並因此要求身邊的人遵從自己的判斷,可伴侶往往不認可其判斷。這其實是因為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容易定義不清或定義錯誤,導致他們很多時候無法和伴侶達成共識。

  比如案例中小反的「你這樣(沒有之前熱情)就是不夠愛我」,這裡面「愛」就是個定義不清的概念。由於釐清一個概念需要用到具體化、澄清等諮詢技巧,這裡我不過多闡述,只模擬一下我跟小反這類人的溝通方式,讓你理解應該如何澄清一個概念。有這方面需要而自己又無法明確定義的話,建議尋求諮詢師的幫助。

  ——什麼是愛?

  ——愛就是讓我開心。

  ——那你現在跟他發脾氣會讓他開心嗎?

  ——不會。

  ——所以你現在並不愛他。

  ——是吧,但這是他的錯。

  ——他沒有愛你,你就不愛他。那你不愛他,他也可以不愛你。按照這個定義的話,你們的感情里只要有一方覺得對方讓自己不開心了,就會陷入這種互相指責對方不愛自己的僵持狀態,你看到過兩個人永遠都開開心心的感情嗎?

  ——沒看過,但錯在他那邊,是他先讓我不開心的,他改了就行。

  ——這種自己不開心就讓對方也不開心的模式在現實的長期關係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從你的角度看,是他先讓你不開心。可從他的角度看,他好好地過著日子,你突然說他不夠愛你,然後就發脾氣了,那是你先讓他不開心的。所以你認為他先錯他得改,他卻認為你先錯你得改,這個問題就無解了。

  ——那我就換人,我不跟他談了。

  ——可以換人,但換的這個人也讓你不開心的話,你們還是會陷入這種無解的矛盾中。

  ——那這個矛盾怎麼解決呢?

  ——他讓你不開心和你讓他不開心,這兩個行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

  ——不知道。

  ——好吧,他讓你不開心是無意的,而你讓他不開心是故意的。他對你不上心可能是故意去玩遊戲,但他玩遊戲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氣你,而是為了他自己開心點而已。而你找他吵鬧,目的就是為了給他找不痛快,為了氣他,這就是最大的區別。一個是故意讓對方不開心,一個是不小心讓對方不開心,你覺得哪個人更有資格說自己愛對方呢?

  ——那應該是不小心的那一個。

  ——所以,對愛的定義應該這樣修改,愛就是讓你開心以及有時不小心讓你不開心。因此他對你的熱情淡了,讓你不開心了,並不說明他不愛你了。

  ——但是我不開心怎麼辦?

  ——參照上一個小點的內容,「如何處理感情里的負面情緒」。

  3.面對無法接受的事實,學會轉換立場

  有非黑即白思維的人往往有一個很大的特點——疾惡如仇。他們往往不接地氣,不遵從客觀規律,期望通過振臂一呼、發表振聾發聵的言論便改變現實,結果自然是因現實不如己願而越發不滿、憤世嫉俗。所以,面對無法接受的事實時,要學會轉換立場,從黑中找白、白中找黑。

  比如小反無法接受「戀愛常態就是對方的態度不會如追求自己時那麼積極」的事實,轉換角度看一下,就是小反有時間忙自己的工作、學習、社交和愛好,正好可以學習溝通和關係維護的技巧。

  比如非常介意「男朋友有過前任」,換個角度看就是,最起碼男朋友對戀愛的期望會現實點,也更懂得如何跟女朋友溝通相處。

  比如「男朋友不願給承諾」這類無法接受的事實,好的一面就是最起碼說明他重視承諾,是個有責任心的人,而且不願欺騙你,是個誠實的人。

  凡事都辯證地看,就不會那麼有戾氣,也更能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他人。辯證思維不是「雞湯」,不是「阿Q精神」,而是所有的事確實都可以從兩個對立的立場去評判,與其死死抱著自己的立場,並要求別人也按自己的立場去看待事物,不如嘗試轉變立場,增加一個別人甚至反對者的角度,了解更多信息,我們的認知才更貼近真實,人生和感情才會更可控。

  感情Tips

  關於愛的理解

  我想談談我對愛的理解:愛是一種以對方的感受為最高評價標準的付出。

  關鍵詞有兩個,一是付出,二是對方的感受。

  愛是付出,把東西給對方說明愛對方,向對方索取過多,也許是你喜歡利用對方。

  愛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單方面的付出只是在自我感動,付出對方需要的東西,讓對方感受到更加快樂才是愛。

  採取這樣的愛的理解,能夠確保你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對方的感受」這一決定感情親密度的要素上,同時不以「對方是否願意被你索取」作為判斷愛意強弱的依據,代之以自己的付出,把愛的權利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受制於人做個「感情乞丐」,才能在感情中獲得最大的自由。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你也可以有自己對愛的理解,但為了你的感情能少點矛盾,你對愛的理解至少需要遵從以下三項:

  暫時不想跟你溝通≠不愛你

  暫時想自己一個人待著≠不愛你

  不願滿足你的需求≠不愛你

  戀愛前後期望差異

  男性在追求女性的時候,往往會把工作、家人、學習暫時放一邊,投入幾乎100%的精力和時間在女性身上。而女性從一開始投入較少的精力和時間到男性身上,接著由於男性追求的攻勢而一點一點增加投入的時間、精力。

  因此,女性對於男性戀愛投入的期望往往是,男性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會越來越多,或至少保持在追求階段的水平。而男性對於自己戀愛的期望投入則往往是,追到手了就把很多精力收回,重新放到新的目標上,比如賺更多錢、學習更多的技能之類。

  結果就是,女性在戀愛初期就會覺得,男性沒有原先追求自己時那麼愛自己了。而男性在戀愛初期則往往覺得,戀愛漸漸成了沉重的負擔,產生了退卻之心。巨大的期望差異導致男女雙方都有很強的分手衝動,所以要想平穩地度過戀愛初期,雙方都需要調整各自的預期,女性要意識到男性的付出在確定關係前可能就已經是高峰了,而男性要意識到確定關係後需要留出一段時間讓女生適應這種落差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