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 正史標杆《漢書》

正史標杆《漢書》

2024-10-04 04:54:4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司馬遷的《史記》只記錄到漢武帝統治時期的歷史,之後不斷有人嘗試續寫,但大都是狗尾續貂之作,完全不能和《史記》相提並論。直到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問世才改變了這一狀況。

  和司馬遷一樣,班固也是子承父志。他的父親班彪是當時著名的史學家,立志續寫《史記》。班彪去世前已寫出了65篇列傳,之後的大部分內容都出自班固之手。可《漢書》還沒寫完,班固就離開了人世,好在他的妹妹班昭幫他完成了最後一小部分,因此班昭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女性歷史學家。

  《漢書》是班彪、班固、班昭三人共同的心血結晶,但班固是最主要的寫作者,所以後人在說到《漢書》時,往往只會提及班固。

  《漢書》是中國首部紀傳體斷代史,也就是說它只記錄了西漢這一個朝代的歷史。上起西漢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即23年,共計230年的歷史。其中包括紀十二篇,主要記錄西漢帝王生平;表八篇,主要記錄西漢諸侯王的事跡;志十篇,記錄西漢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和各類社會現象;傳七十篇,記錄公卿將相的生平和少數民族的歷史。

  自《漢書》以後,各個朝代的史書均以紀傳體為正規體例,而以此體例寫出的史書也就被稱作正史。如果說《史記》開創了正史的先河,那麼《漢書》可謂是確立了正史的標準。

  和《史記》一樣,《漢書》也是一部歷史散文集,史傳文學的典範之作,時常被人拿來與《史記》並列。《史記》最高的文學價值體現在人物傳記上,《漢書》的人物傳記也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對西漢盛世各色人物的記述,堪稱全書的精華所在。這些人物之中有不少都是朝廷官員,他們的人生經歷共同構成了描繪西漢官場百態的完整畫卷。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漢書》在刻畫人物方面水準頗高,人物性格鮮明生動。以朱買臣為例,《漢書》中記載,朱買臣「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意思是:朱買臣家境貧寒,喜歡讀書,不置辦家業,經常割草砍柴,賣掉之後換取糧食。他背著一捆柴,一邊走一邊高聲朗誦文章。他的妻子背著柴跟在後面,多次勸他不要在路上大聲朗誦。他卻反而朗誦得更大聲了,妻子因此感到很羞慚。

  這一段的描寫十分傳神,將朱買臣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朱買臣這個落魄書生,灰頭土臉,卻偏要「行且誦書」。妻子勸阻後,他竟「愈益疾歌」,性格中滑稽、荒誕的一面展露無遺。他的妻子和他在一起生活多年,顯然是個能吃苦的女子,同時她又是個相當有自尊的女子,難以忍受丈夫這種近乎無賴的性格,最終選擇改嫁他人。後世一些關於朱買臣的故事、戲劇中說,他的妻子是因為嫌貧愛富才離開了他,顯然並不公允。

  《漢書》在很多方面都和《史記》十分相似,不過二者也存在一些區別,比如在筆法方面,《漢書》就顯得更加嚴謹、細緻,不像《史記》那樣大氣磅礴、灑脫不羈。比如《漢書》在描寫重臣霍光為人小心謹慎時曾提及他「不失尺寸」,意思是他連自己的腳步尺寸都把握得非常精準,可以想像他在其他方面會謹慎到何種地步。這樣的細節在《漢書》中還有很多。另外,《漢書》的嚴謹還體現在它對事件起始、結果的清楚闡述和強調。以公孫弘為例,《漢書》中特別強調他是漢代首個先被任命為丞相、之後再被封侯的人,此前所有丞相都是封侯以後再被任命為丞相。這樣的強調能使敘述更加清晰,幫讀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漢代制度的變動。

  實事求是

  實事,根據實證。求是,求索真理。「實事求是」指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對待和處理問題。這個成語最早見於《漢書》。故事的主人公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武帝的異母弟,被封在河間當王。劉德喜愛搜集、研究古籍,並能根據實證去求索真相。當他從民間搜求到善本書,就留下正本,另外派人精心抄錄副本並賜黃金絲帛奉還給獻書者。於是,各地藏有古書的人不遠千里,把祖先遺留的舊書送給他。結果,他擁有的古籍數量和漢朝政府的藏書一樣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