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清才子命運> 5、公車上書組織學會

5、公車上書組織學會

2024-10-04 14:13:47 作者: 上官雲飛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戰爭爆發,中國又一次慘敗;次年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清廷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瓜分危機更是迫在眉睫。康有為趁入京應試的機會,聯合各省應試舉人1300餘人,於四月初八日(5月2日)聯名請願,發動「公車上書」。他在「公車上書」中,請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提出「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國綱領。認為變法著重在富國、養民和教民三方面。提出富國之法有六:一、鈔法,戶部用精製鈔票,設官銀行,以擴充商務;二、建築鐵路,收我利權;三、製造機器、輪舟,獎勵新製造,並發展、保護民營工業;四、礦務,開設礦學,請比利時人教導勘測,選才督辦,不濫用私人;五、鑄銀,各省設鑄銀局,以塞漏卮;六、郵政,設郵政局。養民之法有四:一、務農;二、勸工;三、惠商;四、恤窮。教民之法則為分立學堂、開設報館,以「化導愚民,扶聖教而塞異端」。這是康有為的第二次上書,也是改良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幕。

  「公車上書」被拒絕代呈,光緒帝沒有看到。不久榜發,康有為得中進士,授工部主事。康有為又於同年五月初六日(5月29日)呈送《上清帝第三書》,提出了變法的步驟,指出自強雪恥之策有四:即富民、養民、教士、練兵,而如何審端致力於上述四策,則在乎「求人才而擢不次」、「慎左右而廣其選」、「通下情而合其力」三者,以求「人才得,左右賢,下情達」。這次上書由都察院代呈,光緒帝第一次讀到他的上書。

  接著,他又上《第四書》,再次籲請「尊賢而尚功,保民而親下」,使「有情必通,有才必用」,並正式提出了「設議院以通下情」的主張,但又被頑固派拒絕代呈。

  康有為在不斷上書光緒帝,以爭取進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的同時,又「日以開會之義號之於同志」,認為「思開風氣,開知識,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開會不可」。於是先辦《萬國公報》,於光緒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1895年8月17日)創刊於北京,「遍送士夫貴人」,使之「漸知新法之益」,「告以開會之故」並於十月初(11月中)成立了強學會,又名譯書局,也叫強學書局。參加強學會的還有梁啓超、陳熾、沈曾植、沈曾桐、文廷式、丁立鈞、楊銳等,翁同觫等也予支持,強學會成為改良派與帝黨相結合的政治團體。《萬國公報》後改為《中外紀聞》,於十一月初一日(12月16日)正式出版,雙日刊,有閣抄、新聞及「譯印西國格致有用之書」,譯印後每加附註,論說不多。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1896年1月20日),後黨御史楊崇伊上疏彈劾,「請飭嚴禁」。強學會被改為官書局,專欲「譯刻各國書籍」,不准議論時政,不准臧否人物,這樣,「專為中國自強而立」的強學會已違失原旨。

  康有為在北京發起籌組強學會後,於光緒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1895年10月17日)出京,至南京遊說張之洞,在南北之匯的上海設立強學會,「以上接京師,次及於各直省」。十月,上海強學會成立,擬定章程,說明設立的目的是通聲氣、聚圖書、講專門、成人才、扶「聖教」。十一月二十八日(1896年1月12日),刊《強學報》,以孔子紀年,欲「托古以改今制」,宣傳設會辦報,倡導維新變法。北京強學會被劾奏,上海強學會也遭封禁。不久,在此基礎上創辦《時務報》,由梁啓超任主筆,鼓吹康有為的變法主張,議論敏銳,文字新穎,在當時影響廣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