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泰和盧梭為什麼著名
2024-10-04 05:07:21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其筆名「伏爾泰」更廣為人知,他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之一。他學識淵博,不僅是詩人、劇作家,還是歷史學家和哲學家,同時他也是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倡導者。
1717年,伏爾泰因創作詩歌諷刺巴黎上層社會的糜爛生活,而被抓捕投入巴士底獄長達11個月。在監獄裡,伏爾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劇本《俄狄浦斯王》。在這部描寫攝政王菲利普二世的作品中,他第一次使用筆名「伏爾泰」。出獄後,《俄狄浦斯王》在巴黎劇院上演,引起巨大轟動。伏爾泰一舉成名,為此也贏得了「法蘭西最優秀詩人」的美譽。
伏爾泰的文學主張和美學思想與17世紀的古典主義一脈相承,其風格主要體現在詩歌和悲劇創作上。在他的作品中,以哲理小說最有價值,在文藝史上開創了一種新題材——使用戲謔的筆調講述荒謬的故事,藉此諷喻現實,闡明人生哲理。
在文藝上,伏爾泰繼承古典主義的傳統,運用古典形式創作詩歌和悲劇。儘管此時他已經具有新時代的精神和歷史發展的觀點,但骨子裡卻仍舊是個古典主義的信徒。因此,在他的眼中,只有羅馬奧古斯都時代和法國古典時期的藝術才算是真正的藝術。
與伏爾泰反對原始野蠻的狀態不同,法國啟蒙運動的另一位代表人盧梭則認為近代人的出路在於回歸自然,換句話說,就是要人們回歸到原始的野蠻狀態。
盧梭出生於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得盧梭一直對近代文明社會抱有敵對和蔑視的態度。這種人生態度的存在,使他不斷地幻想回到大自然的田園風光中去。不僅反感近代社會的政治制度,盧梭對近代的文化和藝術也持有消極的看法。在第一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里,盧梭曾經明確提出風俗和藝術相互敗壞的觀點,並指出科學與藝術發展的結果,對於人類來說沒有多大益處。儘管盧梭以清醒銳利的眼光看清了近代西方文化和藝術的腐朽之處,但他沒有提出近代文藝發展的方向和建議,只是盲目地號召人們禁止戲劇,認為這樣可以有效地清除腐朽文藝的影響。可見,盧梭在文藝方面的主張是有局限性的。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雖然盧梭本人傾向於否定文藝,但是他的作品還是給近代歐洲的文藝帶來一絲新意。他的作品《新愛洛伊絲》,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在這部富有浪漫主義情調的作品裡,盧梭極度渲染了男女之間的愛情和痛苦。作品出版之後,在西方文藝界引起不小的轟動。啟蒙運動時期的文藝評論家們認為,這部小說樹立了解放人類情感的旗幟,並在文藝創作中首先使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描寫了美麗的田園風光、淳樸的風俗民情,以及自由浪漫的思想等,這些直接影響著後來的浪漫主義運動。
把伏爾泰和與他同時代的盧梭相比,這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伏爾泰的整個世界觀具有強烈的理性主義色彩,他比多愁善感的盧梭更多地站在啟蒙運動的主流之中。如果說在18世紀,伏爾泰是兩者中較有影響力的一位,那麼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盧梭恐怕是更富有創造性的一位。這是因為直到今天,他的小說和詩歌等文學作品仍舊受到人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