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趙廣軍》——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趙廣軍
2024-10-04 14:04:18
作者: 何建明
曾楚橋
引子
他的名字正在中國的大地上廣為人們傳誦。
中央電視台《新聞會客廳》為他作了一個專題的新聞報導。《中國青年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等媒體連續刊登有關他的報導。在他的名下還有著一長串的光環與榮耀:
2004年廣州市助殘愛心天使金獎。
2005年廣州市雷鋒式先進個人獎。
2006年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標兵。
2006年度廣東省「愛國、守法、誠信、知禮」傑出人物。
2007年第六屆「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
2007年廣東志願服務20周年最具影響十大人物。
2007年第十八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2008年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8年全國十大傑出志願者。
2009年全國道德模範獎。
……
他的名字叫趙廣軍。
第一次見到趙廣軍,這個33歲的青年,來自廣州海珠區江南中街的一名辦事員,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胖。因為胖,雙眼顯得就小了些,但當他看著你時,明淨的眼眸里讓人心裡感覺既親切又真誠。我見到他時,他剛理了一個小平頭,整個人顯得相當精神。一張胖臉加上厚厚的雙唇,又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憨厚的漢子。這個被街坊們稱為好人的趙廣軍,在面對記者的採訪時,語氣十分平靜地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願者,我沒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志願者,在長達十年的志願者生涯里,通過「生命熱線」先後幫助了一千二百多名「問題少年」,其中,成功使二百多名輕生者重返新生活;為了幫助那些孤寡老人和誤入歧途的青少年,他花光了差不多十三萬元的積蓄,累計服務達到五萬多小時。
面對這些驚人的數據,也許有人禁不住要問:作為一名普通的物管員,自身的工資並不高,在這種情況下,花錢又花時間地去做這些對自己毫無益處的好事,會不會是什麼炒作行為?
然而當筆者對趙廣軍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後,看到他十幾年來,一路走過來的深深淺淺的腳印,禁不住熱淚盈眶,為趙廣軍,為那些千千萬萬的志願者!
事實上,沒有誰天生就是一個志願者,《三字經》里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用在趙廣軍的身上,我想是再貼切不過的。且讓我們來看看趙廣軍成長的過程。
浪子回頭金不換
時間回到1997年,那一年,趙廣軍剛20出頭。那時候,趙廣軍跟一些問題青年混在一起,過著街頭王的「快活」生活。
然而這一切只是過眼雲煙,不久之後,「老大」便在一次事故中死掉了。趙廣軍為他精心布置好靈堂後,發現所有的兄弟卻一個也沒有來,空蕩蕩的大廳里只有哀樂在低徊,仿佛在向趙廣軍訴說著人間的殘酷與無情。趙廣軍內心的傷感難以言傳。電話打了一個又一個,這個說沒空,那個說算了吧,人都死了,一了百了。他想不到酒桌上的兄弟們會是這個態度,竟連「老大」的最後一程都沒來送一送。平素最不喜歡說謊的趙廣軍,這時候突然有一種被愚弄了的感覺。
回家之後,趙廣軍第一時間把CALL機關了。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睡覺。「老大」的死,對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老大在時,他知道只要跟著「老大」,人生就會有無比的輝煌。但是靈堂里的寂寞讓他對這一人生目標產生了懷疑。
難道這一切都是錯的嗎?如果這一切都是對的,那麼為什麼兄弟們竟至於連「老大」的最後一程都沒來送一送?義氣是什麼?義氣就是朋友間的兩肋插刀?
