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義士》——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宋志永
2024-10-04 14:04:21
作者: 何建明
劉家科陳子兆
在古老的燕趙大地上,有一個地方叫「玉田」。玉田就是春秋時的無終子國。據東晉志怪小說《搜神記》中記載:楊伯雍父母亡,葬無終山。山高八十里,上無水。楊以義漿止渴於行人,神人授之以種玉,後因種玉獲福。古人因之改「無終」為「玉田」。這個美麗的傳說被善良的玉田人傳頌了幾千年,也鞭策著一輩輩的玉田人多行義舉。
宋志永就是玉田縣人,玉田今屬河北省唐山市。
《搜神記》中楊伯雍一人作義漿三年,「行者皆飲之」,可知受益者甚眾。而宋志永在2008年輾轉數千里,到南方抗擊冰雪,到四川抗震救災,救助災區學生……他的義舉影響到全縣、全市乃至全省、全國,其意義遠遠超過了為路人止渴。
無論是古時的楊伯雍,還是如今的宋志永,他們皆以個人的綿薄之力,為自己的國家作出了特殊的貢獻,這不由讓我們感嘆:一個普通的國民能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決定自己的行動,這該是一種多麼崇高的人格與境界啊!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從地震廢墟上長起來的農家漢子
宋志永出生於1973年5月。20世紀70年代,對於大多數「70後」來說只是一個出生的紀念,沒有什麼特殊。但對於唐山市玉田縣東八里舖村的「70後」來說,這個年代卻代表著一場浩劫。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凌晨3時42分54秒,唐山發生芮氏78級地震!傾刻之間,一座擁有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被夷為平地。大地震造成242萬多人死亡,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上萬家庭解體,4204人成為孤兒;97%的地面建築、55%的生產設備毀壞;交通、供水、供電、通信全部中斷;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100億元。與天津市近在咫尺的東八里舖村也未能倖免。
大地震那年宋志永剛剛3歲,雖然對地震的情景沒有什麼記憶,但地震後的影響在他的成長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志永從小就常聽媽媽念叨,自己地震中受了傷,是來自上海的醫護人員為她清洗包紮、換藥護理,在她們的精心照顧下,很快恢復了健康,沒有遭罪。受到驚嚇的小志永則得了大葉肺炎,連續高燒不退,一個勁地咳嗽,把小臉都憋紅了。村裡的赤腳醫生診斷不清,怎麼也看不好,光吃藥的空瓶子就裝了兩簍。家裡人套上車拉他到上海醫療隊那兒去,一個禮拜就治好了。母親說:咱娘倆的命都是人家上海的大夫給救的,可人家連咱的一口水都沒有喝。當時,家裡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只會衝著人家不停地說謝謝。這一切你得永遠記住,長大了要知恩圖報。正是來自長輩的諄諄叮囑,讓這年輕一代的唐山人懂得了良心、報恩、道義和責任。
宋志永永遠不會忘記,他小時候是穿著全國人民捐獻的衣服、吃著國家的救濟糧長大的。那些衣服花花綠綠、有長有短、大小不一,雖然不是那麼合身,但對他來說已經非常滿足了。本來家庭條件就不太好,地震後的家更是窮得叮噹響,吃飯都成了問題,更別說穿衣服。有了這些捐獻的衣服,小志永和其他小夥伴一樣,終於不再光著屁股滿村亂跑了;有了這些救濟糧,即使受了災也能吃飽肚子。這也讓他切身體會到了國家和人民對災區的一片真情與愛心。他深深知道,要不是這些好心人的捐贈,他一定會像一個小乞丐一樣,衣不遮體、四處流浪,過上乞討的生活。聽長輩們說,在舊社會那是很正常的事,受了災只有去要飯這一條路。
宋志永是幸運的,他沒有去乞討,而且還上了學。小學、初中都是在東八里舖村上的,高中是在玉田一中上的。當時他的學習成績屬於中游,但由於得了偏頭疼的毛病,經常疼得在炕上打滾,影響了學習成績。高考時考了400多分,也考上了大學,可是由於家裡條件不太好,就沒有上。中學畢業後他曾經在京唐港做過三年生意,以後又回到了老家。
宋志永的父親叫宋桂富,1946年出生,後來參軍入伍,在張家口市炮兵某部服役,是開山的工兵,1965年復員,在天津鐵路工程段工作。後來為了解決兩地分居,退休前調到玉田縣城石莊火車南站工作。父親性子直、脾氣大,但讓人討厭的事從來不做。他從來不說軟話,周圍人不太喜歡他。
他的母親叫汪淑珍,也是本村人。當時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在家,里里外外的活全靠她一個人。她愛種菜,但由於為人快性、隨和,自己種的菜卻成了眾人的菜園,不管是誰,割一把韭菜、拔一頭蒜,她從不計較。
