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幼兒

2024-08-14 20:04:42 作者: 蘇婧

  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幼兒發展,園長的自主實踐首先就應體現在研究幼兒、研究幼兒如何發展上。研究幼兒是課程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兒童觀決定了課程觀,有什麼樣的兒童觀,就有什麼樣的課程觀。課程改革和實踐應該回歸教育的本源,把目光轉向幼兒,把研究落腳在幼兒身上。

  教育家盧梭認為,兒童具有不同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用自己的獨特的眼光和視角去認識周圍的世界,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瑞吉歐幼兒教育的創始人馬拉古奇在《兒童的一百種語言》中也提出:「兒童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遊戲、說話的方式;有一百種傾聽、驚奇和愛的方式;有一百種歡樂、去歌唱去理解;一百個世界,去探索去發現;一百個世界,去發明;一百個世界,去夢想。」幼兒園課程成功與有效的關鍵在於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兒童。因此,園長要理解和欣賞幼兒的獨特性,為幼兒提供適宜的學習和成長環境。課程改革和實踐要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中心,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想法和行為,不以自己的個體經驗和主觀判斷去否定幼兒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要呵護幼兒、尊重幼兒,珍視每一個幼兒的個性特徵,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因此,園長要熟悉幼兒生長和發育的一般規律,準確把握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特點;要深入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既面向全體幼兒,又能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園長要成為善於傾聽幼兒心聲,能與幼兒進行平等對話,能夠走進幼兒心靈世界,對幼兒的發展能夠提供及時回應與支持的教育專家。園長還要認識到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

  資料連結

  回歸與還原兒童生活(節選)

  對於兒童來說,生活既是學習的內容,也是學習的方式;既是他們當下的存在,也是構建學習能力的基本要素。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即使不藉助符號認知兒童,也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完成學習。在孩子們的眼中,生活有著無窮無盡的變化與樂趣,激發著他們探索的欲望,他們會主動運用感官,在思維層面進行判斷、推理、整合與加工。新課程以兒童發展為核心,通過還原兒童生活、幫助他們從不同層面完成學習,課程的表現形式也是生活化的。教師們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用孩子的方式學習與探索,幫助他們將零散的知識經驗結構化,進一步內化為知識與覺知。總之,新課程就是用生活來完成「學習」而不是用「學習」來替代生活。

  傳統的教學,大部分時候是教師在教,兒童在學,兒童自身學習的願望與積極性並不被重視。其實,兒童學習的方式非常多樣,他們對世界有自己的探索方式,對自然也更敏感。兒童思想的開闊性,對事物探究的積極態度,以及精神世界的豐滿程度都是成人望塵莫及的。因此,新課程以兒童自身的學習規律、特點為出發點,在兒童學習中,老師與家長更多的是傾聽、記錄與歸納,滿足兒童自主學習的需要。總之,新課程不需要孩子們重複我們知道的知識,而是要運用恰當的方式保留原本就屬於他們的豐富思想與情感,創造性的大腦以及開放和建設性的心態。

  「所有人都是課程的貢獻者。」每個人身上都帶著豐富的文化密碼,兒童也是如此。當我們將目標聚焦在兒童發展上時,我們的關注點不再是他們掌握知識的多少,此時,兒童能感受到你願意真誠地理解他,他開始與教師與父母分享她的感受。當成人和孩子們一起完成學習討論時,所有人都成了學習者。當然,在教師的幫助下,家長也可以運用自身的文化優勢參與到課程中,與孩子互動。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看到,通過課程,成人可以真實地覺察到孩子作為有靈性的生命存在。他們開始學著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孩子、教師、家長共同成長」。新課程主題的開放性與形式的「空筐結構」決定了所有人在其中都能夠獲得滿足。對於教師而言,新課程需要她們擁有開放的、有生成感的、有成長性的寬泛眼界。家長們的參與,也讓課程擁有了更豐富的內涵。這樣的課程,每個人都開始關注內心,學會清晰的體察、認識自己。當所有人內在的力量都被激發出來且通過課程的兒童發展目標連接在一起的時候,一定有一個看不見卻能夠感受到的強大教育氣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胡華.學前教育,2015(10):1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