一時間,生與死,愛與恨,情與仇,諸如此類的問題無一不在趙廣軍的腦海里不停地轉。他想到腦子發痛仍然想不明白這許許多多的問題。
恰好在這個時候,趙廣軍的一個遠房表叔去世了。本來趙廣軍並不打算參加表叔的追悼會,但是拗不過媽媽的請求,只好跟著媽媽再一次走進了殯儀館。
追悼會現場讓趙廣軍暗吃一驚。小小的送別廳里聚集了上百人,上百人里只有少部分親戚是趙廣軍認識的,其餘大部分都是陌生的面孔。事實上,那些陌生的人差不多都是表叔的鄰居或者街坊。關於表叔,在趙廣軍的印象里,只知道他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既不當官也未見他交友有多廣。可是靈堂里來了那麼多的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痛惜與悲傷,這麼多的人都是誰?趙廣軍忍不住問了其中一個年紀較老的婦女,得到的回答竟是:他是好人啊,熱心腸,又愛幫人,我們捨不得他走啊,所以我們都來送他最後一程。說著說著,女人竟然熱淚橫流,失聲痛哭起來。
同樣是死,一樣的靈堂,可是差別為什麼這麼大?短短几句話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在趙廣軍的腦海里炸開了花,關於生與死,在這一刻,似乎如醍醐灌頂一般讓趙廣軍頓悟過來,又仿佛在黑暗的夜裡,突然照進來一道光,這道光讓趙廣軍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靈堂里的抽泣聲已經小了下去,趙廣軍見母親正含著眼淚望著自己。他知道,在過去的許多個日日夜夜,母親不知為自己流了多少淚水。
趙廣軍突然一下子撲進媽媽的懷裡,號啕大哭了起來。趙廣軍的舉動一下吸引了靈堂里所有人。大家都過來勸趙廣軍,叫他不要過度悲傷。幾乎沒人知道趙廣軍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只有他的母親,因為她耳邊清晰地傳來了兒子悔恨的聲音:媽媽,我知錯了。此時此刻的趙廣軍心裡暗暗發誓:學習表叔,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一切重新來過!
後來的事實證明,趙廣軍並非是一時衝動,他在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同時,也希望媽媽不要再為他日夜擔心,更不要為他流淚,僅此而已。這就是他最初的樸素想法。
然而,做一個好人,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
趙廣軍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做好事的情景。
那一年的七月,正是南國最熱的時候。這天中午,趙廣軍正在往家裡趕,走過拐角,見一老漢肩上扛了一大袋米正吃力地往前走。趙廣軍二話沒說,走過去搶過老人家肩上的大米說:「老人家,讓我來幫你扛吧。」趙廣軍扛上米,大步流星的便往前走,才走了幾步,忽聽到身後有人大喊:「搶劫啦,快來呀!」趙廣軍回過頭來,卻見大喊搶劫的人竟然就是那老漢!趙廣軍正準備跟老漢解釋,可是他還沒有弄清怎麼回事,就被巡邏的治安員按倒在地上了。
在去派出所的路上,治安員問他為什麼去搶一個老人家的米。趙廣軍一時百口難辯,感到十分無奈。還好負責審問的警員是個有經驗的辦案人員,他一看到趙廣軍汗流浹背的扛著一大袋米進來,馬上就明白了幾分。哪有搶匪笨到去搶一袋米啊?在派出所,趙廣軍雖然受到了警察的讚揚,但是他仍然想不明白為什麼做一件好事居然如此艱難,乃至竟會被人家誤以為是搶劫,這裡頭肯定是某個地方出了問題。
難道是我的方式不對嗎?趙廣軍在自我反思。隱約中,趙廣軍覺得自己的行動過於盲目,老人家之所以接受不了,肯定不能完全歸咎於社會風氣。要是有一個什麼組織,把大家組織起來,有針對性地做,這樣會不會更好呢?不久之後,趙廣軍的這個想法就成了現實。
我助人,所以我快樂
2000年5月,正是「五一」長假。有一天,趙廣軍正在看電視,他看到了電視上共青團廣州市委正向全社會大規模招募志願者的消息。他不由欣喜萬分,連衣服也沒換,就急匆匆的趕到廣州市人民北路的招募現場。當趙廣軍向招募現場的工作人員說明自己是來報名時,現場所有人都禁不住把目光投向了趙廣軍。
「你說你是來報名的?」其中一個負責人問趙廣軍。他似乎不太相信趙廣軍是來報名參加志願者工作的。他眼前的趙廣軍穿著打扮實在是過於前衛與另類了:一頭披肩長發,一條故意剪破了幾個洞的牛仔褲,和街頭那些社會青年如出一轍。
「對。我是來參加志願者的。」趙廣軍的回答令旁邊的人都禁不住皺起了眉頭。