宋志永的妻子叫張寧,是一位精明幹練的女性,從小在唐山長大,後來隨父母落戶到玉田縣。說起他們的愛情很有傳奇色彩。張寧和宋志永在玉田縣一中上高一時曾是同班同學,令人遺憾的是他們都沒有上大學。後來,張寧靠頑強自學,考取了華北煤炭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獲得了大專文憑,畢業後在縣計劃生育中心醫院工作。宋志永回村後先是在一家公司搞銷售,後來自己嘗試著做起了生意。兩人一個是縣城的大夫,有著優越的家庭;一個是農村的個體戶,過著自己掙命的生活。雖然沒有天壤之別,但彼此的距離是顯而易見的,誰也沒有想到他們會走到一起。但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經媒人介紹後張寧死心蹋地地喜歡上了宋志永,儘管父母因門第不同明確表示不同意,她也毫不妥協。她覺得宋志永孝敬父母、為人實在、重感情、有韌勁,是一個可以託付終身的好人。在她的堅持下,1998年8月,他們前往避暑勝地北戴河和南戴河,辦了一個當時頗為時髦的旅行婚禮。一年後,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寶貝兒子宋達昌。
此時的宋志永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像中國農村千千萬萬個農民一樣,過著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他從來沒有想過,幾年後他的生活會發生重大的改變。
南方冰凍災害向這個北方漢子發出了呼喚
改變是從2008年的那場暴雪開始的。
2008年年初,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直到大年三十晚上,還有200多萬戶家庭、5個縣沒有恢復供電,尤其是湖南省郴州市,50萬人已連續斷電斷水12天。
特大冰災雪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遠在2150公里外的河北唐山,宋志永這兩天看電視一直看到後半夜,災區斷水斷電的情景讓他無法入眠,災區群眾那渴盼的眼神讓他心急如焚。
「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時,全國人民都支援我們,現在南方遭了災,我也要去支援他們。」心裡這麼想著,宋志永開始盤算怎麼去支援的事。他曾經考慮過捐款,但是更想出錢又出力,為災區人民做一些什麼。只有這樣,他覺得心裡才踏實。可這時已經到了年跟前,怎麼跟家裡人說呢?
他特意對著電視裡的受災場面對妻子說,你看人家真可憐,要是我能去那兒幫他們一把就好了。妻子不明真相,還以為他只是隨口說說,也半開玩笑地說,你要是真想去就去吧,我可不能落一個不通情理的罪名。臘月二十八那天,宋志永下了決心,要自費到受災最嚴重的湖南去幫助救災。他暗地裡先找了本家的幾個兄弟探了一下口風,大家也都表示支持他。於是,他就先偷偷準備下了3萬元錢,還聯繫好了一輛中巴車,他要和大家一起租車去災區。
2月6日,農曆臘月三十,是舊曆年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村里人都要到墳上請逝去的先人回家過年,宋志永決定借這個機會,當著祖先的面把這件事向大家亮明,召集志願者一同前往災區。
在八里舖村的南邊,走過一片平坦的莊稼地,就是一條東西走向的並不引人注目的小河,當地人稱之為暖泉河。在村莊與暖泉河中間,被莊稼地包圍著一小塊方形墓地,墓地中排布著十幾座大大小小的墳頭,這就是八里舖村的一處公墓。墓群的西南角豎立著宋志永的爺爺宋長印和奶奶宋李氏合葬的墓碑,宋志永父親宋桂富的墳墓在墓地的東北角。
在長輩的墓地前,宋志永恭恭敬敬地磕了四個頭,在心裡向自己的祖先默默地禱告,希望他們的在天之靈能夠同意這個有點瘋狂的決定,能夠保佑他們這一次南方之行。
這時候來上墳的鄉親們也漸漸多起來。
宋志永站在墓地中間,對著鄉親們說:「大家先別走,我和你們商量點事。」
他的表情很莊重,鄉親們不約而同地湊過來,好奇地問:「啥事呀?」
他說:「這幾天不知大家看電視沒有,南方遭受特大雪災,很嚴重!我想到南方去支援救災,你們去不去呀?要去,帶著點行李就行!費用,我出!」
「去呀!」在場的鄉親們一致響應。
「看人家那難受勁,我早就想去了,算我一個呀。」當場就有人報名。
在墓地里召集了幾個人,但至少需要十多個人才能湊夠一輛中巴車。他對報名的鄉親們說,你們先回去收拾一下,我再去村里找幾個人,下午我們就出發。在墓地里,他掏出手機就給堂哥宋志先打電話,宋志先也答應去。
回到村里,宋志永先去找了宋久富,論莊親,宋久富管宋志永叫大叔。宋志永開門見山地問:「大叔到南方救災去,你去不去?」
「去!」宋久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隨後,宋志永又去找了王寶國、楊國明、曹秀軍。楊國明種著蔬菜大棚,家裡活不少,但他顧不了這麼多了,並且還帶上了兒子楊東。
年僅19歲的王金龍在墓地里就報了名,回家後給母親一說,老人不但沒有阻攔,還心疼地說:「你年齡太小,我不放心,我看就讓你們爺倆去吧,也好有個照應。」就這樣,王金龍的父親王德良也成了其中的一員。
尹福是路過王家祥門口時,偶然聽到這個消息的。王家祥從墓地回來,正和妻子在院子裡商量去南方的事,正好被路過的尹福聽到了。他著急地闖進院子問王家祥:「怎麼不喊上我呀?」正好宋志永過來了,他又問宋志永。
宋志永說:「人手夠了。你又這麼大歲數了。」
尹福堅持要去。他覺得,村里這麼多人都去了,自己不應該落在後面,必須去。自己雖然年齡大了些,但干起活來比年輕的小伙差不了多少。宋志永只好同意了。
