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修模具也行
2024-05-01 18:23:34
作者: 晨颯
耳鳴心跳,血液流動在加快!秋風拂面,猶如時空倒錯。
穩了穩心神,林超涵用顫抖的雙手拆開了信件,這是一封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信件,信封落款印著地址,而上面的郵戳明明白白地顯示出它遠渡太平洋,來到西汽這個山溝溝里所走過的每一個地方。
拿著信,林超涵都仿佛能聞到季容身上的清香。
打開摺疊成蝴蝶結的信箋,熟悉的字跡像是在空氣中跳躍的精靈一般出現在林超涵的眼前。
這是一封兩頁長的信,不長,也不短,剛好描述了無盡相思,但又恰到好處的嘎然而止。在信里,季容很是平淡地敘述了自己在異國他鄉的一些所見所想,描述了美國的藍天白天、校園的青草以及讓人能夠安心棲息的宿舍。
還描述了熱情好心的同學,以及對他照顧有加的華夏留學生群體。
此外,她簡單而不經意地給林超涵道了歉,解釋自己不辭而別,這麼久才聯繫的原因,她在信中寫道,「當日一別匆匆,實屬無奈之舉,只是沒能和你簡單道別,讓我時時心有不安,異國他鄉,安居不易,整日裡背單詞天昏地暗,雖然沒有頭懸樑錐刺股,但也相差無幾了……然後直到有了穩定的住所,才與你聯繫,千萬莫怪也。」
看得林超涵又是辛酸又是好笑,他仿佛看到了季容一個人在美國苦背英文單詞的情景,她才只大二呢,若非家裡形勢所逼,她又何須如此苦逼自己?
最後季容只含蓄地留下了兩句話,「與君當日約定,莫失莫忘,作數否?盼覆。」
當然作數!永遠作數!林超涵大吼了出來,聲音之大,引得路過者不停側目。
林超涵內心是無限歡喜的,他雖有自信,但內心深處卻難以安穩,季容去到美國之後,會不會不再遵守跟他的約定,只要她依然有情,那他就義無反顧了。
他的回信當晚就寫好了,述說相思,但千言萬語,其實匯總起來只有一句話,「那日承諾,終生不負。」
林超涵收到美國來信後,心情十分愉悅,整個人神采飛揚起來。送完資料後,他回到繪圖室,滿面春風地跟周洪匯報,然後就聽到了對他新的安排。
什麼?還有可能讓他去參與模具開發?開什麼玩笑?這個消息讓他有點懵,他是懂點技術,但是卻從沒來有真正參與過生產,也沒有具體的車過任何一個零部件。要知道,這可是需要一點技術含量的,不是說是個人就可以乾的,得培訓、實踐,不停地磨合,不是說他懂點設計就可以乾的。
現在要他去參加模具的製作,這不是開玩笑嗎?
當時西汽,走的是逆向工程的路子,根據圖紙做一個1:1的模型後,需要工具廠相關的進口巨型仿形銑床一個面一個面的在模具鋼上仿形銑出模具毛坯,最後卻靠模具鉗工手工修模修出來,試沖試裝,再返回來調整。
這個過程其實早就開始了,幾乎跟繪圖是同步開始的。
周洪聳了聳肩膀,「其實,這個該問過郭工去,現在你的工作主要是他負責安排。」
林超涵道,「我得找他去。」
周洪道,「先等等,孫昌壽那邊的工藝設計有些問題,他想找我一起商量下,你也跟著過去聽聽,出出點子吧。」
林超涵當然無不從的道理,於是就跟周洪一起去找孫昌壽,孫昌壽正在那裡抓耳撓腮,和幾個人開會討論問題,顯然碰到的問題也是很棘手,看到他們過來了,急忙打招呼,「來,來,正好,你們來了一起討論下。」
周洪說,「咋的,你老孫也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個筋斗雲,就直接十萬八千里,請菩薩都行,怎麼想起工我們了。」
孫昌壽無奈地道,「這個車橋工藝設計吧,真是太複雜了,我現在看著就頭疼呢,你就別說風涼話了,過來一起參謀才是正道理,還有小超,多幫忙給想想。」
車橋的設計本來就很複雜,經過大量驗證,現在終於有了解決方案,但是到了工藝這塊,又把他們難住了。
西汽的模具和裝配工藝是兩大絕活,在這次3180的研製過程中,他們發現在,原始工藝設計都是基於流水線生產設計的,但是西汽,其實現在還根本不具備流水線生產的條件。這也就罷了,在試製階段,大多數的零部件都可以單獨打造,還不需要全部走生產線,但是,未來要進改批量化生產,就必須得走生產線了,現在工藝這幫人不光是考慮試製需要的工藝,也已經在考慮未來的生產線裝配工藝設計問題了。