「你知道志願者是做什麼工作的嗎?」負責人又問。
「志願者不就是免費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嗎?」趙廣軍的回答倒是乾脆利落。可是看到他這一身打扮,負責人始終還是不放心。
「既然如此,請問你為什麼要參加志願者?」
這次趙廣軍略為猶豫了一下,回答說:「為了幫朋友贖罪,也為了減肥,你沒看我這一身的肥肉嗎。還有就是,就是想通過志願者工作,希望有女孩子看得上我,一句話也就是想找一個女朋友。」
趙廣軍沒有笑,他說得很認真,也一臉嚴肅。但是負責人不由得笑了起來。從來沒有人懷著這樣的一個目的來參加志願者。然而這的確又是最不設防的表白。趙廣軍用他的真誠打動了招募負責人,他們沒有拒絕一顆要求上進的心,而是寬容地接納了趙廣軍,從此趙廣軍義無反顧地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志願者生涯。
一個人的青春到底有幾個十年?毫無疑問,趙廣軍正是用他的青春為自己的志願服務做最生動最感人的註腳。十年來,有過太多的挫折,也有太多次被他人誤解,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甚至連健康也搭上了,可是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他從來都沒有後悔過。每當他看到自己的服務對象露出燦爛的笑容時,就感到萬分的欣慰。在趙廣軍服務過的眾多對象中,最令他難忘的就是劉姨。正是劉姨,讓初入志願行列的趙廣軍認識到一個真正的志願者所要做的一切。
在此之前,趙廣軍只聽同行的志願者說過社區裡有個姓劉的老人,因為身體不好,走路都要使用拐杖。老人的子女常年都在外地工作,只留下她一個人守著一間空蕩蕩的大屋,連串門的人都很少。接觸過劉姨的志願者都說老人現在極需要人照顧。趙廣軍自告奮勇地接下了這個任務。
開始,趙廣軍抱著極大的熱情來到劉姨家裡,一來到劉姨家就忙上忙下,幫劉姨打掃衛生、買米、煮飯、洗衣服等等,滿以為劉姨從此就會開心起來,但是劉姨只是淡淡地跟他道一聲謝謝,並沒有看到劉姨發自內心的笑容。劉姨越是對他客氣,趙廣軍就越是覺得不是滋味,感覺他和劉姨之前隔著一堵厚厚的牆。他一時搞不明白什麼原因,以為是自己沒做到最好。他加倍努力,原本拖一次地的,他拖了三次,門和窗都是擦了又擦。買菜時都是挑老人最愛吃的買,並且儘量做到合老人的胃口。然而,他仍然看不到劉姨舒心的笑容。為此,趙廣軍一度有些灰心。老實說,趙廣軍對自己的親媽也沒有這麼細心地照顧過。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趙廣軍是個愛思考的人,也是一個不服輸的人。志願服務才剛剛起步,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就退縮,還算得上一個真正的志願者嗎?
為了弄清問題的癥結所在,趙廣軍向一個有經驗的志願者同行請教。同行告訴他,劉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孤獨兩個字,解決了孤獨,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怎麼解決孤獨的問題呢?生活上的問題容易解決,但這可是心理問題啊!顯然,心病仍需心藥醫,這是常識。趙廣軍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是怎麼醫?又是個問題。為此,趙廣軍不得不求助於圖書館。他從圖書館裡借回一大堆有關心理學方面的書,他開始夜以繼日地惡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期間讀過的書,為他日後幫助那些問題青少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正是通過讀書,趙廣軍才深切理解了老人的孤獨。
當趙廣軍再次來到劉姨家,幫劉姨做完家務之後,趙廣軍再也不急著去幫助下一家,而是坐在老人的身邊,跟老人拉起了家常里短。從柴米油鹽開始,到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慢慢地,老人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了,笑容也有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幾乎是無話不談了。劉姨已經把這個肥仔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老人甚至準備幫趙廣軍介紹女朋友。每次知道趙廣軍要來,老人早早就搬個小板凳坐在門口守望著,有什麼好吃的,總是留著等到趙廣軍來了才一起吃。趙廣軍走的時候老人總要拉著廣軍的手依依不捨地送好遠好遠的路。
