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覺羅夫人

2024-10-09 01:15:24 作者: 西嶺雪

  如果說納蘭碧藥是明珠大人最好的武器,那麼納蘭容若便是覺羅夫人最得意的作品。

  15歲之前,愛新覺羅雲英,英親王阿濟格家的第五格格,曾經是多麼明媚妍麗的一朵御苑奇葩啊。錦衣玉食,雲硯湖紙,對於她來說都是最平淡瑣碎的日常生活,看慣經慣,就算把天上的星星摘給她,也未必可以博她一哂。最奢華的享受,最完善的教育,漢蒙滿教師輪班上課,一心一意要打造才貌雙全的女狀元。

  這還是莊妃皇太后的意思,說什麼漢人有女駙馬,曹大家,前明的公主從小就要學習詩文,連普通宮女都曉得紅葉傳詩,怎麼見得咱們草原上的女孩兒就只會騎馬彎弓,不懂得填詞做賦呢?也要讓那些漢人看看,旗人格格才是真正的金枝玉葉,天之驕女。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而雲英也生得奇怪,怎麼看也不像是漠北女孩兒,倒像是漢家的江南女子。皮膚雪白水靈,吹彈得破,又跟著老師學了漢人的詩詞,舉止間就更有一種清雅不俗的氣質了。

  那時,她的二叔多爾袞正是大清的攝政王,御璽在手,權傾天下,與太后的交情非同尋常,連後宮也出入自由,便常常帶這個侄女兒進宮去給皇太后做伴。有時太后喜歡,便留下她在宮裡多住幾日,逢年過節,還令她當席賦詩,滿宮的妃嬪、格格、太妃娘娘都贊她有才華,模樣好,是文曲星下凡。

  有一次,懿靖太妃還誇讚說,她就跟唐朝的上官婉兒一樣聰慧,而莊妃皇太后就像武則天一樣識才重才。

  莊妃太后本來正笑吟吟地招呼格格們喝茶吃點心,聽了這話,臉上勃然變色,卻沒有說什麼。周圍的人也就都靜下來,只有哲哲太后渾然不解,還直問上官婉兒是什麼人?

  莊妃太后便笑了笑,輕描淡寫地說:是唐朝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兒。那上官儀犯了事,家裡女人充入宮中做雜役,上官婉兒就在掖庭長大,能文善賦,學問比滿朝文臣都強,後來就做了武則天女皇的文書,幫著看奏章擬詔什麼的。後來女帝駕崩,皇位傳給兒子中宗,韋皇后也想稱帝,便用計毒死了皇上,讓上官婉兒幫她擬詔。被臨淄王李隆基殺進皇宮,斬了皇后還有上官婉兒的頭,擁自己的爹李旦做了皇上。如今懿靖太妃把雲英比成婉兒,可不算什麼好兆頭,也不知道是說英親王將來會犯事造反呢,還是說我想像武則天、韋皇后那樣後宮干政,要做女皇帝?

  這話問得這樣明白,滿宮女主就更加不好答話,連哲哲太后和懿靖太妃也都僵了臉,不知回應。那一次宮宴,最終不歡而散。

  這件事給了雲英很深的刺激,但她並不反感懿靖太妃將她比上官婉兒,心裡反而隱隱的有些喜歡。婉兒,那個才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奇女子,有美貌,有詩才,有謀略,有手段,她能以帶罪之身,奴婢之屬,而得到女帝歡心,位極人臣,考衡天下才子,是多麼的不容易。雖然最終死於橫禍,可是留名青史,不比那些一生碌碌的庸脂俗粉強出太多了麼?

  當雲英這樣想著的時候,卻怎麼也不會料到,她很快就落得了和上官婉兒同樣的命運。

  就在那年冬天,二叔多爾袞在山海關墜馬而死,次年五月,順治帝親政,令諸大臣議多爾袞謀逆罪,並將英親王阿濟格下獄。

  還記得父親被帶走的那天,曾經撫著自己的頭痛哭說:當年李闖攻進紫禁城的時候,明朝的崇禎皇帝手刃妻子女兒,曾對長平公主說:爾何故生我家?想來,我竟沒有崇禎的志氣,我不忍看著你將來受苦,卻也下不了手砍下你的頭。

  順治八年十月十六日,皇上下旨令阿濟格自盡,子女不是賜死,就是發配為奴,而雲英則因為莊妃太后的干預,網開一面,免入奴籍,賜嫁侍衛明珠為妻。

  從此,雲英的青春就在沒有真正開始時便提前結束了。她的生命里,是捱也捱不完的多爾袞墜馬而死的冬天,和父親阿濟格自盡的那個秋天,似乎雪不等化樹葉便落盡了,風剛起時霜已經白了。她永遠覺得冷,覺得冰霜四圍,漫無邊際。