就這樣,連宋志永在內,一共湊了13個人。
這13個人中有兩對兄弟和一對父子,也正應了那句老話「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準備工作幾乎做完了,宋志永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妻子張寧。
當時一聽宋志永說這件事,張寧心裡便咯噔一下。馬上就快過年了,誰不想一家人團團圓圓的過個大年,她當然不願意丈夫大年三十遠行。
宋志永一看妻子不太願意讓他去,就趕緊勸,他搬出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全國人民都支援的理由,妻子不說話了。母親汪淑珍也想一家人過個團圓年,可是想到大地震時,自己的病還是上海醫療隊醫生治好的,覺得不能拖他的後腿。老人同意了,張寧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她細心地幫宋志永打點行囊。
同樣的故事,也在其他12位村民家中上演。
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拿著家裡的3萬多元錢和一封村里開的介紹信,開上租來的麵包車,13個唐山漢子出發奔赴湖南。
在出發前,宋志永還特意跑到3歲的兒子面前,問兒子支不支持爸爸去南方搶險救災,當天真的兒子說支持後,他才滿意地上了車。
唐山「義士」感動了中國
13個人中,只有宋志永一個人會開車。高速路雖然已經通車了,但很多路段行駛並不快。而租來的車車況又不好,車燈、電瓶、發電機先後出現故障。但除了吃飯、上廁所,宋志永幾乎沒有休息,經過25個小時的長途奔波,大年初一下午,他們抵達原計劃中的救災目的地湖南省長沙市。
打聽了好幾個地方,他們終於找到了設在市內一家賓館的湖南省抗震救災指揮部。一名工作人員勸他們說:「現在長沙市的災情已經基本解除,你們的心意我們領了,大過年的,還是早點回去與家人團聚吧!」
這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十幾個人當時就有點懵了。費了這麼大勁,大老遠地來了,難道就這樣回去嗎?宋志永不甘心。當晚,他就和大家商量:「不能白來呀!咱們不能走,看看還有哪裡受災嚴重,咱們就去哪裡。」大家一致同意。
後來,他們偶然間得知湖南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在郴州市,那裡的災情還在肆虐。正月初二凌晨1點,他們早早起床,驅車趕赴郴州。
郴州市搶險救災協調會上,湖南省電力安裝公司經理正在為缺少人手而發愁。會議剛散,宋志永就跑到這位經理面前,自報家門:「我們是從唐山來的,義務救災。幹不了技術活,可我們有兩膀子力氣,抬抬工具、運運材料什麼的沒問題,就讓我們參加吧。」
這真是「雪中送炭」呀!經理喜出望外,立即把他們編入一支由40餘人組成的抗災先鋒隊,幫當地重建幾乎陷於癱瘓狀態的電網。於是在湖南省受災最嚴重的郴州市搶險救災第一線,便有了一支由13位唐山農民組成的救災小分隊。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深入山區,清理通往山頂電塔的山路積雪。此外,重搭電塔的設備也主要由他們搬運上山,損壞的設備也要從山上背下來。就這樣,平均每個人每次都要負重二三十公斤,走上千米的陡峭山路,一個小時打個來回。
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野外的山上工作,每天早晨5時30分起床,要一直工作到晚上7時許才能收工。雖然已經不再下雪,氣溫也不是很低,可是山頂的風非常大,吹得人透心涼。因為山頂上運輸不方便,經常要下午兩點才能吃中午飯。可是13個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漢子,對湖南的飯菜根本不習慣。湖南所有的菜裡面都要放辣椒,紅彤彤地,一吃嗆得嗓子冒煙,實在難以下咽,他們根本適應不了,每頓飯都是強迫自己,像吃藥一樣閉著眼往嘴裡填,不敢仔細咀嚼就囫圇吞下去了。有時候實在受不了了,就買點方便麵、火腿腸充飢。時間一長,有的人身體就有些扛不住了,有好幾個人因水土不服出現了腹瀉、感冒、發燒等症狀,宋志永買來藥品,鼓勵大家堅持下去。有的人手被凍傷、腳被扎破,也都咬牙堅持,不肯休息。在災區的20天裡,他們轉戰宜章、桂陽等地,先後參與了十幾處電力設施的搶修工作。
他們從家鄉出發時,儘管考慮得比較周全,帶來了鐵鎬、鐵杴、掃帚、手套、食品和手紙等,還特別有意識地多帶了兩雙橡膠雨靴,結果還是在鞋上出了問題。郴州的抗雪救災現場,晝夜溫差很大。早晚結冰,中午融化。雨靴開始被凍得像冰凌一樣,很硬很硬,硌得腳疼;後來又灌進了泥水,把襪子都泡濕了。最後,只好在襪子外面套上一層塑膠袋,繼續奮戰在抗雪救災第一線。
最困難的是住宿。作為北方人,無數次地見過風雪,但南方罕見的雪災遠比北方還要寒冷,加上南方都不裝暖氣,所以一到深夜,住的地方幾乎像冰窖一樣,只能用塑料壺盛點熱水,緊緊地抱在胸前,當做取暖的火爐。
就這樣,他們一直默默無聞地干到正月初九,當他們再一次前往長沙市電業局請戰時,才被當地的新聞媒體意外發現。
正月初十,郴州市電視台在當晚的新聞節目中播出了他們的事跡,無數郴州人被感動了,被震撼了!