與劉姨相處的這段日子,讓趙廣軍明白,作為一個志願者,不但要有熱心、愛心、信心、耐心、細心,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素養。這對日後趙廣軍成為一名合格的志願者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在趙廣軍服務過的近千名孤寡老人里,無論是在他工作中為他們抄水錶的孤寡老人住戶,還是他常服務的社區貧困老人們,個個提起趙廣軍,都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說:「肥仔就好像親生兒子一樣,平日裡只要招呼一聲,他馬上就來了。換個煤氣罐,修修水管什麼的,他是有求必應。逢年過節,送米送油,天氣變冷就送棉被送毛毯,唉,要是有福氣生了像廣軍這麼一個兒子就好了。」
很多老人至今還不知道,趙廣軍送來的大米和棉被都是他自掏腰包,從他自己的工資里一塊一塊地省下來的。有個別細心的老人會發現,廣軍長年累月總是穿著那麼兩三套衣服,從來沒見他穿過新衣。廣軍吃得也簡單,有時餓了,隨便就在街邊的饅頭小攤檔買幾個包子,邊走邊吃。一頓飯就這樣解決了。
趙廣軍後來在他的日記里寫道:「只要是有需要志願者的地方,就會有我們的身影,縱然是歷盡千辛萬苦,只要能給他人帶來快樂,我也就會無比快樂!」
拯救青春:我就是你哥哥
相對於老人,孩子更讓趙廣軍揪心。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尤其重要。事實上,孩子正處於成長期,還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更沒有成熟的價值取向,相比於成人,他們更需要呵護與關愛。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廣軍從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報導說全國每年輕生的青少年比老年人要多出三倍不止,有自殺傾向的,就更難以計數。想起自己也曾經是一個誤入歧途的少年,趙廣軍心裡暗暗著急。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幫到這些少年。恰好這個時候,領導決定讓趙廣軍加入外展組工作。外展組的職責就是幫助邊緣少年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使他們能夠明辨是非,懸崖勒馬,迷途知返。
趙廣軍剛一開始進行青少年的工作,接觸到第一個個案,就感到責任重大,難度也更大。
趙廣軍認識小彤(化名)是那一年的三月,正是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時節。小彤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很早就離了婚,缺乏關懷的家庭環境導致小彤性格十分孤僻。十四歲的她從最初逃學到離家出走,跟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最後竟然發展到賣淫的地步。
剛開始,小彤十分排斥趙廣軍,在她的內心裡,這世界從來就沒有一個好人。對趙廣軍的來訪不理不睬,不冷不熱。趙廣軍一時間也頗感束手無策。通過了解她的家庭情況之後,趙廣軍決定投其所好,請她吃飯唱歌,甚至拿錢給她花。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她的要求。小彤呢,見有人請她吃飯唱歌,還給錢她花,當然也很樂意。他們之間漸漸地熟悉了起來。熟悉之後,趙廣軍便開始對她進行勸導,勸她遠離社會上那些不良青年。小彤開始也唯唯應諾,態度好了不少,每天也按時上學。但是好景不長,在趙廣軍以為她從此走上正軌時,沒過多久,趙廣軍就接到她家人的電話,電話里說小彤又一次離家出走了。
趙廣軍一聽到這個消息,又急又氣,立馬去找她。趙廣軍一連找了好幾天,最後好不容易在一個歌廳里找到她,但是小彤卻死活不肯回家。趙廣軍苦口婆心地又勸了三四天,小彤才勉強跟趙廣軍回了家。
通過這件事,趙廣軍意識到光靠物質和金錢是很難讓小彤走上正軌的。必須要對症下藥才行。為此,趙廣軍專門去書店買了一堆有關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的書,埋頭啃起來。
