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拖延心理學> 兩種親子關係引發拖延心理

兩種親子關係引發拖延心理

2024-10-04 15:11:10 作者: 陳美錦

  家庭中的親子關係也會導致孩子的拖延。家庭關係過於親密,形成依附關係,孩子就會在本應獨立完成的事情上拖延;而家庭關係過於疏遠,形成疏離的家庭關係,會讓孩子在自己無法獨立面對的事情上選擇拖延。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在依附關係的家庭中,父母不鼓勵孩子開創獨立的生活,總讓孩子依附在自己的身旁。父母總是過度保護,提供過多的幫助給孩子,希望孩子永遠依賴自己。他們認為孩子只有在自己的保護、幫助和照顧下才能成長。這些始終在父母的這種過度關愛下生活的孩子,從來不知道自己能獨立面對什麼事情,因此他們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在生活中,面對挑戰,他們缺乏勇氣,想各種辦法逃避。他們不能去考駕照,不能處理好戀愛關係,他們從來不發表跟父母不同的見解,更不參加父母不感興趣的活動。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任何表示獨立的行為都會遭到反對。表達獨立的見解或者參與跟家庭無關的活動,是得不到鼓勵和支持的。

  在這種關係下,有些孩子會為了長久地依附於家庭,而在獨立的道路上拖延。而有些孩子會有相反的行為,如果想要獲得獨立,需要拉開跟家長之間的距離,拖延就可以幫他的忙。他用某些事情上的拖延,表示他並不依賴於家長。比如,他並不急著給父母幫自己物色的女朋友打電話,每次約會都不積極,好像這麼做,就等於宣布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在依附型的家庭關係中,與其說是孩子需要家長,不如說是家長更需要孩子。他們不經意地讓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他的照顧。也許是情感上或者精神上的需要,也許是生活上需要照顧,總之,這樣的家長依附於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把家長的要求看成最重要的事,只要家長開口,他們就會選擇先滿足家長的要求,任何別的事都可以延後。

  親子關係的另一個極端是疏遠,它同樣也會造成孩子的拖延。一個人還是孩子的時候,不可能獨立處理好所有的事情,當他面對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時,就會選擇拖延。

  在這樣的家庭中,家長和孩子之間不會有親密的肢體上的接觸,感情上的聯繫也不緊密。大人和孩子之間沒有共同的話題,孩子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每個家庭成員之間都是疏離的,他們的內心世界從來不向人公開。大家不溝通感情,也沒有人傾訴或者尋求幫助。

  一個忙於工作的父親,好像在暗示孩子:「不要打擾我,我很忙。」這樣,家長對孩子面對的問題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孩子需要他們的陪伴和支持。孩子在學習問題上遇到困難時,在家裡卻得不到幫助。比如,面對一道數學難題,孩子自己解答不出來,也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只能感受到非常受挫,並對自己感到失望。這幾乎就是拖延的前兆,在未來的生活中,孤獨和空虛的感覺會一直陪伴著他們。試想,家裡沒有人對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有興趣,在以後的生活中,他會變得不願意表達自己,「既然沒有人感興趣,幹嗎還要說呢?」他要做的僅僅是用拖延迴避掉自己覺得沒法勝任的事情。

  有些孩子,為了能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努力讓自己更好,如更高的分數、更出色的表現、更有見解、更活潑等。他們根據家庭的喜好來塑造自己,逐漸發展成了完美主義者。因為對自己期望過高、過多,而又害怕自己失敗,越是想取悅父母,越是希望自己表現得完美,最後在巨大的壓力下開始拖延。總之,在疏離的親子關係下,孩子會通過努力追求完美,希望引起父母的關注而導致拖延。

  對這兩種極端的親子關係,家長都需要做出調整,防止孩子發展成拖延者。

  改變依附型的親子關係很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孩子,也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大人不在身邊,孩子為了拿到桌子上的美食,會自己搬凳子,踩著凳子爬到桌子上。如果你每次都主動幫他,你就永遠也看不到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只要適當地放手,孩子就會變得獨立和自信。

  同樣,要修復親子關係也不難,對於過於疏遠的親子關係,只要父母能做到對孩子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回應,就能改善。在一個家庭中,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裂痕很容易出現,但是必須及時修復,只要一句:「我沒想到你這樣煩惱,我可以跟你談一談。」只要父母能承擔起責任,就可以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正常的親子關係,從而讓孩子有足夠的自信面對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困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