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是一門學說

2024-10-04 05:06:2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古羅馬時代,美學領域湧現了一批影響重大的著作。除了賀拉斯的《詩藝》,還有朗吉努斯的《論崇高》。然而,這樣一部重要著作,在它成書之後就被埋沒了,不僅同時代的人不知道這本書,就是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它也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它遭受的冷遇,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有所改變。

  原本,古羅馬繼承了古希臘的文化遺產,逐漸形成一種希臘化的古羅馬文化。但是到了1世紀的時候,古羅馬文化出現了另一種局面:形式主義泛濫,浮誇做作的風氣日益盛行。反映在文學領域,文藝家們要麼寫一些不切實際的牧歌,要麼編造一些「莫須有」的讚美詩。總之,古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到這時已經淪落為「白銀時代」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朗吉努斯寫成了《論崇高》。

  與《詩藝》一樣,《論崇高》也是朗吉努斯寫給朋友的一封書信。在這封書信里,朗吉努斯運用分析和比較的方法,研究了很多生活現象、心理現象和藝術現象。他把高度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藝術結合起來,第一次從審美的角度,深入探討崇高的概念和本質。這一點,成為他為西方美學所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人那裡,「崇高」並不是什麼新鮮詞彙。然而,「崇高」也只是在修辭學範圍內充當人們描述事物的修飾語。在此基礎上,朗吉努斯論述了自己關於「崇高」的看法。首先他承認一點,崇高與修辭學是有密切關係的。在他看來,一切妙不可言的修辭,都是崇高精神所特有的。這是因為,一切用語言表達的思想,總是與表達思想的語言密不可分。接著,他進一步提出崇高的概念。他認為,崇高首先是一種美。這種美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主觀,一方面來自客觀。

  如果說事物的宏大和高超,是崇高顯現在人們眼前的最基本要素,那麼,當它們一旦這樣展現之後,所帶給人們的心靈方面的震撼,則是構成崇高的重要因素。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提出「崇高」的概念後,朗吉努斯並沒有局限於對大自然崇高事物的分析,而是借用「崇高」的概念,進一步分析了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在論及藝術家的時候,朗吉努斯認為,在形成崇高風格的過程中,藝術家自身的品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看來,藝術家首先必須有偉大的人格,這是其藝術作品具有崇高風格的基礎。原因很簡單,偉大的人格直接影響他本人的語言風格,而後者是藝術作品具有崇高風格的關鍵。

  在朗吉努斯看來,雖然藝術家的人格來源於天賦,但是後天的培養和訓練並沒有因此被完全否定。相反,他認為,通過自然陶冶和藝術陶冶,藝術家的人格修養是可以得到提升的。關於藝術陶冶,他提倡人們從古希臘經典著作中汲取崇高的精神,藉以修養身心。在他看來,古人的偉大氣質,全都蘊含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直接研讀經典著作,對於藝術家的人格修養來說,無疑是一種便捷的方式。

  我們知道,在此之前,亞里士多德和賀拉斯也或多或少地談到藝術家的人格問題,但是他們都不及朗吉努斯深入、系統。

  除了藝術家的人格問題,朗吉努斯還將崇高的概念運用到藝術欣賞上。在他看來,作為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具有強烈的感染效果。而這種藝術效果,主要來自於作家崇高的情感。他認為,崇高的情感是一種特殊的熱情,這種熱情促使人們嚮往壯麗高大的事物。並且,這種熱情不同於一般的熱情。崇高的感情,不過分,也沒有不及,恰到好處,是一種真情實感。在朗吉努斯看來,沒有一種東西能像真情那樣,自然流露就可顯示出崇高。當藝術家的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時,就會與欣賞藝術品的人產生共鳴;而當藝術家弄虛作假時,欣賞藝術品的人就會心生厭惡。

  同時他認為,崇高的感情一定能使藝術欣賞者獲得意外的驚喜。崇高的藝術風格,不是征服藝術欣賞者,而是給他們狂喜,這是一切藝術家都應努力實現的效果。這是因為,崇高的情感,不僅在於說服與娛樂人們,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驚嘆,受到強烈的感化。

  基於此,朗吉努斯要求藝術家創作的時候,只考慮作品的廣度是不行的,更要關注思想的深度與感情的強度。換句話說,他所指的崇高,是要藝術作品蘊含藝術家的氣魄和力量,並給藝術欣賞者以震撼的效果。

  古羅馬的哲人帝王

  古今中外的歷代帝王中,喜好詩歌、文學、藝術、宗教,甚至有所建樹的,並不少見。但能同時在自己的帝王生涯中功勳卓著、名垂青史的就少有了。而從政壇和戰場中悟出人生和世界的真諦,並著書立說,傳之後世,享有哲人聲譽的,恐怕僅此一位。那就是羅馬「五賢帝」的最後一位——馬可·奧勒留。

  馬可·奧勒留出生於一個顯赫貴族家庭,在幼年時受到了良好的哲學、法律、修辭和藝術教育。他年少時喜歡穿著希臘學者的長袍,擁有與年齡不相符的沉靜。哈德良皇帝早早地就注意到了他,把他接到宮廷接受教育。他青年時就三度出任執政官,40歲那一年,登上了至高的皇位。

  此時馬可·奧勒留要面對的,是如何維繫這個龐大的帝國。這個曾以學者為理想的皇帝開始了四處征戰的生涯。他曾擊退了入侵高盧的日耳曼部落,出兵遠在裏海的亞美尼亞。他在位20年期間,只有4年沒有戰爭。但他一直嚮往和平和博愛。曾經有反叛他的總督被部下殺害,他卻感嘆此事沒能和平解決。

  他所崇尚的斯多葛派哲學要求以理性來理解這個世界,以不斷適應外界而達到自己的完善。馬可·奧勒留也正是以這樣的理念實踐著自己的帝王生涯。他將自己人生的感悟寫成了名著《沉思錄》。此書沒有複雜的概念和論辯,而是以優美的筆觸寫出了一個哲人兼帝王所渴望的和平和寧靜。此書也使他成為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