對兒子近期的變化,趙媽媽覺得很是奇怪。兒子什麼時候變得好學起來了?雖然趙媽媽也知道兒子參加了志願者,但趙媽媽一直以為兒子僅僅是一時的心血來潮罷了,並沒有往深里想,更不知道兒子現在是真的愛上了志願工作。趙媽媽見兒子買的書都是心理學方面的,便問兒子怎麼愛上心理學了。趙廣軍卻半開玩笑地跟媽媽說:「我想當一名心理學家啊。」
然而當一名心理學家並不那麼容易。趙廣軍不看書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以為孩子的那些事沒什麼了不起,不想裡頭的學問大著呢。單是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就有相應的諸多措施。由於單親家庭的孩子長期缺少關愛,在性格上造成自卑、冷漠且喜怒多變。趙廣軍意識到單靠自己很難讓小彤回到正途上來。除了必要的物質幫助,還必須多方培養感情,包括小彤的親人。
為此,趙廣軍多次找到小彤的家人,與他們進行多方面溝通,並要求家人配合自己,儘快讓小彤回到校園,回到親人的身邊。從此之後,趙廣軍不再是簡單地用物質滿足小彤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和她聊天,了解她的內心世界,有針對性地和她談人生談理想。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們漸漸地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後來小彤考上一所很好的學校,在上學之前,她打電話給趙廣軍,趙廣軍剛一按下接聽鍵,就聽到電話的那一頭叫了一聲:「哥。」之後就沒有了聲音。趙廣軍心裡一緊,過了一會兒,電話那頭傳來輕輕的啜泣聲,趙廣軍一聽心裡更急,忙問:「怎麼啦,別急,慢慢地告訴我,好嗎,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幫你的。」小彤一聽到趙廣軍焦急的聲音馬上就說:「哥,我是小彤,我沒事,我是高興了才給你打個電話。哥,我要到外地上學了。謝謝您多年的教誨,您永遠是我的好哥哥,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哥,請您放心!」哦,原來是小彤。趙廣軍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愛並不需回報,一聲親切的問候就足以讓趙廣軍感到無比欣慰了。是的,趙廣軍從一開始與那些孩子接觸,就一直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妹妹親弟弟一樣看待。
對此,一直生活在幻想當中的偉仔深有體會。
偉仔是趙廣軍跟蹤了六年的服務對象。在趙廣軍最初的印象里,偉仔是一個不愛上學,不愛讀書,成天愛打架,幻想著自己能成為一名叱吒風雲的大俠的孩子。對趙廣軍來說,眼前的偉仔仿佛就是從前的那個整天打打殺殺的自己,憐惜之情油然而生。對這樣的一個孩子,趙廣軍心裡還是有數的。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他沒有一味地跟他說教,而是對症下藥,跟他聊起了武功,從金庸武俠小說里那些除暴安良的大俠聊到當今社會裡那些黑社會的大佬,聊他們的本質區別,聊武德、修養對個人的影響諸如此類的問題。跟他來往多了,偉仔慢慢覺得這個肥仔還挺合拍的,也很合自己的胃口。
為了讓偉仔對志願者有更深的了解,他專門帶偉仔到深圳去看望過義工叢飛。後來又帶他去參觀過廣州的青少年管教所,讓偉仔親自體驗兩個不同的世界,讓他意識到自由的可貴。從管教所回來的路上,偉仔對趙廣軍說:「軍哥,您以後不用再來勸我了,我明天就去上學。」休學了一年的偉仔在趙廣軍鍥而不捨的勸說下終於回心轉意了。這對趙廣軍來說當真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他趕緊和偉仔的父母聯繫,然後又組織志願者輪流給偉仔做家教,把偉仔休學落下的功課一一補回來。偉仔的班主任後來問趙廣軍用什麼辦法讓偉仔回來上學,趙廣軍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沒什麼特殊的辦法,只是因為他是我弟弟,是我親愛的弟弟,我有責任讓他回到學校里來。」
