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東西南北老人」狂儒辜鴻銘 1、辜鴻銘生平小傳
2024-10-04 14:14:41
作者: 上官雲飛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文化怪傑」辜鴻銘何許人也?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辜鴻銘(1857—1928年),名湯生,宇鴻銘,號海濱讀易者,晚年自號「東西南北老人」。祖籍同安,1857年7月18日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早年,他祖輩由中國福建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和聲望。他的父親辜紫雲當時是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這種家庭環境下的辜鴻銘自幼就對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為義子。自幼讓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混血兒的體態,超凡的天賦,伶俐的言行,與眾不同的性情,使小湯生深討布朗的喜愛。布朗收其為義子,並於1867年前後帶他返回蘇格蘭老家,對他的學業做了周密、細緻的安排。十四歲那年,湯生以優秀的成績完成了義父為他開設的各種課程,被送到德國學科學,不久考入萊比錫大學,獲土木工程文憑。回蘇格蘭後,又進英國古老的名牌大學——愛丁堡大學就讀。Hong-Beng kaw(湯生在學校的英文名字,為閩南方言譯音)這尾來自東方的小魚,自由自在地遨遊於西方文化的大海,經過徹頭徹尾的西方學術武裝,最終在愛丁堡大學校長、英國著名作家兼歷史學大家、社會批評家卡萊爾引導下,棲息到浪漫主義的文學海島之上。卡萊爾、阿諾德、羅斯金、愛默生等人抨擊資本主義的精闢格言,湯生爛熟於心。什麼「現今的王國是人民貧困的根源」,「如今的西方是混亂加一條槍」,在他年輕的心靈造就了七級地震。這些歐洲先賢們對中國儒家文明表示由衷地讚賞。在他們浩瀚的書海里,湯生傾聽到了萊布尼茨的心聲:「我們從前誰也不相信世界上還有比我們的倫理更美滿、立身處世更進步的民族存在,東方的中國,現在給了我們一大覺醒。」萊布尼茨認為中國文化是醫治西方弊病的良藥,為此向歐洲社會發出忠告:「在我看來,我們目前處於道德淪落難以自拔之境,我甚至認為必須請中國派遣人員,前來指導我們關於自然神學的目的和實踐,正如我們派遣傳教士到中國傳授上帝啟示的神學一樣。」湯生也追尋了伏爾泰訴說「中國是世界上惟一的將政治和倫理道德相結合的國家」的思想根源。卡萊爾更是賦予中國神秘的色彩,令人嚮往。在《過去與現在》中,這位愛被人稱作「皇帝」的大師把中國皇帝比作主教,由衷稱道中國的政制。這些西方社會的文化精英,連同歌德、狄德羅等一長溜大人物,成了湯生了解和認同母國文明充滿魅力的精神食糧,尋回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神聖的民族尊嚴,並由此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光緒十一年(1885年),辜鴻銘經楊汝曲推薦,回國任兩廣總督張之洞的幕僚,司理英文案牘。光緒三十一年被張之洞舉任上海黃浦江浚治局督辦。光緒三十四年到北京任外務部員外郎,用後擔升為郎中、左丞,力言「修邦交」重於「講武備」。宣統二年(1910年)1月,與嚴復同獲宣統皇帝頒賜的文科進士榮銜。同年辭職南下,出任上海南洋公學校長。為表示效忠清王朝,民國建立後即辭去校長職務,先住上海,後遷北京。民國2年(1913年)一度任五國銀行團團譯。民國6年參與張勳復辟帝制活動,列名外務部職務,後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五四」運動時,與林琴南等一起反對白話文運動。民國13年應日本大東文化協會邀請,赴日本講學。民國16年回北京,被奉系軍閥張作霖聘為顧問。不久又被委任為山東大學校長,但未及上任,就於民國17年4月30日在北京病逝。直統派員致家,賜進號為「唐公」。
辜鴻銘自幼經歷坎坷,性格高做、倔強、偏執,憤世嫉俗,喜歡「立異以為高」好作驚人語。在向西方弘揚中華文明的同時把納妾與留辮子都當作中國國粹。為人耿直,敢於藐視權勢,抨擊西方的「物質文明」,雖然在政治上一貫頑固守舊,但卻是一個有骨氣的愛國者。「知經而不知權」(張之洞語),書生氣十足。
辜鴻銘是將中華優秀文明向西方介紹的先驅,曾將儒家經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等譯成英文、德文,刊行於國外。他也用英文寫政論文章,光緒二十五年(1900年)在橫濱《日本郵報》連續發表文章,譴責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破壞禮教,呼籲列強以道德、公德、公理處理義和團問題。這些文章後來匯集成冊,書名為《總理衙門來書》,被稱為「中國民族主義宣言」。宣統二年(1910年)撰寫《中國的牛津運動》,民國4年寫成(原華)(又名《春秋大義》。辜鴻銘的中文著作有《讀易草堂文集》、《輯蒙養弦歌》和《張文襄幕府紀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