  她常常在想,其實父親阿濟格離家之前是揮起了劍的,已經把自己的頭砍下來了。自己在那一刻就已經死了,活下來的只是行屍走肉,是一場夢幻。

  生命中沒有什麼是真實的,富貴榮華,功名利祿,都只是瞬息泡影。

  只除了容若。

  容若也是生在冬天的,可那不一樣,因為那個冬天再冷,容若的身子也是暖乎乎,沉甸甸的。當她第一次抱起兒子餵奶時,就已經意識到,自己這具死去的身體,居然孕育了一個新的生命,於是,自己也就跟著重新活了。

  隨著容若一天天長大,再深的雪也還是有融化的一天,於是雲英也就重新見到了花開。她借著兒子的眼睛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兒子哭的時候,她也重新學會了流淚;兒子笑的時候,她便再次展開了笑容。但所有的淚與笑,都只對著兒子一個人。除了容若,明府里再沒有第二個人見過覺羅夫人的眼淚或笑容。

  後來,明珠帶了侄女碧藥入府,親自調教,不但教她琴棋詩畫,還請來南北名醫教她養生煉藥。容若想和堂姐一同讀書,幾次請求父親,卻都不獲允准。

  覺羅夫人為了安慰容若,賭氣說:你阿瑪不教你,我教。

  於是,除了延師教習之外,容若每天騎射回來,便在母親膝下學習詩文。雲英教得很好,容若在十歲時已經能做詩填詞,出口成章。

  可是,她教出了天下第一詞人,卻不曉得,那同時也是天下第一情痴。兒子不僅遺傳了她的聰慧,更遺傳了她的薄命。

  情深不壽。雲英常常想,也許就因為自己無情,所以雖然薄命,卻不至早夭。但兒子就不同了,他從小就是個多情的少年,小小年紀已經曉得對堂姐碧藥一往情深,成親後又對原配盧氏深情密愛。碧藥的進宮,盧氏的夭亡,是兩把插在容若心上的利劍,拔也拔不出。

  這許多年來,他帶著這兩柄劍,舉步維艱,瀝血行進。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休說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幾為愁多翻自笑,那逢歡極卻含啼。」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悔多情。」

  「瘦斷玉腰沾粉葉,人生那不相思絕。」

  早在兒子寫下這些斷腸詞句的時候,她就該預料到他的命運的。然而做娘親的,又怎麼肯相信詩中那些不祥的讖語呢?

  如果她知道,如果她相信,她可以改變些什麼嗎?她能阻止碧藥的進宮,還是能挽救盧氏的命運?

  但是,她真是有過機會阻止悲劇發生的。

  早在容若十歲那年,明珠帶著碧藥來向覺羅夫人拜師時,她就不該應允。

  容若和碧藥一直是分別居住,各自學習的。所以雖然同在明府里,卻極少見面。但是那年容若的詩詞初見小成,皇親貴族無不誇讚。這使明珠上了心,特地帶著碧藥求教於夫人,讓她也教碧藥學詩,不僅是詩詞,還有宮廷禮儀,御苑規矩,甚至莊妃皇太后的喜好癖習。

  這時候雲英已經很明白丈夫的用心,莊妃太后現在已是太皇太后,但仍然把持後宮,一言九鼎。很顯然明珠是要送碧藥進宮,並且志在必得,要讓她不但獲取皇上的歡心,還要奪得太后的寵愛。

  然而雲英對丈夫雖然沒什麼愛意,看在夫妻份上,畢竟也願意助他一臂之力,況且多教一個學生對她來說又不費什麼事兒,只當玩意罷了,便欣然受了碧藥的頭,多收了一個女弟子。

  從此,容若上課時,碧藥便也一起受教。業餘課後,兩個孩子便常常結伴遊玩,吟詩賦和。後來也時常有下人議論少爺小姐感情似乎太好了些,水娘也曾提醒她,說別看表小姐小小年紀,卻已經懂得媚眼如風,撒嬌狎昵,手段比大人還高明呢,還說親眼看見冬郎和表小姐手拉手兒地在淥水亭邊種合歡花,還一本正經地山盟海誓呢。

  覺羅夫人聽了,也有些驚訝,也不是沒想過碧藥進宮後,冬郎會傷心,卻仍然不當作一回事。她自己這一生中沒有領略過愛情的滋味,便也沒想過愛對一個人的傷害到底可以有多深,只以為是小孩子的一時興起罷了,長大了,自然便會淡忘。

  她哪裡會想到,冬郎竟為了這個,傷了一輩子的心。她生了兒子,教導他長大,培養他成長,卻並不了解他,對他的生死愛傷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他命赴黃泉。白髮人送黑髮人,教她怎麼樣才能面對今後的漫長秋冬,獨自苟活?