十年下來,趙廣軍幫助過的孩子少說也有一千多名。每個孩子都把他當成自己的親哥哥。因為長期與孩子們打交道,趙廣軍漸漸地也總結出一套經驗來了。他把他的經驗歸結為三種方法:一是金錢拉攏法。這方法能夠在最快的時間裡讓這些孩子認同自己。二是感情培養法。一句話,就是讓自己真正成為孩子的哥哥。讓他們知道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一個哥哥在幫他們。三就是恐怖拉攏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對付那些相當執拗的孩子。通過以暴易暴的辦法,給這些沉迷於暴力世界裡的孩子一個沉重的打擊。讓他們體會殘酷的現實。比如一些小孩喜歡做江湖大佬,趙廣軍在試用其他辦法無效之後,就會嘗試有限度地打擊他們,直到這些孩子認同趙廣軍,慢慢聽他的話,這時再加以勸導,效果比一般的說教來得好。
事實上,趙廣軍在與這些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法寶,他只是用心去做,讓兩顆心零距離。他說到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他從來也不會說。因為他清楚,孩子們都有著一顆頗為脆弱的心靈。趙廣軍在自己的一篇日記里曾寫過這樣的一句話:「要想得到孩子們的信任,除了要揮灑汗水之外,還要灑下一片無私的愛的陽光。」
生命熱線:寒夜裡那盞不滅的燈
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而生命於人只有一次。按理每個人都會珍惜自己的生命才對。可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趙廣軍親眼目睹了一個生命消失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僅僅幾秒鐘的時間。
那是1994年秋,中秋節剛過去沒幾天,趙廣軍接到一個志願者的電話,志願者在電話里說,一個服務對象看不開,正要準備跳樓。當時趙廣軍正在家裡吃飯,他一聽到這個消息,連飯也不吃了,扔下飯碗就往樓下跑。當趙廣軍趕到現場時,只見一個打工仔模樣的人坐在九樓的欄杆上,正作勢往樓下跳。幾個志願者正在樓上勸說。趙廣軍趕到時,樓下圍觀的人群正在起鬨,有人朝樓上喊,有種的就往下跳,是男人的就別在上面作秀了。樓下的人話音剛落,趙廣軍就見欄杆上那打工仔像一隻黑色的大鳥從樓上飛了下來,整個過程估計用了不到五秒鐘的時間。
趙廣軍不敢看那死者的臉,他也沒有去指責那些起鬨的人群,他只是偷偷地抹去臉上的淚水,靜悄悄地離開——這樣的場景太讓人傷心了。回來的路上,趙廣軍一直在想:如果樓下的人沒有這樣起鬨,說不定他就不會往下跳。如果他早來半個小時,說不定那人也會聽從他的勸說,不再輕生。如果那個無良老闆逃跑之前把拖欠工人的工資都發了,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果……
太多的如果了。可是生活中並沒有如果,只有鐵一樣的事實: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短短几秒鐘的時間裡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
趙廣軍在為死者痛惜的同時,不由得想:有什麼辦法可以防患於未然呢?回來之後,趙廣軍一直為這個問題茶飯不思。
這年年底,《羊城晚報》的一個記者前來採訪趙廣軍,曾就這個問題和趙廣軍作過討論,後來記者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趙廣軍說:「肥仔,要不把你的手機號碼公布出來當成熱線電話吧?這樣說不定還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當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為什麼不可以呢?萬事開頭難,只要做開了頭,慢慢就會有效果了。於是趙廣軍決定在《羊城晚報》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碼。令趙廣軍頗感意外的是,自從他的電話公布以來,每天的求助電話就絡繹不絕。有時候他幾天沒合過眼,一個接一個的求助電話打過來,手機試過連續通話七十小時的超人紀錄,手機一直打到發燙對方仍然不肯放下電話,打到手機快沒電了,只好一邊充電一邊通話。趙廣軍實在不忍心拒絕任何一個求助電話。
在趙廣軍救過的眾多的輕生者中,最讓趙廣軍感到自豪的就是小麗。
小麗其實是一個缺乏關愛的女孩。父母因為超生,帶著弟弟外出打工,留下她一個人在家裡讀書,只給她極少的生活費。
