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出世與入世說
2024-05-30 07:54:31
作者: 經典老表
人生應該要有出世與入世的體驗。或可能很多人僅入世,在塵世間渾渾噩噩走一生。
緬甸是一個佛的國度,不只是到處金碧輝煌的寺廟來象徵,更是外睦鄰友好、內無民族或宗教紛爭,一派祥和、寧靜、自然、慢而從容,而盡顯佛國本色。同時,緬甸現在從封建的王權國家體制進入到在佛法世界裡實行聯邦體制國家的行列,國家名稱由Burma改為了Myanmar,似從專制走向民主、自由,這更凸顯緬甸人民的涵養、智慧和勇氣。
在緬甸,所有寺廟裡都只供唯一佛,即萬千化身的釋迦牟尼佛,並視為是唯一的佛祖和導師,而沒有或不供奉彌勒佛、觀音等,所以在緬甸國內,佛法統一,信佛人思想一致。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一處寺廟內,王一夫前去膜拜緬甸國出土的佛祖金身像,仰望佛祖,他似想著什麼又似無所思無所想,只是近前去默默感受和接受著某種佛光普照、加持和靈動。很多人在台下叩拜,有些人在台上為佛像貼金,王一夫也想起要叩拜了,趨前跪地,頂禮膜拜,卻沒有一絲雜念,不知道要祈求什麼了。三拜時,只是在心裡念叨著:吾步後塵前來西域重走取經路,今得面尊,幸甚!
如中國和尚常說:善哉,善哉!緬甸和尚常說:datu,datu(大投)。datu是善的意思,但我覺得可直接音譯為:大肚,大肚!即寬容、包容,也很恰當且說明應如何鼓勵人們去做人做事。如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自在、快樂。
據說人有三世:前世、今生、來世。今生最難過的是執著與妄想這兩道關,比如人們常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哪怕遍體鱗傷,或對自己的未來寄予過高的期望,哪怕傾盡畢生,這總是令人不得自在。人生是痛苦的,因為人有貪、嗔、痴、慢、疑的毒,所以人只有斷了執著與妄想,方可得自在、清靜。小乘佛教講修來世,所以緬甸人民基本都會做早課和晚禱,早課讓佛經啟發和引導一天好心情和好作為。晚禱匯報個人一天的所思所為,好的積德,不好的要馬上懺悔。人們一心向佛,所以在緬甸從來沒有吵嘴、打架的情況……和諧社會。
在緬甸,佛法體系劃為三界,共31層,如金字塔排列,達到上一層境界的人數漸少,而頂尖為佛祖,其他都是佛祖的學生(pupil小學生),這也是只供佛祖的道理所在吧。而在此多層次中,基本劃為三界:畜生道、人道、神道。底層次為畜生道,如動物般自生自滅,或任人宰割,可憐的法界。中層次為人道,人類主宰「今生」卻為生老病死而彷徨、迷茫,辛苦的法界。上層次為神道,脫離苦海,了卻生死,自在逍遙,走向極樂,精神的法界。此三界,不上即下,今生為人已經是幸運的了,所以人該往高層修行。
南懷瑾的《宗鏡錄略講》里解釋:出世和入世是佛法大乘的精神道理所在,要想出世,必須曾深入世間,透徹人情世故,洞悉世間理法,然後才能談出世,修煉跳出世間困擾的出離心;入世,往小里說是要創造事業,往大里說就要濟世救人。
佛祖釋迦牟尼出身為大富大貴的王子,成長中不知人間的疾苦,但當他後來在看到世間充滿著苦難,這喚起他對生命深刻的同情,於是離家修行,發宏願通過修行來讓世人擺脫生死的痛苦,終成佛祖,普度眾生。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那首膾炙人口,感動了幾代人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而讓人記得。李叔同出身富商之家,他愛好廣泛,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教育、哲學等領域,均造詣不凡,就是這樣一位才子,中年時卻毅然棄絕紅塵,遁入空門,進行苦行僧的修行生活,發下宏願:「誓捨身命,救度法界一切眾生。」從出家到圓寂的24年中,他潛心修行,精研律學,弘揚佛法,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復興,而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為世人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
弘一法師出世,既不是厭世,不是逃避塵世,更不是不問世事,如在抗戰期間,他就鮮明地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的主張。出世是為了達到「無我」,這個境界的人,才能無障礙地做入世的事業。沒有出世的真精神、真心性,就談入世的聖人事業,容易被世間因緣牽引墮落。弘一法師主張從出世,再入世,從看破紅塵,再入紅塵,經過一次刻骨的升華來達到返璞歸真,這樣才會「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
也許我們有德行但沒能出身大富大貴,也許我們出身富貴卻是德不配位,終是達不到出世再入世的境界。但沒關係,也不必出家,以「發展不忘念佛,念佛不忘發展」來修行佛法吧,或可變得寧心靜氣。
台灣名人李敖到北京法源寺參觀,有記者問他:「出世和入世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個?」李敖沒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說:「能入世才能出世,反過來也一樣。」意思是一個人不能達到既能出世,又能入世,只能說他是「在世」,並沒有達到出世的境界。
不停地遊歷,王一夫仍不知道佛在哪裡,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尋佛,也沒能取到所謂的經。也在試圖尋找那妖魔鬼怪,或被美妖精魅惑一次也好,或到女兒國溫柔一刻也好,或體驗一把被妖怪抓去摧殘的痛也罷。但久歷之後發現,在佛國度里是一片至善至純至朴,哪裡有什麼妖魔鬼怪呀,蛇蠍蜘蛛精都不招惹人,牛魔王及蝦兵蟹將早已成為人類餐桌上的佳肴,就連狗兒都是自由無束的且不惡臉呲牙沖人吼,正是人心交善,家狗不惡。
王一夫開始學會了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中教導的向內看:「往內看需要我們極大的敏銳和勇氣,等於全盤改變我們對於生命和心的態度。由於 我們一向耽於往外求取,以至於無法接觸到我們的內心生命。我們不敢往內看,因為我們的文化不曾告訴我們,這樣做會發現什麼,我們甚至還相信,往內看會有發瘋的危險。這是我執的最後一種,也是最有力的陰謀,阻止我們發現自己的本性。」現代社會,時刻在逃避與死亡或真實生命的認知,那一種與生俱來的「心性」不得覺醒,而不得圓滿我們本已具足的「心性」。
如果非說有妖魔鬼怪,那必是人心的另一面的心魔作怪,就是人心室里陰暗處隱藏著的那個醜陋的自我。紅塵之中,色、聲、香、味、觸諸多誘惑,就如妖魔鬼怪似的,每天變換不同的樣貌或理由來迷惑我們,誘使我們成為俘虜,你的欲望一起,念頭即轉,心境一變即生貪嗔痴慢。我們要一而再地與另一面的自我進行長期的善惡之戰,但願別被惡的一面所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