  沈菀自從搬入正房,住進覺羅夫人隔壁的抱廈,便把自己放在了一個亦媳亦婢的位置上。早晚定省,噓寒問暖,連夫人的梳頭妝飾也都一手包辦。

  明府規矩大,而且雜,滿蒙漢的習俗夾雜著來,府里供薩滿也供觀音,臘八、小年、除夕、元宵、立春、清明、寒食、端午、七夕、中元、仲秋、重陽,逢節便過,按照滿人的規矩每三六九都要吃火鍋,可是江南的糕點又時刻不能少,還有專門侍候蒸年糕、花糕、攤棗煎餅的仆傭。

  就連衣裳頭飾,除了明珠上朝時要穿朝服,在家時四季常服也都有一定之規,女人們卻都是胡亂穿的。打覺羅夫人帶頭兒,旗人貴婦流星趕月的滿頭珠翠,蒙古女子騎馬時穿的緊身小襖,漢人女子喜穿的百褶裙子,搭著繡花斗篷,高腰小靴,硬是好看。

  上行下效,府里的女人便也都有樣學樣,變著方兒打扮自己。官氏是終年穿旗服的,可是外面的大衣裳卻常常蒙袍漢氅地點綴;顏氏為了混淆妻妾差別,更是有意地滿漢服飾混著來,簪花戴銀的,每天扮出不同的樣兒來,最是把穿衣梳頭當成第一件大事。

  難得沈菀自己雖是一般漢女打扮,卻能體貼各人喜好。她原是行院裡出來的人,最擅長察顏觀色,做小伏低,對於脂粉之道比府中女眷另有一番見識,又能猜測覺羅夫人心意,常常於滿漢搭配上有獨到之見,深得夫人讚賞。且覺羅氏喜作雙陸、彈棋之戲,從前只有容若相陪,府中別無對手。沈菀自小受教於清音閣,對遊戲之道皆有涉及,雖不精通,然而天性聰明,一教就會,不久已經可以與夫人對奕了。

  最重要的,還是她精熟納蘭詞,出口成章。當她抱著琵琶對著覺羅夫人彈唱一曲又一曲納蘭詞的時候,夫人也就完全接納了她。

  參橫月落,客緒從誰托。

  望里家山雲漠漠,似有紅樓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絕塞風煙。

  輸與五陵公子,此時夢繞花前。

  ——《清平樂*發漢兒村題壁》

  沈菀唱得纏綿,覺羅氏聽得淒婉。要知道,納蘭容若的詩詞本是來自她的親授,當娘的自然願意看到天下女子對兒子痴心,而做老師的就更是得意於徒弟的功課得到眾人贊捧。覺羅夫人雖然早知道容若已經名滿天下,被贊為第一詞人,可是那些貴婦人陳腔濫調的吹捧,又怎抵得過一個真正來自民間的歌妓的現身說法呢?

  她這是第一次聽到兒子的詞作被人譜了曲彈唱,不由一邊聽,一邊問沈菀:「這詞的意思你明白嗎?」

  沈菀自然是明白的,卻總是乖巧地搖頭說:「字面兒都懂得,意思卻深,請太太指教。」

  覺羅夫人便很樂意地指教了,也說詞裡的意思,也說詞外的故事。沈菀這才發現,太太不喜歡聊天,卻很擅於講故事,滿腹的經史子集,隨口道來,煞是好聽。

  她告訴沈菀說:漢五陵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唐五陵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都在長安、咸陽一代。所以五陵公子,便指的是京都繁華地那些輕裘寶馬的少年。納蘭公子在詞裡說「輸與五陵公子」,並不是說他不如那些紈絝少年,而是說他幾度出塞,遠離都城,把最好的時光消磨在絕塞邊關的風煙寒雨里,只有在夢中才可以回到家鄉的紅樓,留戀花前。

  這時候沈菀便不再裝憨,而是適時地提出一兩點自己的意見,再趁機多問兩句公子的細事。她對納蘭詞太熟悉太親切了,熟悉到可以舉一反三,親切到仿佛在剖白自己的心。她謙卑地請教夫人:「公子詞裡不只一次提到塞外,也不只一次寫到漢兒村。他在《百字令*宿漢兒村》中說,『榆塞重來冰雪裡,冷入鬢絲吹老。』既然是『重來』,可見常去。後面說『牧馬長嘶,征笳亂動,併入愁懷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損多少。』只是不大唱。如今提起,倒讓我想起來,這個『庚郎』的典故,也在公子詞裡常出現的,有一首《點絳唇》,是唱得最多的,『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以前只當作情詞來唱,現在連上這首塞外詞,才知道沒有那麼簡單。」

