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外國美學史> 貴族子弟的平民心

貴族子弟的平民心

2024-10-04 05:08:21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創作了世界聞名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出生在俄國的一個貴族莊園,少年時就喪母喪父,由親戚撫養成人。他小時候接受了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雖然他的出身和教養都是屬於貴族的,但是在大學時代,他就開始關注平民出身的同學,後來他還為農民子弟興辦學校。19世紀50年代,他曾作為志願兵參加了高加索的襲擊山民的戰役,戰役中,他看到了平民出身的軍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優秀品質,這使他更加同情普通人民,批判農奴制。

  面對當時俄國的農奴制改革和革命形勢,托爾斯泰的思想愈加矛盾。他自己擁有莊園,但是又同情農民,厭惡農奴制,也看到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虛偽性質,他曾嘗試在自己的莊園中進行改革,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農民,但並未成功。思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他十分迷茫,後來他接觸到很多神父、主教、修道士等,在他們的影響下,他的思想轉向了宗法制農民的信仰,宣揚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

  托爾斯泰注重人的情感,宣揚博愛精神。他認為人們進行藝術創作,就是要通過藝術來傳達情感。因此,藝術要以情動人,具有感染力。藝術要傳達什麼樣的感情?什麼才是最好的感情?在這一問題上,托爾斯泰表現出了強烈的宗教意識。

  托爾斯泰認為宗教引導著人類的進步,但是這裡所說的宗教,不是特指的某種宗教,不是對天主教或者佛教等某一個具體宗教的崇拜,它指的是一種宗教意識,是每一個人與神都有直接關係,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因此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像兄弟姐妹一般,團結友愛,具有博愛的意識。托爾斯泰認為,這種由博愛意識而產生的情感就是最好的情感。藝術作品體現和傳達這種情感,就會具有感染力,就能把人們團結起來。

  由此,托爾斯泰對上層藝術進行了批評。那時,在上層貴族中流傳的藝術多表現享樂、情愛等,傳達出或驕傲或頹廢的情感氛圍,在托爾斯泰看來,這些是與宗教精神相違背的,而且,它們也是脫離廣大的勞動者的。對於未來的藝術,托爾斯泰認為應該是全體人民的藝術,應該是表現宗教博愛精神、具有感染力、把人們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藝術。

  托爾斯泰只從宗教出發來考慮藝術,是欠缺科學性的。藝術是人類抒發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感悟而進行的創造,是植根於現實生活的。因此,對藝術的創作和欣賞不能離開社會歷史而僅僅從宗教的「博愛」「團結」等標準來判斷。如果只按照這一宗教標準來評判藝術作品,勢必會出現偏頗。例如,托爾斯泰在評價貝多芬的時候,就認為貝多芬的奏鳴曲沒有與多數人相聯繫,不如平常生活中一個普通婦人的歌唱,這顯然是不客觀的。但是,托爾斯泰認為藝術要傳達情感,要具有感染力,要屬於全體人民,這些都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