這個車橋的裝配工藝就是一個突出難點,本來設計就複雜,現在變成生產線,發現問題更為複雜,更為棘手的是,工藝處的人發現,未來不但要生產薩森車的總成零件,同時還要在同一條線上生產5噸車的總成,比如車橋和駕駛室,都是混線生產的,如何安排也是費思量。
這些問題孫昌壽和其他人你一句我一嘴的說了起來,說得周洪都是眉頭緊鎖,他對這些也完全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來的主意。
林超涵沉吟了一下,「我以前在外文雜誌上看過外國的一些的生產線描述,他們玩的是柔性生產線的概念,就是把多台工具機用計算機控制起來,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自動化生產,這個聽上去有點科幻,但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生產據說就採用了這種技術。」
孫昌壽苦笑,這位公子哥總是腦洞太大,大家跟不上趟,「這個自動化生產離我們就太遠了,我們現在只能靠人,要求工位工序兼容,快速換產。這個在原版設計里是根本沒有的。」
喝了口水,他接著說,「現在我們在裝配工藝方面不是已經大量改寫了,很多已經是推翻重做了!但是不是所有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直接推翻重做的。比如說這個車橋,薩森橋原始設計是在裝完輪邊減速器和制動器之後再穿半軸,裝中央主減速器,但是5噸車車橋的工藝設計是線裝好中央主減速器,再穿半軸,裝輪邊和制動器,工藝過程完全相反,而且是4個工序3個工位,所以必須重新改寫薩森的裝配工藝,問題我們就卡在這裡了,還沒有想好具體的方案。」
林超涵點了點頭,對於這個,他之前也沒做過什麼研究,但是還是積極參與了這場討論,跟一些技術人員互相激發,聽著聽著就漸漸明白了過來,突然冒出來了一個主意,道,「差速器主動齒錯位半軸穿不進去的情況,我建議,可不可以先按照5噸車車橋的工藝流程修改,先裝主減速器,然後加了一步工序,從橋殼軸頭插入左右工藝半軸對差速器主動齒輪進行固定定位,然後裝輪邊減速器,拔出工藝半軸,插入左右半軸替換掉工藝半軸。這樣處理呢會不會有效果呢?」
孫昌壽聽了眼前一亮,這個主意不錯,可以嘗試一下。後來的實踐證明林超涵出了一個好點子,就這樣避免了差速器主動齒錯位半軸穿不進去的情況。孫昌壽心裡打定了主意,等下次見到郭志寅的時候,一定要把林超涵徹底給留在工藝處,他這樣見識廣、點子多的好苗子絕對不能放過。
雖然這個點子相對於整個工藝裝配來說,只是做的大量改進之一而已,不過車橋裝配工藝,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現在大概方向有了,剩下就是細節處理了,他們安排了13個工藝員足足寫了整整三個月才編完,上線驗證一個月,總共花了四個月才完工。當然他們主要寫的批量生產線的工藝,跟試製工藝不一樣,否則就這個消耗掉的時間,就會大大拖延研製速度。
參加完工藝裝配的討論後,林超涵去找了一趟郭志寅,郭志寅果真給他安排了一個去模具處手工修模的任務。聽得林超涵悲憤無比,真是哪裡有坑哪裡有我啊!
於是林超涵只得去模具處報到,在那裡,他整整呆了足足三個星期,頭三天,模具師傅嫌棄他手生,根本就不讓他動手,就讓他在一旁呆著。
林超涵呆不住,就跟著師傅們看,在一旁認真地觀看他們打磨模具的技巧,看著看著,還真是看出了點門道出來了,正好有工具閒著,他就順手拿起一個毛坯來練手,剛開始還生疏,練著練著居然就逐漸熟練起來,雖然說仍然看上去醜陋不堪,但也有點樣子了,師傅們擔心他糟踐東西,沒奈何,就分出了個人手來,手把手地教導他手工進行修模的技巧。
到第二周的時候,他修出來的模已經可堪一用了,到這一周結束的時候,他已經修好一堆的毛坯模具部分,雖然說不能跟老師傅媲美,但是已經是可以合格使用了。
到了第三周,他已經相當於老師傅了,除了年輕的臉龐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其它方面已經基本上向老師傅看齊了,一些老師傅嘖嘖稱奇,覺得林超涵天生是干修模的料子,負責人很是心動,決意向郭志寅提議,將林超涵發展為他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