  覺羅夫人點點頭,說:「你知道把幾首詞連在一起來想,也就算聰明了。」遂又講了個南朝梁國詩人庾信的故事,這庾信曾經出使西魏,卻正值梁國被西魏所滅,致使滯留異鄉。後來雖然也在北周做官,卻因身逢喪亂,常懷故國,終生鬱郁。夫人最後說:「人們看到『庾郎』二字,就解作才子風流;實則這庾信原是屈子、蘇武一流人物,遠非尋常花間詞派可比。」

  沈菀恍然大悟道:「以前姐妹們說起這句『下弦不及上弦好』,只當情詞來唱,還以為是說新不如故。如今說來,公子身在塞外,便有庾信之感,那麼『望里家鄉雲漠漠,似有紅樓一角』里說的家鄉,和『牧馬長嘶,征笳亂動,併入愁懷抱』里的愁思,都不僅僅是『想家』那麼簡單,而指的是『家國』之思了。」

  覺羅夫人見她一點即通,更加興致盎然,說得也就更暢快淋漓,說著說著便說遠了去,從公子的多次出塞,在塞邊的來信,空懷一腔抱負卻困囿於皇家侍衛的抑鬱,一直說到英親王阿濟格在囚牢中的咒罵,還有金台石在火堆里的誓言。當覺羅夫人說著這些往事的時候,聲音里沒有憤怒也沒有哀傷,只是娓娓道來,仿佛說著別人家的故事。

  沈菀有時候覺得自己走進的不是相府,而是一座迷園,住得越久,就陷得越深。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家族都有太多的冤屈和陰謀了,哪裡還禁得住朝廷的隱秘?自己一個小小的清音閣歌妓,究竟是怎麼樣卷進這些偷天陷阱中來的?

  她分明已經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迷園的出口,確切地知道了康熙皇帝確有賜死公子之心,但公子卻沒有服下那丸藥。那麼究竟是誰下的毒呢?那個兇手,是在宮中,還是在府里?她一點點地窺探著那秘密,同時小心翼翼地包裹著自己的秘密。白天還好說,只要夠警醒便不至於做錯說錯,但是到了晚上,就特別難捱,因為夢境是不受控制的。

  她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做噩夢。

  在夢裡,和尚還是被扔進井裡了,他原本長大的身體被泡得更加腫脹胖大了,因為中毒而變得筋脈烏青的皮膚,經水泡後泛出一層奇怪的白,還因為在井底久了,許多地方生了綠苔。他青光的頭皮特別的圓亮,仿佛一直披裹著那夜的月光,殺人的月光。五官被魚類舔食得模糊不清,十指露出了森白的骨節,眉毛眼睛都不見了,可是唇邊那縷詭異的笑容卻兀自存在,仿佛獨立於面部,浮在屍身上。

  每次從夢中醒來,沈菀的心都跳得特別急促沉重,而且胸腔抽緊,仿佛空氣不夠呼吸了一樣。她常常會分不清自己的所在,有時候會下意識地去摸一摸身邊有沒有棺材,納蘭公子的棺柩;有時又覺得還在後園通志堂里,甚至偶爾想起清音閣那張香艷的練子木玲瓏透雕的月洞門架子床。然而不管她在哪裡,和尚總是會如影隨形地找到她,輕敲她的窗,推開她的門,或是扒著井沿拼命地往上爬……

  屋子裡瀰漫著一股莫名的腥氣,經久不散。沈菀時不時就命丫頭徹底地清掃一次房間,把被褥衣裳都拿去薰香,每天更換膽瓶里的插花,但總是壓不過那股腥氣。她問黃豆子聞到什麼異味沒有,黃豆說這屋子清掃得這樣徹底,又薰得香噴噴的,會有什麼怪味兒呢?

  沈菀疑心小豆子偷懶,怕自己讓她再次清掃才故意撒謊。又在黃蓮、黃芩來傳話送東西時,特地問她們聞到了什麼沒有,黃蓮說:「是香丸、香餅子的味兒。」黃芩卻說:「不是香餅子,是藥餅子的味兒。」兩人爭執起來。沈菀越發納悶,確定除了她自己之外,那味道別人都是聞不見的,於是越發猜疑是和尚的鬼魂和她搗亂。她並不怕鬼,因為從來不覺得毒死和尚有什麼錯。他玷污了她的身體,還要追到府里來糾纏她,真是找死。更何況,她並沒有親手殺他,只不過遞給了他一丸藥。

  那是皇上的藥,也是公子的藥,不過是借她的手轉給了和尚,那麼誰生誰死,與她有什麼關係?就算和尚變了冤魂厲鬼,要報仇,也該找皇上報仇,找不著自己。就算找自己,她也不怕他。