郴州電視台的記者何強說,自從欄目播出這支農民抗災小分隊的事跡後,熱線電話就接連不斷,每天至少有幾百個。好多市民都來要這13位義士的聯繫方式,想到他們的住處送點水果去。還有市民聽說13位農民都不習慣吃辣菜,便想請他們到家裡吃,要專門給他們烹製些不放辣椒的北方菜。
社會各界紛紛為他們捐款。63歲的李太芝老人身患癌症已到晚期,彌留之際在電視上看到了13位燕趙義士的壯舉,立即讓女兒打聽宋志永的手機,執意要給他捐助2000元錢作為手機費,以表達他臨終前對救災英雄的一點心意。
正月十一,宋志永專程來到郴州市,決定看望這位未曾謀面的老軍人。但出乎意料的是,老人已經去世。他立即跑到醫院,特意向老軍人作最後的告別。李太芝老伴將裝有2000元錢的紅包含淚放在他的手裡。兩個素昧平生的異鄉人,緊緊擁抱,失聲痛哭。他與老軍人的女兒手牽著手,面對老軍人的遺體深鞠三躬。
離開醫院,他就悄悄趕往郴州市紅十字會,將這2000元錢以老軍人的名義全部捐出。
他們還將社會各界的3萬多元捐款全部轉贈給災區的福利院,並將隨身攜帶剩餘的1000元錢也捐贈給受災群眾。
抗災一線的13位燕趙義士,用自己的感恩之舉感動著郴州千千萬萬的民眾。「自發援災區精神崇高,志願保郴電善舉偉大。」這是當地一家企業送給13位義士的錦旗。
正月初九那天,郴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薦國受市委市政府的委託,專門看望慰問了13位燕趙義士,並給他們每人送上1000元慰問金。面對褒獎,13個樸實的唐山農民個個滿臉漲得通紅,因為他們覺得「這太違背初衷了」。宋志永當即決定,將這筆錢捐給郴州的慈善部門。出乎意料的李部長感到過意不去,準備請他們吃一頓飯。結果,13個人沒一人願意去,最後這位部長只好陪著這幫農民兄弟吃了頓盒飯。
就在同日,在13位義士的家鄉,唐山市慈善總會也慰問了他們的家人,每家送去500元。而這幫農民兄弟的家屬,又將這6500元慰問金全部捐給了災區。
「本來是來為災區做奉獻的,收了錢不就變味兒了嗎?」宋志永說。儘管在短短8天裡,他帶的3萬元已所剩無幾,但看著親手參與修復的20座鐵塔,他欣喜地感到這一趟沒有白來。令他有點兒自豪的是,整個郴州只有他們這麼一支志願者隊伍。不論走到哪兒,老百姓們都特別感謝,不停地對他們說謝謝,宋志永和鄉親們聽了心裡暖烘烘的,幹活更起勁了。
正月十八,宋志永等13位義士結束了在郴州的抗雪救災工作,踏上了返鄉之路。中共郴州市委、市政府代表六百四十萬郴州人民特意為他們送來錦旗,上面寫著:感謝唐山兄弟!郴州市還授予他們「榮譽市民」稱號。
數萬名郴州市民自發地趕來為他們送行,有的送來食品,有的送來了土特產品,整個中巴車都快裝不下了。送行的人越聚越多,幾乎成了沸騰的海洋,中巴車已經開不動了。
2009年正月十一,湖南郴州市委宣傳部、電業局、廣電局的領導來到玉田,為他們送來賀信和賀卡,並邀請他們「回家」看看。他們代表郴州人民贈送給宋志永等13位農民兄弟一份特殊的禮物——賀卡。這份賀卡長10多米,寬1米多,記錄了郴州電業局400多位電業工人的親筆簽名和他們送出的400多句祝福。
在郴州2008年度的十大新聞人物的票選中,宋志永等13人高居榜首。宋志永因此而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08年唐山市十大傑出青年、郴州市榮譽市民等稱號。他們這個集體被稱為「13個人感動13億人」。
2009年9月,在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結果正式揭曉,宋志永等「唐山十三農民」被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隨後,宋志永又被評選為2009年全國道德模範。
汶川大地震在他心裡又吹響了戰鬥號角
從湖南抗擊冰雪災害回來後,宋志永與其他12位農民便成立了「宋志永愛心志願小分隊」,表示今後無論是救災搶險還是其他志願服務,他們都會義不容辭地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對於「志願者」一詞,宋志永坦言自己在此前毫無概念。
也許是上天特意考驗這支志願小分隊,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
真是禍不單行!聽到這一消息後,宋志永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當年唐山大地震時的慘烈情景。他立即作出決定:趕赴災區!
