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地隱藏「自己」
2024-10-11 16:43:57
作者: 徐文
某大學公開招聘兩名教授,一名教授教經濟學,另一名教授教會計學。經過層層考核,最終甲、乙兩人得到職位。可招聘並未結束,好戲還在後頭,接下來面對的是一個讓所有人想不通,但又現實得無法再現實的博弈決策過程。究竟是甲教經濟學、乙教會計學,還是甲教會計學、乙教經濟學呢?這個選擇過程可以說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別急,讓我細細為您道來。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展示這個選擇過程之前,我認為有必要為您簡單地介紹一下甲、乙兩位教授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以及為了生活,人人都十分關心的一件事情——兩個專業的薪酬。
甲、乙兩教授都具有相同的學位——會計學碩士學位,就教育背景來說,兩人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從工作經驗來看,兩名教授都有經濟學和會計學的教學經驗,但甲教授的會計學經驗要多於乙教授。
再說薪酬水平。由於種種原因,薪酬一直是比較敏感的話題,通常情況下被當作秘密來對待。當未確定誰教經濟學、誰教會計學之前,學校為了避免兩位教授的功利心理,以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特對他們隱瞞了這一信息。
實際情況是:會計學教授的工資是5000元/月,而經濟學教授的工資是3500元/月。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會計學更熱門,或是說這兩個專業教授的工作量有什麼不同,而是這所大學準備重點發展會計學專業。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知識就是金錢,經驗就是硬道理,甲教授理所當然應獲得會計學教授一職,殊不知最後結果正好相反。
學校特意對兩位教授隱瞞了工資信息,但並不代表兩位教授都不知道。在甲教授與乙教授的職位博弈中,乙教授通過關係,暗地裡知道了經濟學教授與會計學教授的工資標準,而且還了解到:招聘工作進行到目前這一進度,已不可能有新的競爭對手加入。所以,乙教授在與招聘負責人談適合教哪門課程時,他極力否認自己具有經濟學教學經驗,甚至聲稱如果讓他去講授經濟學就等於是誤人子弟,自己寧可不要這份工作。
而不知內情的甲教授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全面,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會計學和經濟學都很擅長,還大談特談自己的經濟學教學經驗。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每個人都應該看出了門道,招聘工作已經處於收尾階段,學校不可能重新進行一輪招聘,根據與他們談話的情況,最終結果是乙教授獲得了會計學教授一職,而甲教授教經濟學。
可見,有時全才不如專才,在向外界展示自己知識的時候,隱而不露有時能獲得更大的收益。用句很形象的話來描述,就是「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就是任何一個企業內部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小團體,每一個小團體代表著一部分人的利益,並且每個小團體還會推選出自己的代言人。這些代言人實際上就是當他所在團體的集體利益與其他團體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去積極行動的領頭人。其角色就相當於智豬博弈中的「大豬」。
代言人爭取集體利益的行動成功了,這個團體的其他成員就可以毫無風險、名正言順地坐享代言人的成果;如果行動失敗了,這些躲在幕後的「小豬」也可以發表一通「我是受害者、被逼無奈」之類的演講,讓那些勇於出頭的「大豬」成為替罪羔羊。
企業內部要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關鍵是要提高員工的民主參與能力,讓每一個員工都有適合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另外,還要加強老闆決策的透明度。同時,老闆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員工的團隊意識,儘量讓小團體向大集體看齊,減少小團體對企業大組織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