  但是她很害怕那股血腥氣,更害怕自己會說夢話,會在夢話里吐露秘密。

  服侍的丫環婆子見她精神越來越不濟,只當懷孕的人反應大,又看她一臉不夠睡的樣子,便拿香附子給她吃。然而沈菀一看到香附子,便想起那天晚上自己是怎麼一邊服下香附子,一邊拿毒藥給和尚吃的,越發搜肝瀝膽地大嘔起來。水娘納悶說:「都六七個月了,按理說不該還有這麼大反應才對,可別是吃壞了什麼。」於是回了覺羅夫人,商議要請太醫來診脈。

  這卻又是沈菀的一項大忌,生怕太醫在脈息聲中聽出胎兒真實月份,拆穿了自己的謊話。於是只好半吞半吐地說自己是害怕,在園裡住的時候常常會聽見哭聲,夢裡又總見到些奇怪的面孔,故而睡眠不實所至。若說請大夫,不如請個有法力的神婆來壓壓驚安安神,或許就好了。

  覺羅夫人生平最厭煩這些神神鬼鬼的事,聞言道:「我一向不信這些事,你若是怕,不妨閒時往佛堂念念經,再在園裡樹下燒刀紙,倒是可以的。」

  沈菀果然聽話,接連三夜由水娘陪著,在花園裡化紙焚香,在淥水亭邊燒,在通志堂前燒,也在井台邊燒。

  黃裱紙被火烘得通紅透亮的,眨眼功夫又變得灰白,一點點地脆薄萎頓,黯紅的火星摻在皺褶里一閃一閃的,像眨眼睛的鬼,終於最後閃了一下,滅了,她用樹枝劃拉了一下,將最後的幾點火種打散,忽地一陣風來,紙灰拔地而起,打著旋兒飛起來,越飛越高,一直飄到樹梢上去。

  沈菀抬頭望了一會兒,復低下頭來又打了一下,眼淚便落下來,心底里由不得又泛起一句納蘭詞:「清淚盡,紙灰起。」——真是什麼都叫納蘭說盡了。

  燒完了,回來故意對覺羅夫人說自己好多了,睡得也實在,還是太太的法子靈。覺羅夫人覺得放心,原本也是不喜攬事的,便從此不再提請太醫的話了。

  日昧月晦風搖影動間,時光飛快而不易察覺地流逝著。覺羅夫人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沈菀的陪伴,每日早早晚晚只要她陪在身邊,正經的兩個媳婦官氏和顏氏反都靠了後。官氏樂得清閒,索性連夫人的餐單藥譜也都交給沈菀打點,顏氏卻有些冷落之意,對沈菀便不比從前親熱,只因沈菀一味小心謹慎,便也抓不住什麼話柄,遂還兜持著表面和氣罷了。

  這天早晨,覺羅夫人剛起來,便著丫鬟來請沈菀,說是要去湖邊走走。路上,難免問起昨晚睡得可好,胎動了幾次,又說:「算日子,下月就要生了,趁走得動,還要每日多走動幾步。這樣子生的時候會順暢些,沒那麼受罪。」

  覺羅夫人難得說這麼多話,沈菀一邊強笑著含糊應承「謝太太提點」,一邊暗暗發愁。她的肚子已經很尖很重,但是她的心事更重:按照她跟老爺太太說的日子,五月底懷胎,三月就該分娩了。如今已是二月,她編的謊言眼看就要戳破了,到時候拿什麼交給相爺與夫人呢?

  「明開夜合」離花期還早,但是沿堤的柳葉都已經綠了,千絲萬縷在風中微拂著,仿佛依依不捨。沈菀扶了覺羅夫人的手,順著爬山廊一級一級,走到淥水亭上來。順手摺了一枝柳在手裡玩弄著,恍恍惚惚地想,難怪離人總喜歡折柳贈別,果然柔軟多情。

  兩人在亭子裡坐了,沈菀看著陽光在細波蕩漾的湖面上摺疊起層層粼光,有一隻不知名的水鳥在水面上翩躚了一會兒又飛走了,岸上的柳條努力地垂下來,卻與湖面總是隔著一搾之地。草木蔥蘢,讓人不自禁地就感到雀躍。想起舊年淥水亭獻舞的事,就像一個遙遠的夢。拖著個這樣笨重的身子,沈菀簡直要記不起自己什麼時候輕盈過。她試著伸出手尖虛比一比,連手指頭也都圓胖起來,能把空氣一戳一個窟窿似的。

  覺羅夫人看她比著個手指頭對著空中戳戳點點,不禁問:「你做什麼呢?畫符似的。」沈菀一驚,微微醒過來,手指仍擱在半空里收不過來,便隨手指著花樹說:「太太你看,這才二月,怎麼樹上倒打苞兒了呢?」