趙廣軍還記得小麗第一次給他打電話時正是凌晨三點多鐘,因為長時間沒睡,剛剛打了個瞌睡的趙廣軍就被小麗的電話驚醒了。趙廣軍聽到對方辟頭就說:「軍哥,我不想活了。」趙廣軍被嚇了一跳。從來沒有人這樣直接過,小麗是第一次。趙廣軍一下緊張了起來。了解了小麗的基本情況之後,趙廣軍感覺小麗情緒越來越激動,怕她一時想不開,決定馬上去看她。
當趙廣軍來到小麗的住處時,小麗的情緒一下子就好了起來,她看著滿頭汗水的趙廣軍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軍哥,我以為你只是說說罷了,沒想到你真的來了。」
見她情緒好了不少,趙廣軍也鬆了一口氣說:「小麗妹妹,生命如此美好,可不要拿它開玩笑啊,軍哥可沒空跟你開玩笑哩。」
趙廣軍話還沒說完,小麗的臉馬上就變了。情緒一下子又激動了起來:「你以為我跟你開玩笑啊,好吧,天亮了你就過來幫我收屍吧,反正我爹媽都不要我了。」女孩的臉如六月里的天氣,說變就變了起來。不過趙廣軍此時心裡已有了底。他心裡明白,此時的小麗目前只是情緒不太穩定,需要一個傾聽者罷了。趙廣軍極有耐心地聽她訴說,偶爾也問上一兩句,就這樣一直到天亮,小麗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了,這時趙廣軍才匆匆動身往家裡趕,回到家匆匆沖一下涼又馬上趕去上班。
趙廣軍遠沒想到這僅是個開始。第二天的凌晨三點多點鐘,小麗的電話又準時打了進來,一打就打到了天亮。第三天還是如此,有時候小麗還要求趙廣軍來看她,否則就以死相挾。對小麗的要求趙廣軍感到十分的為難。去吧,除了聽她大吐苦水之外,實在是毫無辦法,不去吧,又怕她的情緒變化,到時當真的做出什麼傻事來。怎麼辦才能兩全其美呢?趙廣軍左思右想,突然他靈光一閃,一個十分大膽的計劃在他的心頭一現。看來對小麗這樣的情況只有出奇才能制勝了。
這天凌晨三點多,小麗又是準時打來電話。趙廣軍和她沒聊多久,小麗的情緒又來了,她在電話里一通要生要死之後,問趙廣軍能不能馬上來看她最後一面。趙廣軍叫她等一會,他立馬來。趙廣軍打的趕到小麗家,他拉著小麗的手語氣凝重地說:「小麗妹妹,你既然覺得生無可戀了,那好,軍哥我今天就陪你一起離開這個令人煩惱的世界,反正再這樣下去,我也快給你煩死了。現在我數三聲,數到三後我們就一起跳樓好不好?」
小麗沒想到趙廣軍會來真的,她嚇得臉都變青了。但是趙廣軍一點兒也不退縮,而是真的數起數來。當趙廣軍數到三時,他拉著小麗的手就往樓下跳。當兩人安全著地時,小麗的眼淚哇啦啦的就下來了。她抱著趙廣軍哭著說:「軍哥,我再也不想死了。」
其實一切都在趙廣軍的掌握之中。在此之前趙廣軍就已經觀察到小麗家旁邊那幢樓房突出來的一塊水泥棚,從小麗家跳下到那個水泥棚只有一米多高,這個距離對趙廣軍來說是還是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趙廣軍之所以敢大膽地往下跳,就是算準了這個距離。
事情果然往趙廣軍料想到的方向發展。經過這一晚的跳樓事件,小麗徹底被趙廣軍打動了。從來沒有人對她這樣好過,只有她的軍哥。這之後,小麗再也不老是打趙廣軍的生命熱線了,整個人也變得開朗了起來。但是趙廣軍還不是很放心。他又找到小麗的媽媽,跟她進行溝通,希望她多關心小麗點。
一個月之後,小麗主動找到趙廣軍,要求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來。成為一名志願者之後,小麗才為自己過往的行為深深後悔。她對趙廣軍說:「要是那一晚軍哥你出了什麼事,我這一輩子也別想安樂了。老實說,軍哥你當時真的一點兒也不害怕嗎?」趙廣軍做了個鬼臉說:「我也怕啊,不過我更怕你每天晚上三點的電話,要是能換來現在的你,如果要我現在再選擇,我寧願再跳一次。」
還有比這更樸實更感人的話嗎?趙廣軍從來沒有什麼驚人之語,他向來用行動來說明一切。對小麗是如此,對其他人也是如此。在他服務過的一千多名青少年當中,小麗算不上是最頑固的一個,但是所用的方法卻是最極端的。在和筆者聊天的過程中,趙廣軍向筆者透露他在工作中總結出來的那些輕生者的一些基本規律。一般情況下,自殺行為很少是突發事件,輕生者在自殺前常處於想死但同時又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態。其中有三個誤區,誤區一是認為一般人不會自殺,二是所有自殺的人都是精神異常者,三是自殺者被救助後就不會再有問題。此三個誤區中,趙廣軍對第三個誤區的認識尤其深刻。這其中有著血的教訓。
