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是口語表達的第二語言
2024-10-08 13:58:48
作者: 徐幫學
在日常表達中,動作主要指手勢的運用。在態勢語言中,手勢使用頻率最高,表現力最強,使用最靈活、最方便。
手勢語是通過手和手指的活動變化來表達思想情感和傳遞信息的。手勢使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更加豐富,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所以有人說:「手勢是口語表達的第二語言。」
許多演講家都是借用手勢說話的高手,其所使用的手勢語獨顯其妙。
兩千多年前,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在遠征途中,因為斷水,全軍面臨崩潰的危急形勢。亞歷山大在戰馬上做鼓動演說:「勇敢的將士們,我們只要前進,就一定會找到水的。」他一邊說,一邊將右臂高高舉起,張開五指,而後迅速有力地揮下,使人有無可置疑之感。當他講到「壯士們,勇敢前進吧」,右手平肩往後收回,然後迅速有力地將五指分開的手掌猛地推向前方,給人一種銳不可當的堅定氣勢。
而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常習慣於用左手大拇指橫插於坎肩,右手有力地揮動的手勢。列寧以右手堅定地探向前方,身體微傾向聽眾,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姿勢。
由此可見,恰當的手勢不僅有助於表達情感,而且有很大的包容性,往往是「無聲勝有聲」。
心理學家們認為,手勢是人類進化歷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際工具,在發生學上是先於有聲語言的。手勢語在日常交際中,使用頻率很高,範圍也較廣。早在兩千年前,古羅馬的政治家、雄辯家就說過:「一切心理活動都伴隨著指手畫腳等動作。雙目傳神的面部表情尤其豐富,手勢恰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甚至連最野蠻的人都能理解。」
一位在華講學的心理學教授與一群聾啞兒童不期而遇,心理學教授居然能用歐美流行的手勢語言同他們順利交流。事後,這位教授風趣地說:「用手勢語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手勢比畫更方便、更省事。」
常用的手勢語歸納起來有五種含義:
一是象形手勢,在口語表達中凡不好理解的事物或沒有看見的東西,通過形象手勢表達出來,使聽者感知到具體形象。
二是指示手勢,對人、物、方位都可以用指示手勢,引起聽眾的注意並有實感作用。
三是象徵手勢,這種手勢用來表示抽象意念,用得準確、恰當就能引起聽眾聯想。
四是情意手勢,這種手勢主要用來表達演講者的感情,使之形象化、具體化。
五是號召手勢,這種手勢表示領導者、組織者滿懷信心,鼓舞群眾實現偉大的目標。
一個人的手勢根據手的動作所處的位置通常可分為:
1.上區(肩部以上)。這種動作通常用來表達理想的、宏大的或者張揚的內容和情感,例如殷切的希望、勝利的喜悅、未來的展望、美好的憧憬或者幸福的祝願等。
2.中區(肩部至腹部)。這種手勢通常用在記敘事物和說明事理時,此時心情較平靜。
3.下區(腹部以下)這種手勢常常用來表達憎惡、不悅、卑怯的內容和情感。
在交談中,說話者手掌伸開手心朝上,表示他誠實、直率;如果他一邊說話一邊用手指指點點,那麼他可能相當自負;如果他一邊說話一邊擺弄手指,或用手指彈桌子,表明他內心緊張;如果在談話中他用單手握拳,拳臂向上,好像在宣誓的樣子,這時你可得小心點,他雖然表面上裝得老實,內心卻可能打著什麼主意。
生活中,人們常常用手勢來增強口語的感情色彩,比如高興時常常會拍桌子、捶腿、摸鬍子;悲痛時捶胸脯,為難時會搓手,悔恨時自拍腦門兒,稱讚人會豎起大拇指。蔑視、小看人時會伸出小拇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在結束電視演講時,舉起右手握拳,伸出食指和中指構成「V」字形,以象徵英文「勝利」一詞的開頭字母,結果引起了全場歡呼。至今人們還常用這個手勢來表示祝願和信心。
在演講中,手勢可以激勵人心。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列寧,他的手勢就是一例,他在演講時,喜歡站在靠近聽眾的地方,講到激動處,身體迅速前傾,用手急劇地、有力地向前一揮,手心朝上。體現了革命導師領導無產階級摧毀舊世界的不可阻擋的力量和堅強信念。這些絕妙的手勢,正如史達林所讚揚的那樣:「把聽眾俘虜得一個不剩。」
手勢還具有替代功能。它可以通過手指、手掌、手背的動作變化替代語言和內心感情。例如聞一多先生在《最後一次演講》中談到反動派殺害李公朴先生時,激憤地用手敲擊桌子。這種手勢是此時各種情感反應和情感狀態的集中表現形式,比語言更有力地表達了聞一多先生的憤慨心情。
手勢還表現出人們的個性風格,以征服聽眾。比如,周恩來同志在參加會議時,經常靠在椅背上,用富有表現力的手勢增強談話的效果;當要擴大談話內容範圍或是從中得出一般結論時,他經常用手在面前一揮;在擱淺的爭議有了結果時,他又會把兩手放在一起,十指相對。總之,周總理能恰到好處地以優雅灑脫的舉止、直率而從容的姿態,顯示出一個偉大革命家、外交家特有的巨大魅力、博大胸懷和泰然自若的風度,為世人所敬仰。
在運用手勢時要注意緊密配合語言,做到協調一致。也就是說,手勢的出示要與語言同步,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更不能說東指西,說西指東。另外,手勢還要大方自然,幅度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過大,會讓人覺得說話者不穩重,張牙舞爪;過小,顯得拘謹呆板,缺少風度。手勢是最有力的表情動作,在交談中手勢不僅可以加強語氣,而且還可以使靜態的語言賦有動態,使表達變得有聲有色,因此,善於表達的人講話時十分注意手勢的運用。
手勢在交際中有時還能獨立地表達某種意見,如翹大拇指表示稱讚、誇獎、了不起的意思;翹小指表示蔑視、貶低、差勁的意思;招手為來,揮手為走;伸出不同的手指還可以表示不同的數字。
有些人初次遇到較正式的場面,或沒有思想準備而出現在一些陌生人面前時,不知所措,不由自主地搔頭皮,這種下意識的手勢動作反映出其窘迫心理和為難。交談時,當說到自己,不要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尖,應將手按在自己的胸口上,以顯示端莊、大方、謙虛和斯文;說到別人,不能用手指著別人,尤其是在別人背後指指點點,是最不雅觀最不禮貌的。介紹別人或為某人指示方向、請某人干某事時,應掌心向上,由內向外,自然地伸開手臂,這樣顯得尊敬、有禮、謙和。手勢體現著人們的內心思想活動和對待他人的態度,熱情或者勉強在手勢上可以明顯地反映出來。
在今天的文明時代,有人能夠掌握三四種語言,那麼手勢是否同過去一樣,依然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呢?這是毋庸置疑的。無論在國際交往、學術會議還是體育比賽等活動中,無數人通過手勢語促成人與人之間的第一次接觸,彼此產生了好感。有時候,意味深長的手勢,其作用遠遠超過娓娓動聽的語言。
手勢語是幾千年人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手勢語儘管已經從「主語言」降格為「輔助語言」,但是仍然由於其特殊性質和作用,是人們交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