  覺羅夫人本來也並不關心她在想什麼,果然注意力便被引了開去,細細打量著說:「真的呢,真是有花苞兒了。離開花少說還有三個月呢,怎麼今年花期這樣早?」又走下亭子,來到桃樹下看了看說,「這桃花的苞更明顯,若是天氣暖,再下一場透雨,只怕過不幾天就開了。」

  說著,顏氏早打那頭遠遠地來了,不等上前來便滿面含笑地說:「太太好興致,一大早就賞花來了。我去太太房裡請安,聽丫鬟說在湖邊,還不信呢。說這麼冷的天,近來太太又嚷身子不好,怎麼倒吹風來了。就緊著催丫鬟取了披皮,特地給太太送來了。」

  覺羅夫人點了點頭,也不答話,仍然盯著花叢,眼神專注而空洞,訥訥說:「不只是桃樹,夜合花也打苞了,可是奇怪。」

  顏氏的話和笑容都被撂在了半空中,多少有些尷尬,然而對於覺羅夫人這充耳不聞也是經慣了的,便仍堆著笑,自己搭訕著將披風替覺羅夫人披了,又轉到前面來系帶子。

  覺羅夫人在花枝上看到了一枚蟬蛻,已經變成灰褐色,但還相當完整,真不知道它是怎麼經過整個烈日炎炎的夏季,寒風蕭瑟的秋天,以及大雪紛飛的冬季,一直存留到現在的。也許,是因為樹杈的關係,那枚蟬蛻剛好位於枝椏的中間,可以保護它避開烈日、秋風、還有雪的傾軋,比它的肉身活得更久。覺羅夫人伸出手去,小心翼翼地捏起,想就近了細看,不料那蟬蛻一觸即發,立刻便成了灰。她有些失落地說:「早知道,就不該多此一舉。」

  顏氏更覺難堪,她的身量比覺羅夫人要矮些,本是踩在一塊突起的石頭上幫她系帶子的。聽了這句話,簡直不知道是要繼續系完好,還是下來好。

  沈菀已經從亭子上走下來,伸手扶住顏氏說:「奶奶小心。」顏氏就勢下來了。覺羅夫人像是這才發覺顏氏的到來似,「啊」了一聲說:「走了這一會子,倒餓了,也是吃飯的時候了。」

  顏氏忙道:「一早起來,奶奶就打發丫頭來說昨兒著了涼,有些頭重腳輕的,已經服過『青黛散』,重又歇了,命我服侍太太。我來之前,已經吩咐丫頭把飯擺在角門外惜花廳了。那邊離廚房近,離這裡也近,免得太太從這頭走到那頭,飯菜都涼了。」

  覺羅夫人聽了,既不問官氏病情,亦不謝顏氏殷勤,仍是所答非所問地說:「過兩日,就好熬桃花粥了。」

  沈菀不解道:「桃花粥是什麼?」

  覺羅夫人便細細解說道:「每年桃花開的時候,取新鮮花瓣,在清水裡浸泡半個時辰,加上粳米,文火煨粥,再加入紅糖拌勻,最是香糯可口,吃的時候有一股子桃花的香味,很開胃的。過兩天,你也試試。」

  顏氏來了這半天,見自己每說一句話,覺羅夫人都像聽不見似的;沈菀說話,太太便有來有去,有問有答的,心中越發生氣,面上卻只得歡天喜地地附和說:「就是呢,不光是桃花粥,咱們府里還有個自釀桃花酒的絕秘方兒呢。也是選新鮮剛開的桃花摘下,陰乾,泡在酒里,密封了埋在桃花樹下,隔半個月,酒便成了。以前我們奶奶在世時常喝的,說是每晚睡前喝一點,可以活血養顏,奶奶還教給我,晚上取一點點抹在臉上,停一宿,到第二天早晨洗去,皮膚又紅潤又光亮的。」

  沈菀笑道:「這可不真成了詩里說的『人面桃花』了麼。」

  說著,已經出了園子,來至惜花廳——因此廳建在園門口,進門後便可見賞花第一景,故而得名。來時,丫鬟已在陸續擺飯,福哥兒和展小姐正在門口踢毽子,見覺羅夫人等過來,忙立住了請安。覺羅夫人一手牽了一個進來,丫鬟送上水來,都洗過手。顏氏和沈菀幫著揭去蓋碗,擺了碗箸,又替福哥兒和展小姐圍上墊巾。覺羅夫人向顏氏道:「你們奶奶不在,你也不必站規矩了,都坐下一起吃吧。」