「我先走了,你們隨後跟上。」來不及和同伴們打招呼,在大地震發生當晚,宋志永趕赴災區前,給其他12個人發了一條簡訊,就匆忙上路了。
宋志永想不到去四川的路這麼艱難。
當晚8點,宋志永打車到了北京。當他心急火燎地趕到北京西客站時,一問才知道,到成都的火車票已經買不上了。他只好在火車站待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他又去排隊,這次只買到去鄭州的火車票。到了鄭州,他直奔鄭州飛機場。買好飛往成都的機票,在候機大廳等了近三個小時,航班卻被取消了。
他又返回了鄭州火車站,購買去成都的火車票,可能是鐵路部門出於安全考慮,去成都的車票怎麼也買不上。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宋志永急了,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到四川呀?不能再耽擱了。情急之下,他決定從鄭州打計程車到西安。火車票是210元,打的費是1700元,兩者花費相差懸殊。即便是這樣,計程車司機一聽是去地震災區,都一再搖頭,沒人冒這個險。畢竟路途太遠,而且餘震不斷,鬧不好錢掙不到手,還得把命搭在那兒,實在是沒必要。直到晚上9點多鐘,他才幾經周折找到一名計程車司機,聽說是到四川自願抗震救災,破例答應前往。不過他又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到西安除了1700元打車費以外,還必須加上800元的過橋費,總共是2500元。
這明顯是敲竹槓,但宋志永正在為找車著急,哪還來得及算這細帳。他頭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快,快,快點到四川!對司機的要求滿口答應。就這樣,他踏上了趕往四川災區的遙遠路程。
到西安以後,他又換乘計程車趕往成都,途中得知汶川不能去,綿陽受災也嚴重,便臨時決定先參加綿陽的抗災搶險。同計程車司機輪流開了整整9個小時,終於在14日凌晨5點,宋志永到達綿陽。得知北川災情嚴重,交通、通信全部中斷,宋志永便決定到最需要人手的北川去。一聽說去北川,司機們一致勸他,道路中斷,山體滑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不要去了。計程車去不了,他花150元錢租了一輛摩托車,冒險進山。
冒著紛紛揚揚的細雨,躲避著還在不斷滾落的岩石,宋志永和「摩的」駕駛員在崎嶇的山路上提心弔膽地艱難行進。一路上,從震損的山體上滑落的重達數十噸的大石頭隨處可見,隨時都有車毀人亡的危險。花了近3個小時,早晨8點多鐘,他終於來到距離北川縣城還有6公里的地方。這裡的道路已被山體滑坡完全堵塞,連摩托車都過不去了。宋志永步行一個多小時,終於到了已是廢墟的北川縣城。就這樣,他成了北川縣城搶險救災最早的一批外省志願者。
在北川的18個日日夜夜
進入北川縣城,宋志永被眼前的慘景驚呆了:山體崩塌、樓房潰塌,到處是廢墟、瓦礫和遇難者的遺體,呼救聲接連不斷。北川的災情,比他想像的還要慘。看到這些,來不及擦乾淚水,顧不上長途奔波的勞累,他立刻加入了搶險救災的隊伍中。
他救的第一個人是一位老太太,60餘歲。她的腿被廢墟砸住了。宋志永發現她時,老人神情木然,身處危境竟然無動於衷。天上下著大雨,樓上的碎石和雜物還不時往下掉,他立即冒險從廢墟縫隙中擠了過去,迅速清理砸在老太太身上的磚石,不到半小時,老太太得救了。他將老人抱出後,跑步送往附近的傷員轉送站。
中午12點左右,宋志永正經過一所倒塌的居民樓,聽到有人說:「樓底下面有聲音,還有人在裡面!」趕忙跑到跟前,果然,他聽到有孩子微弱的呼救聲。順著聲音發出的方向,宋志永和解放軍戰士一起,開始了營救行動。沒有工具就徒手搬磚刨土,斷裂的鋼筋鋒利如刀,他雙手淌著鮮血仍在不停地向下挖。他們先是把最外面的垃圾用手掏出來,形成一個小洞。然後,人跳進洞裡,繼續用手刨。其間,發生兩次震感明顯的餘震,他們的施救工作也沒有停止。在施救洞口向里挖了近兩米,黑暗中,宋志永終於模模糊糊地看見3個女孩,驚恐萬狀地躲在一輛翻倒的汽車車廂里。當戰士們把3個孩子抬出洞口,看到孩子們安然無恙,七尺男兒宋志永眼淚奪眶而出:「有什麼能比救出生命更有意義!」
當天下午,當他得知北川中學被埋的學生很多,他顧不了上藥包紮,簡單處理一下傷口立即率隊趕到那裡。他登上廢墟發瘋似的向下挖,在一塊樓板下面就刨出了5個孩子……可是都已遇難。但他沒有灰心,相信肯定能找到生還的孩子,拼命在廢墟上搜救。在一晝夜的時間裡,他與當地救援的武警官兵一起,冒著頻頻發生的餘震,從地震廢墟中挽救了11個生命。
