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024-10-11 22:34:41 作者: 華杉,華楠

  企業社會責任、經營使命、企業戰略三位一體重新定義企業戰略:不是企業的戰略,而是企業為解決某一社會問題,為社會制定的戰略

  

  什麼是企業?

  企業的本質是什麼?是一種社會分工機制。

  在品牌方法論一章里,我們說品牌是一種社會機制,是一種社會監督機制和消費者的選擇效率和風險防範機制。如果不是社會需要品牌,企業自己想建立品牌也建立不起來。

  同樣,企業也是一種社會機制,是實現社會分工的機制。

  假定社會是一個公司,企業就是一個員工,在社會這個大企業找了一份工作。它要把這份工作干好,始終保持進步,始終保持領先,始終保持成為無可替代的「骨幹人才」,這就是對社會有價值。對社會有價值,它就不會丟掉這工作,企業就能夠永續經營。反之,企業就會被社會淘汰。

  所以,企業生存的本質在於企業的社會價值,就是企業的社會分工角色,也就是企業的經營使命。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這方面有很多論述。

  他說:「企業是社會的器官。」

  「商業企業及公共服務機構都是社會的重要器官。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而是為了實現某種特殊的社會目的……他們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任何一個組織機構都是為了某種特殊目的、使命和某種特殊的社會職能而存在的。

  「無論是從心理、地理、文化角度,還是從社會等角度來看,組織機構都必須是社會的一個組織部分、一個重要器官。」

  德魯克說到了企業最深的本質:任何企業得以生存,都是因為它滿足了社會某一方面的需要,實現了某種特殊的社會目的。

  可以說社會是企業的主人,企業是社會的奴隸。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很多企業都有寫出了自己的「經營使命」,但是,都把使命做成了「企業文化」建設,而沒有成為商業戰略的具體方針,所以往往虛無縹緲,束之高閣。

  經營的使命、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制定企業戰略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企業得以生存,不管你是什麼商業模式,根本的原因在於企業對社會有用,成為社會運行機制中有效率的組成部分,所以社會允許它生存。否則,社會就會淘汰它。

  在我寫本書增修版的時候,時逢Facebook的扎克伯格來中國,他在和馬雲的對話時說,創業的初衷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去開一間公司,「很多人在沒有想到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之前,就開了公司,在我看來這是很瘋狂的」。

  扎克伯格講的,就是德魯克的哲學。扎克伯格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

  因此,我們要重新定義企業戰略:

  企業戰略不是企業的戰略,而是企業為承擔某一社會責任,解決某一社會問題,而為社會制定的戰略。

  於是我們得出一個華與華方法企業戰略「三位一體」模型:企業社會責任、經營使命、企業戰略三位一體。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