  原來府里規矩,每日覺羅夫人早起,在側廳受過眾人的禮,便吃早飯,不過是點心粥水,有時只喝一碗杏仁粥或燕窩湯作數。中午和晚上這兩頓,才與家人同吃。覺羅夫人帶著展小姐一桌,揆敘、揆方兩位少爺與福哥兒叔侄一桌,姨太太們一桌,官氏與顏氏則要服侍眾人吃罷再另外開席,沈菀算是客人,有時陪覺羅夫人和展小姐坐,有時則在房中自用。

  今日覺羅夫人一早出門,請安的撲了空,各自散去。顏氏想著太太空著肚子走了一早上,未免餓了,自作主張將早飯和午飯做一頓安排,在惜花廳單獨開席,又因不在正飯點兒上,便只命人叫來福哥兒、展小姐作陪。滿指望太太誇獎她細心體貼,誰知賠了一早上笑臉,覺羅夫人只當她透明一般,直到這會兒才說了句讓她一起吃飯的話,不禁滿面得意,忙謝了座,便在太太對面兒坐下。

  沈菀打橫相陪,因見覺羅夫人面前是一盤筍乾燉臘肉,便拿過來與自己面前的鴨絲炒菇絲換了。顏氏不禁朝她看了一眼,意含嗔怪,又搭訕著給覺羅夫人挾了兩筷子菜,笑道:「太太走了一早上,想必開胃,今兒多吃一點。」

  覺羅夫人恍若未聞,只低頭問福哥新來的先生可好,功課深不深。福哥兒道:「我不喜歡這個新來的先生,太太為什麼自己不教我呢?從前阿瑪便是太太教的,教成了天下第一詞人。我長大了也要做天下第一。」

  覺羅夫人搖頭道:「天下第一有什麼好?我寧可你普普通通,平平安安的好。別學你爺爺,你阿瑪,一個官大,一個名大,可是怎麼樣呢?都不見他們開心過。」

  展小姐便嘻嘻笑道:「太太不做官,怎麼也不見開心呢?太太都不笑的。」

  顏氏忙斥道:「小孩子吃飯時別說話。」

  覺羅夫人微微蹙眉道:「同你說了幾次了,不要對姑娘家的大聲喝斥。她雖然是你女兒,畢竟是嬌客,好不好,自然有教引嬤嬤說她,要你這裡大呼小叫的。」

  顏氏臉上一僵,越發下不來,尤其當著沈菀的面被太太教訓,更覺沉不住氣,冷笑道:「太太教訓得是。我就是這樣不會說話,不懂看臉色。沈姑娘想肉吃,直接從太太面前搶了來,太太只做看不見;我不過是怕閨女亂說話忤逆了太太,白囑咐她一句,倒落了一身不是。」

  覺羅夫人不待說話,展小姐先笑道:「怎么娘不知道太太是不吃腊味的麼?平時沈姑姑寫菜單,每餐都有一兩樣新菌的,今兒竟是一道也沒有,就只是鴨絲炒菇絲。」

  沈菀聽了這話,不禁向展小姐多看了兩眼,仿佛第一次看清這女孩的長相,雖然只有八九歲大,卻分明已是個美人兒胚子,頭髮烏黑,膚色清透,單眼皮微微上吊,鼻樑挺秀,襯著唇若含櫻,齒如編貝,一副聰明相,比哥哥還勝幾分似的。不禁笑道:「咱們小姑娘真是細心。難怪顏姨娘不知道。太太的菜單從前都是奶奶添減的,後來交託給我,也是照著單子來。不然我也記不住,哪裡有小姑娘的這份聰明記性呢。」

  覺羅夫人默不作聲,又喝了兩口湯,推開碗道:「我吃好了。」說著站了起來。沈菀和顏氏忙跟著起來。覺羅夫人道:「只管吃你們的,照看哥兒姐兒要緊。我去看看你們奶奶。」說著抽身走了,水娘忙拿著絹子、墊子、暖手的爐子跟在後頭。這裡顏氏同沈菀默默吃了飯,便各自散了。

  原來這顏氏自恃是原配夫人盧氏的陪嫁丫頭,被公子收房得早,又生過一女,且仗著帶大福哥兒的功勞,雖是妾侍,府中諸人看在盧氏份上,上自納蘭容若,下至眾管家嬤嬤,俱稱之為「顏姨奶奶」,不肯以僕婢輩視之。她自己便也隱隱以盧氏替身兒自居,連正房官氏也不放在眼裡,如今倒三番幾次被個無名無份的沈菀占盡風光,心裡豈肯服氣?

