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024-10-11 17:25:00 作者: (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今天,正當我大聲嚷嚷說真希望永遠都不要把我和注意力小圈分開時,導演回應說:「你可以去哪兒都帶著它呀,無論是在舞台上還是舞台下。到台上來四處走走。變換一下座位,就像你在家裡一樣。」我站起身,往壁爐的方向走了幾步。這時四周完全黑了下來;接著不知從何處出現了一束光,隨著我四處移動。儘管我處在光束小圈的中心,但是我就好像在家裡一樣輕鬆自在。我在房間裡走來走去,這束光也隨著我走來走去。我走到窗邊,它也跟過來,我在鋼琴前坐下來,它也跟著我來到鋼琴前。這讓我相信,跟隨我移動的注意力小圈是我學到的最重要、最實用的東西。

  為了說明注意力小圈的用處,導演給我們講了一個印度傳說:有一位城邦君主,想要挑選一位大臣,他宣布只要有人能夠在城牆上走,手裡端著滿滿一碗牛奶而不灑下一滴,就可以被選為自己的大臣。有很多人去嘗試,但是他們或被喊叫聲、恐嚇聲,或是其他的方式分了神,導致牛奶灑出來了。「這些人,」城邦君主說道,「都不能成為我的大臣。」

  然後,又來了一個人,無論是尖叫聲,還是恐嚇聲,或是其他分神的方法,都不能讓他的眼睛從碗邊移開。

  「開槍!」軍隊的指揮官喊道。

  士兵們開槍了,但是沒有任何作用。

  「難道你沒聽到叫喊聲嗎?」這個人被問道。

  

  「沒有。」

  「難道你沒有注意到有人在恐嚇你嗎?」

  「沒有。」

  「難道你沒有聽到槍聲嗎?」

  「沒有。我一直在看著碗裡的牛奶。」

  這時候導演又給我們舉了一個注意力圈的例子,不過這次是以具體的形式進行的。他讓我們每個人都手持一個木環。這些木環,有的大,有的小,根據木環圈的大小,它們投射到地上的圈也有大有小。當手持木環走動的時候,就會得到本來只能在想像中隨身攜帶的移動的注意力中心點。我發現採用在目標對象外畫圈的方法更容易些。我可以跟自己說:從我的左胳膊肘越過軀幹到右胳膊肘,包括我走路時向前移動的雙腿,它們構成的區域將會是我注意力圈的範圍。我發現自己能輕而易舉地把注意力控制在這個圈內,身處其中感受到「當眾的孤獨」。即使是在回家的路上,走在人車混雜的街道上,頭上有明晃晃的陽光照著我,我發現我還是能把自己控制在這樣的一個區域內,比在劇場裡昏暗的腳燈下手持木環更容易做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