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因「遠」而境美
2024-10-04 04:52:4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山水畫是重視「遠」這一意境的。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就很重視山水畫「遠」的意境,他提出了山的「三遠」。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遠:從山下仰望山巔,叫作「高遠」;從山前窺看山後,叫作「深遠」;從近山來望遠山,叫作「平遠」。這是郭熙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山所形成的不同感覺的「遠」。他十分看重對山的遠觀,認為對於山水,雖然近看可以把握它們的細節和特點,但是遠觀更能把握它們的氣勢,從而創造出高遠的意境。
為什麼山水畫十分重視「遠」這一意境呢?這要從山水畫的興起來探究。
山水畫,顧名思義是以自然山水等景物所作的畫。它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當時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文化也因此受到影響,人們紛紛逃離亂世,想在自然隱逸的環境中尋求一種安靜、平和的生活,因此,以崇尚自然無為的道家思想為基礎的魏晉玄學興起。魏晉玄學追求「道」,也追求「遠」,因為「遠」通向「道」,「道」是事物的本體,是世界的本原,它與現實中具體的、有限的事物相區別,是無限的,因此是遠的。山水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的。「意境」也是要求超出有限的物象來追求無限的意蘊,追求「道」,這就和「遠」密切相關。山水畫在魏晉玄學的影響下興起,要具有意境,就必然和「遠」緊密聯繫。
為什麼「遠」的意境可以使山水畫具有美感呢?因為山水是有形的東西,「遠」的意境可以使山水畫超越這一有形的限制,將人的目光伸展到遠處,這樣就能引發人的想像,從有限的東西生發出無限的韻味。山水畫正是通過將有限與無限統一起來,將虛與實統一起來,表現了「道」,表現了宇宙的生機,才會使人欣賞它時,體會到一種自然的、無限的美感。同時,山水畫將人的精神引向自然山水中,使人的精神從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逃離出來,同時,在山水畫「遠」的意境中體會到一種超脫現實的、無限開闊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使人內心變得寧靜,心胸變得開闊,因此是美的。
郭熙的《早春圖》就表現出了這種「遠」的意境。這幅畫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來構圖,描寫的是早春時節北方大山的景象,山間浮動著淡淡的霧氣,遠處山峰挺拔高聳、氣勢雄偉;近處山石連綿不絕、樹木叢生;山間泉水淙淙而下,匯入河谷,樓宇掩映於山崖叢樹之間。整幅畫面氣勢宏偉,令人覺得既深且遠,感受到大自然山水的雄奇、偉岸、充滿生機。
由此可見,山水畫「遠」的特點是十分突出的,這種「遠」之所以能夠給人帶來美感,不僅僅是通過畫面效果來擴大了人的視覺範圍,而且重要的是,它在心靈上給人以開闊之感,這種開闊之感會使人聯想到世界萬物的無限,聯想到時間歷史的無涯,也會聯想到漫漫人生的價值,等等。正是這一點,使山水畫因為「遠」而給人以回味無窮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