  回至房中,坐在床頭呆呆地發了一回悶,越想越氣不過,想那沈菀如今不過是個沒名頭的外室,已經這般得寵;倘若他日生下個兒子,豈不要騎上自己頭上來?又怕又恨,又醋又妒,尋思半晌,想定了一個主意,估摸著覺羅夫人看過官氏已經回房了,遂往廚房裡來,親自看著人蒸了一碗蛋清蒸酒釀,端著搖搖擺擺地往官氏房裡來。

  官氏因早起有些微嗽,頭沉胸悶,不思飲食,只吃了半碗山藥茯苓雞豆粥便說飽了。剛剛的送走了覺羅夫人,正昏昏沉沉的思睡,忽然丫鬟打帘子說顏姨奶奶來了,倒有些納悶,只得重新欠身坐起,命人看座。

  顏氏雙手端了蛋羹,直遞到官氏面前道:「聽丫頭說奶奶身上不好,沒胃口,連早飯也沒吃好。話說傷風事小,傷胃事大。倒是這蛋酒乳又香又滑最容易克化的。奶奶看在我面上吃兩口,就是賞臉了。」

  原來這顏氏恃女生驕,往日見了官氏向是大喇喇平起平坐,從無請安侍病之說。今日為有所求,遂曲意奉迎,倒叫官氏詫異起來。卻也只得接過來撥了兩口,倒是滑而不膩,甜絲絲入口即化,臉上便也和藹起來。

  顏氏便在炕沿兒上坐下,假意問了一回病,故作憂戚地道:「依我說奶奶這病竟不單是為操勞,倒要防著些兒陰魂做祟。自從咱們爺去後,人人都說後花園不潔淨,見風見雨的,太太只不肯信。後來沈姑娘住進去,也說不好,巴巴兒地搬了出來,還發了幾日噩夢,到現在也不見好。如今奶奶又病了——雖說不是什麼大病,但這家裡大事小情,一天幾百件事,哪不得奶奶勞心做主,精神略差一點兒都不行。我心裡只替奶奶著急,不當說也說了——奶奶前些日子不是去過園裡,莫不是撞了什麼?」

  官氏道:「哪裡就有那樣邪門,大天白日的,就有陰魂也沒那麼大法力。你這些話在我這裡說說就好了,可別讓太太聽見,她老人家最恨人家說神道鬼的。」

  正說著,恰值大腳韓嬸熬了藥進來,那原本是個好事的,聽見這話,忙湊前說道:「奶奶別不信,俗話兒說的:這些神道魔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說府里近來也真是怪。我聽廚房裡老王說的——終究也不知道老王聽哪個說的——說是雙林寺的一個和尚,年前來咱們府上討燈油,回去就中了邪,嚷著要還俗,回家半路被賊劫殺了,連屍首也沒留下。焉知不是在府里撞了什麼呢?有沒有,還是鎮壓一壓的好。咱們從前在家裡時,每年臘月二十九,公爺還不是請喇嘛進來『跳布扎』的?」

  顏氏忙道:「原來奶奶府上也常跳神的?」

  官氏道:「那倒不是經常舉辦。古書上說的:日行北方之宿,北方大陰,恐為所抑,故命有司大儺,所以扶陽抑陰。冬至以後,陰寒與鬼魅同行,臘盡春來之際,最宜打鬼。不止我娘家,就是宮中每年年終時,也要舉行『大儺儀』,驅鬼除邪的。只是,你們素來知道的,太太最恨這些事,所以咱們府中從來不曾辦過,要是太太知道我平白叫進人來做法鎮邪,豈有不嗔著我多事的?」

  顏氏見她有三分鬆動,只是不肯擔責,忙又獻計道:「原來連書上也有記載的,可見靈驗。若是怕太太責怪,這也簡單。只要奶奶做主,我原認識一位師父,端的好法力。我事先同她說好日子,讓她悄悄兒帶進人來,只在後花園設壇做法,也不往前面去。花園裡進,花園裡出,必不會驚動太太的。」又詳詳細細,說了回如何擇日,如何調停,如何買辦祭品,韓嬸也在一旁幫腔,不一會兒計算得停停當當。

  那官氏雖是理慣了事的,於這些事上卻無主意,又最信韓嬸,既見她也贊成,由不得允了。日後果然請了一班喇嘛進來做了回法事,殺雞酬神,不必細說。因是在後花園張羅,便只開角門出進,並不往上房這邊來,因此覺羅夫人一些兒動靜也不曾聽說,倒是水娘和沈菀得了一些風聲,因怕太太生氣,也都不去學舌。

  做過法事沒兩天,桃花便開了。

  注一:

  哲哲太后、莊妃皇太后、懿靖太妃,都為皇太極后妃。1636年,皇太極稱帝,立哲哲為皇后,娜木鐘為麟趾宮貴妃,大玉兒為永福宮莊妃。其後順治登基,因莊妃為生母,故與哲哲同為太后,而娜木鐘為懿靖太妃。其間恩怨請參看西嶺雪歷史小說《大清後宮》、《大清公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