一個又一個傷員被宋志永從倒塌的樓房中救出,他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欣慰,儘管汗水濕透了全身,但他從來沒有感到累,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救一個,再多救一個」。直到晚上十點多,宋志永已經精疲力盡,想想自己救出的11個人,他又一次欣慰地哭了。沒有帳篷和被子,他找到一塊大石頭,用磚頭墊住腦袋入睡了。夜裡的潮濕和寒冷把他從夢裡拉出來,他就點起了一堆火取暖。
5月15日早上,「宋志永愛心救援小分隊」的其他12位成員也趕到了救援現場,與宋志永會合,穿上了小分隊的紅色馬甲。這些成員也是一路坎坷,先乘飛機到成都,因為離北川路途遙遠,或者搭車,或者徒步,日夜兼程趕來的。「唐山十三義士」聚齊後,立刻跟專業救援人員一道,搬樓板、挖磚石、清路障……他們不顧廢墟堆里的鐵釘、玻璃渣以及隨時會坍塌的危房帶來的危險,不停地在那些斷壁殘垣和廢墟中尋找著生命。沒有設備,他們就用最原始的方法,鐵錘砸、鋼釺撬、徒手刨……只要哪裡需要,他們就到哪裡。愛心救援小分隊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起,搶救出25名倖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
在一片殘垣斷壁之上,「宋志永愛心志願小分隊」的紅色馬甲,不僅為災區人民帶來生的希望,也成為了喚起八方力量的「愛心名片」,「宋志永現象」在整個華夏大地蔚然形成。在宋志永團隊精神的帶動鼓舞下,唐山各地群眾迅速行動,一個又一個宋志永團隊式的志願者小分隊湧現出來,先後有477名志願者自發支援災區抗震救災。一名北京女白領在四川購置了大量的救災物資,分發完後,她沒有回家,而是留下來給宋志永小分隊做飯。不斷有志願者慕名找到宋志永的小分隊,要求加入,隨時有人來,隨時也有人離開,最多的時候,他領導了69個人,要不是控制規模,可能得有300多人。
按照抗震指揮部安排,他們從北川轉戰到達安縣,他帶領志願服務小分隊的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與當地群眾、救援部隊、解放軍指戰員一起抗震救災。每天都衝鋒在救災一線。餓了,就吃點餅乾,沒有飲用水,就接雨水解渴,偶爾能吃上一頓開水泡方便麵就算是奢侈一回。由於救災任務重,他們每天從早上五點就要趕到救援現場,晚上10點以後才能休息。轉戰安縣時,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給小分隊發了一頂帳篷,但只能住下10個人,他二話沒說就拉著另外兩個親屬弟兄在外露宿。有的隊員心疼他,知道他有風濕,讓他進帳篷睡。他把眼一瞪:「我是隊長,讓你們在哪就在哪,廢什麼話!」夜裡下雨了,被子打濕了。第二天一早,他帶著濃重的鼻音,揉著膝蓋,催促大家收拾裝備快點出發。
從14日至17日晚,在北川災後最關鍵的3天時間裡,他帶領突擊隊共搶救出25名倖存者,挖掘清理出60多具遇難者遺體。
18日,宋志永的小分隊接到通知,因堰塞湖存在危險,要求迅速撤出北川。這樣,他們35人的小分隊,從北川撤出,被安排到安縣曉壩鄉,轉移受災群眾、裝卸物資、搭建帳篷、消殺防疫、送水送飯……災區需要啥,他們就幹啥!這些活比起救人輕鬆多了,但宋志永和弟兄們還是想去救人。面對組織的安排,心裡不情願也只能服從,畢竟不能都去救人,放著這些活沒人干。
5月20日,汶川大地震後的第八天,是宋志永36歲生日。這一天,他把愛人準備請他吃飯的1000多元錢,買了生活用品,捐給了200多名受災兒童。在受災群眾賈定開、金永秀夫婦倒塌的瓦礫前,大家為他準備了一次特別的生日聚會。屋前不遠處擺放著4張桌子,賈定開夫婦與40來個北方人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菜單非常簡單:一盤涼拌西紅柿,一盤蘿蔔乾,一盤皮蛋,每人一個雞蛋、一根黃瓜。只有一個葷菜:賈定開夫婦家震後倖存的臘肉和香腸。一切都非常簡陋,但對於當天的「壽星」宋志永來說,這是自12日赴川抗震救災以來吃過的最豐盛的一頓飯,他說,「這是我有生以來過得最有意義的生日。」金永秀老人從瓦礫中摘來一束盛開的野花,獻給了宋志永,祝他生日快樂。宋志永頓時淚水盈盈。
在四川抗震救災唐山臨時黨支部,他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黨組織根據他的表現一致同意宋志永火線入黨。5月31日下午兩點鐘,在駐地前的草坪上,宋志永面對鮮紅的黨旗,莊重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場面雖然簡單,但還是嚴格按照程序一項一項進行,一絲不苟,引來了周圍的群眾和駐地官兵,大家紛紛圍攏過來,觀看了他的入黨宣誓儀式。