那次趙廣軍到外地出差,他的小靈通生命熱線因此沒有信號。三天後,他回到廣州,發現電話里有幾十條簡訊,簡訊中的絕大部分是一個名叫小玲的姑娘發來的。小玲是趙廣軍服務過的輕生者,他曾經在半夜裡把她從陽台上救了下來。當趙廣軍看到這一大堆簡訊時,心裡一下子就涼了半截。小玲發給趙廣軍最後的簡訊是這樣寫的:我終於看清了你的真正臉孔,當你看到這條簡訊時,我早已在天堂等你,等你這個虛偽的所謂志願者!趙廣軍馬上給小玲的媽媽打電話,得到的消息竟然是小玲不在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僅僅因為電話不通就這樣消失了。這讓趙廣軍深感愧疚,從此他時刻記著緊握電話,他再不能夠讓這樣的悲劇發生了。
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趙廣軍終於累垮了。嚴重的高血壓加上腰肌勞損,還有中風讓趙廣軍的健康亮起了紅燈。
2007年5月,趙廣軍再一次因為血壓過高住進了醫院。和趙廣軍一起並肩作戰的黃紅英去醫院看望這位在她心目中一直是相當壯碩的肥仔時,卻發現趙廣軍的病曆日志上寫著: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心肌炎、心血管病等好幾項。即便如此,躺在病床上的趙廣軍想著的仍然還是他的生命熱線。在血壓稍微平穩之後,他就要求出院。主治醫生問他是不是不要命了。他又是淡淡一笑說:「生命熱線就是我的生命啊。」他把自己在住院期間各級組織送來的慰問金四千多元全部捐給了梅州河源等洪水災區之後,馬不停蹄地開始為災區籌措大米、麵粉和礦泉水。他就是一刻鐘也停不下來的人。
在採訪的過程中,筆者曾這樣問他:「在你做生命熱線時,你的女朋友曾因此和你三度分手,當時你的內心是怎麼想的?」
「老實說,第三次分手時,我當時真想一死了之。我關了電話一個人在樓頂上坐了好長時間,我想到了愛情,想到了生和死,第一次親身體驗了輕生者最真實的內心想法。我在想,如果我當真從樓上跳了下去,結果會是怎麼呢?肯定和那些跳樓輕生者沒有什麼兩樣,都一樣會摔成一堆爛泥,到那時,我想誰也認不得我了。在此之前,我曾碰到我過去的一位朋友,朋友的冷嘲熱諷動搖不了我,但是這次失戀,當時真的讓我心如死灰。我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後來,我打開手機,想給生我育我的媽媽發最後一條簡訊作最後的道別時,一個求助電話非常及時地打了進來。當我一聽到對方那讓人心碎的聲音時,我突然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我在問我自己,我這是在做什麼?我還是一個志願者嗎?我還配做一個志願者嗎?什麼叫責任?什麼叫擔當?狠狠地抽自己一巴掌之後,我對自己說,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我在那一刻完成了自己的涅槃。」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可以明事理的,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我只是懷著擺脫過去,重新做人,這樣的一個願望去做志願工作,不斷工作的過程,也是我不斷學習的過程,更是思想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在我成為一名黨員之後,對人生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他的生存不僅是為自己的利益,他會把個人與社會聯繫起來,以廣大人民的幸福為己任,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我想如果我能做到這些,我就問心無愧了。」
事實上,趙廣軍在長時間的志願服務實踐中,也是一步一步地摸索著走過來。當他以心靈影響心靈,用生命挽救生命時,便體會到以愛生愛,以樂添樂的人生境界,也終於覺悟到人生價值的真諦:傳播愛心,擔當責任,奉獻社會。
現在,「趙廣軍精神」已經不是趙廣軍一個人的精神,而是千千萬萬個趙廣軍式的志願服務者精神。他們用廣闊無比的愛心為南中國這座城市命名,為每一顆在寒冷中發抖的心傳遞愛和溫暖。
時間在流逝,唯有愛在永久流傳。正如趙廣軍所說:「只要我的心臟還在跳動,我就永不停步。」志願者的愛從來都是用行動來詮釋的。趙廣軍正是用他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我從來沒想過我的行為會得到什麼回報,我只在乎我能為別人做些什麼!
這就是趙廣軍,一個志願者的內心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