受四川省委的邀請,宋志永小分隊的13名成員有幸到成都參加了四川省賑災義演晚會。晚會結束後11點多鐘,宋志永請隊員們吃頓熱飯。沒想到有人認出他來,100多人都圍過來送煙、敬酒、要簽名,最後還有人偷偷地為他們結了帳。
為了240名孩子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在安縣曉壩鎮「宋志永愛心服務隊」的帳篷前,宋志永和他的隊員們為災區的孩子們發放了兒童節禮物。看到失去親人的孩子們,宋志永幾次都淚流滿面,於是,他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那些孤兒的名字,要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
聽說有200多名孩子要去雲南讀書,他花10000多元錢買來文具送給他們。有孩子問他:「宋叔叔,我們可不可以到唐山讀書?」
其實,宋志永早就這麼想了。5月26日,他就給唐山市委書記打過一次報告,希望唐山市能夠接收一部分災區的孩子去讀書,他表示只要能接收,「一切都由宋志永承擔」!當天唐山市就專門召開緊急會議,會後,市委書記趙勇親自給他打來電話,表示小學生有多少要多少,並承擔孩子們的學習費用。
宋志永就開始在曉壩鎮的帳篷外面接受報名。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也非常願意送孩子去唐山讀書。去唐山的消息,很快在災區流傳開來。茶坪、秀水、北川等外地的孩子,也跑來報名。有一個七歲的小男孩,自己單獨從桑棗救助站跑到曉壩鎮,詢問入學的事。登記處經常被圍得水泄不通,報名人數在急劇上升,想收都收不住,總共有800多個孩子報了名。面對這麼多家長和孩子的信任,宋志永也很擔心,要是走不了可就太讓他們傷心了。
6月16日,宋志永帶著6輛大巴車和1輛小車,親自到四川把3個縣8個鄉鎮的246個孩子接到了玉田。玉田銀河中學為這些孩子專設了8個班,每班3位老師。為了解決課本差異問題,學校從四川緊急調集了當地的教材,並讓老師專門備課進行教學。學校還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新建了一座「愛心園」,30多間宿舍成為孩子們的集中生活區。宋志永則被銀河中學聘為副校長,專門負責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學習以外的一切費用,都要靠他想辦法解決。另外,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宋志永還從災區聘請了十幾位家長,這些家長每人每月1000塊錢的工資都由他來解決。為安全起見,他還給每名孩子和家長上了20萬元的保險。
為了籌錢,宋志永費盡了心思。他拿出了自己打算裝修房子的38萬元,又向小分隊裡的一個兄弟借了3萬元。香港鳳凰衛視的主持人許戈輝也是唐山人,在賑災晚會上聽說了宋志永的事跡後,匆忙之中給他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對唐山老鄉的由衷讚賞,並提出了一個建議:在銀行開一個帳戶,帳戶的名字就叫「唐山義士助人為樂基金」,交由宋志永管理。為資助災區的兒童上學,許戈輝先捐了5萬元。著名演員濮存昕也要給5萬元。有一次在機場,有兩個大姐認出了他,聽說他照顧孩子上學的事情後,兩個人拿出了4000元錢,硬塞給了宋志永。可這點錢遠遠不夠,很快就花光了,宋志永只好給趙勇書記打電話,趙書記表示全力支持,並批示財政、民政部門馬上撥款,一共40多萬元全部撥到了學校。到2009年7月16日,最後一批孩子送走,一共花了90萬元,宋志永個人搭了十幾萬元。家裡有一處房子賣了10萬元,他把錢全拿了出來,連愛人的工資也都搭進去了。有時他去外地作報告,人家給點辛苦費,自己不肯要,全捐給了學校。對此,宋志永笑著說,自己是打腫了臉充胖子。
2009年春節,由於災區重建工作還沒完成,許多家庭還住在帳篷或臨時搭建的簡易板房裡。這些從災區來的孩子,有100人左右沒法回家過年。對此,宋志永特別上心,「一定要讓孩子們在唐山過好震後第一個春節」。他和學校制訂了一套過年方案,放寒假之後就開始組織孩子們排練節目,開展文藝活動。他和愛心小分隊成員也商量好,大年三十,到學校里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晚,然後電話拜年、放鞭炮、看花燈……從正月初一開始,把孩子們接到他們各自家中過幾天。13個人正好10家,10個孩子一家,今天這撥兒孩子在這家過,明天那撥兒孩子在那家過,孩子們特別高興。
從災區回來後,宋志永放棄了原有的生意,將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公益事業上:照顧來唐山讀書的四川孩子,創建「宋志永愛心網站」,啟動「唐山市農民志願者協會」工作,還擔任了電視台一檔公益節目的主持人……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繼續為災區提供援助支持,宋志永倡議並組織成立了全國首家愛心志願服務基金,專門鼓勵和支持各類愛心志願服務,並用於志願者本身的各類保障。對於運作基金會,他也有著清醒的認識,邀請唐山市團委負責代管,同時找了一個有著良好能力的管理團隊,他本人僅負責資金募集。
宋志永還在縣特殊教育中心設立了愛心扶助基金,與19名殘疾兒童簽訂了愛心扶助協議,承擔了他們全部的生活費用,並出資5000多元為學校購置了15台縫紉機,用於殘疾兒童進行縫紉學習,提高生活技能。愛心基金成立以來,共接受社會各項捐助121萬元,除大部分用於四川在唐山學生的就學費用外,還救助了20多名困難群眾,他們包括四川、東北,以及在唐山打工的困難農民工等。此外,宋志永還參與組織了各類主題捐助活動,為困難奶農、為患有白血病學生、為因失火致貧的農民等等。
宋志永的心裡,已經不只是那240名孩子了。
「宋志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誕生
抗雪災回去之後,宋志永被邀請去作了40天的報告,他戲稱這是「有家不能回」,對別人寫好了稿子讓他背,甚至找一個播音員教他發音的做法很煩。有一天,團中央又打電話給他,讓他準備再去作報告,他說打死也不去了。「我們農民出名有啥用啊,還不是得回去種地?」
但宋志永種地也與別人不一樣。他在2009年有四大心愿,其中之一就是組建「宋志永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宋志永的理想,村民們大力支持。在村委會換屆選舉時,全村410人參加選舉,他得了380票,別人最高的才280票。
他以絕對優勢當選為新一任村委會主任。
自宋志永當上村主任後,他們東八里舖村被唐山市列為「科學發展示範村」,先後投資300多萬元,修了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2009年11月5日,經過近一年的籌備,他的心愿終於實現了,宋志永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開業。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就是一起抗震抗雪災的13位農民兄弟。註冊資金960萬元,有土地近200畝,建築面積15000多平方米。員工80多人,以無污染、全天候綠色養殖及農業為發展理念。這是一個集養殖、農業觀光、採摘園林、餐飲、住宿、公益敬老院、志願者服務基地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農業產業鏈條。目前產業園面積186畝,萬頭養豬場、苗木區等已初具規模。他還在產業園裡建立了散養雞、垂釣等項目,目的就是通過農家樂的形式,讓收入水平偏低的老百姓也能玩得起。
宋志永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其他合作社最大的不同就是融入了感恩思想,如設置感恩博愛大酒店、公益敬老院、志願者服務基地等。公益敬老院擬接納四五十位孤寡或兒女有疾病等特殊原因的老人,而志願者服務基地則成為集培訓、管理於一身的志願者之家。合作社正式運營後,宋志永初步設想將其中50%的收入用於公益敬老院和志願者基地。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模式,帶領村民共同致富,並做大做強公益事業。他已經把慈善當成這輩子的事業了。
目前,產業園已經為東八里舖村提供了約60個固定就業崗位,如果算上季節性臨時用工,一年的總工時將超過幾千個,這多少解決了周邊村莊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對於產業園的未來,宋志永信心十足,設想將來發展二期、三期工程,希望通過這種模式,影響周邊村莊的發展。附近的一些村莊也非常願意和他們搞合作,他們相信宋志永,因為他是一名義士,並且是13位義士之首。
現在,這名九州義士全身心地駕馭著專業合作社這輛希望之車,和他的農民兄弟們駛向共同幸福的道路。
一位記者把宋志永的義舉稱為「公民意識的偉大覺醒」,我深切地祝願這位「覺醒」了的共和國公民一路走好,繼續為自己的國家做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