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用音樂調節心情

2024-10-11 16:40:00 作者: 盛唐

  所有人身上,每天都會出現各種情緒,痛苦、孤獨、無聊、疲憊、絕望……有的人在生氣,為什麼自己的努力沒有獲得期待中的結果?有的人在抱怨,為什麼走在路上被人撞,開車被人搶,排隊還會被人插隊?有的人失望,為什麼心煩意亂,想要找朋友安慰一下時,對方永遠聽不懂你在說什麼?當你被壞情緒包圍時,你是憋在心裡,還是發泄出去?

  如果憋在心裡難受,一時間又找不到發泄的途徑,那麼聽音樂吧!人在心情煩躁的時候,聽一聽舒緩的音樂,往往能夠放鬆情緒;人在憤怒的時候,聽一聽那些重金屬搖滾,如果恰好能夠和演唱者一起嘶聲吶喊,則會起到更好的調節作用。

  

  情緒糟糕的時候,有的人喜歡去嘈雜的環境中尋找安慰,比如酒吧、KTV。相比於安靜的角落,嘈雜的環境能讓人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利於將不良情緒宣洩出來。尤其在KTV嘶吼了幾個小時之後,常常能收穫意想不到的輕鬆感受。這正是調節情緒的方法之一:發泄法。

  當然,有人喜歡在音樂中宣洩憤怒、悲傷或者鬱悶,也有人喜歡在音樂中尋找快樂。常年以音樂為伴的人深有體會,在空蕩蕩的房間中,如果唱片裡迴響著淺唱低吟的曲調,或者一段簡單的樂音,原本沒有著落的情緒就像找到了寄託之物,內心也會感受到強烈的安全感。

  在療養院住著一位在音樂中尋找快樂的人——張志明。他已經在外奔波了大半生,後來遭遇車禍,造成下半身截癱,後半輩子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他的孩子們紛紛移民,獨留他一人孤獨生活。

  療養院的日子舒適,但是無聊得很。身邊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的不幸,要麼打牌、下棋,要麼一個人待著,張志明則選擇了音樂。不管他做什麼,不管他去哪裡,一定要有音樂相伴。

  實際上,張志明並沒有什麼天分,只能說喜歡聽音樂,喜歡唱歌而已。上小學的時候,他曾經參加過學校的文藝隊,代表學校到市里參加過演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走出校門,上山下鄉,回城進廠,結婚成家,人生的路上不斷添加責任和擔子,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音樂,也沒有忘記過唱歌。

  在車間操作工具機時,在教徒弟手藝時,在送兒子上學時,張志明都要哼上兩個小曲兒,與其說是唱給別人聽,不如說唱給自己。幾十年過來了,張志明經歷了生活中的波折,卻從來沒有忘記音樂這個朋友。當他下崗時,他會學著劉歡的腔調唱《從頭再來》;當他從昏迷的狀態醒過來,得知自己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時,他在心裏面唱的是《一無所有》。音樂陪他度過了一蹶不振的日子,也陪他度過了受傷後一個又一個孤獨的年頭。

  如今,他的音樂造詣依舊沒有達到什麼程度或者水平,也沒有認真拜老師學習音樂的技法,但是,他學會了在網絡中尋找好聽的聲音,並且將每一次欣賞音樂的心得分享給所有網友。在聆聽美妙的樂曲、歌聲的同時,他忘掉了命運的不幸,找到了自己的快樂,也找到了生命意義之所在。

  說起來,什麼算是音樂呢?對於一個純粹的欣賞者而言,任何使自己感到精神愉悅的聲音都是音樂。雖然欣賞者只能算是音樂領域的門外漢,卻不代表他們只能被動地等待音樂來調動情緒。相反,所有人都傾向於在合適的情緒下聽合適的音樂。

  心情煩躁時,輕音樂是情緒的舒緩劑。比如班得瑞的自然音樂、恩雅的新世紀音樂、卡洛兒的吟唱、愛爾蘭風笛的田園之聲……閉上眼睛,認真聽吉他的每一次撥弦,風笛的每一次變奏,隨著情景的變化,聆聽者仿佛進入了高山之巔、藍色大海、雪中森林、花間溪旁等境界,在採擷大自然的交響時,心靈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寧。感到頹廢時,不如聽聽貝多芬的系列交響曲,在英雄主義的偉大樂章中,走出情緒的陰霾,重新找回精神的力量。

  音樂如同世界上其他美好的事物——繪畫、雕塑或者文學作品,常常令人心生尊敬,將其束之高閣,虔誠供奉。然而,在大多數時候,不僅音樂對人身心的療養功效不為人知,人們連欣賞美好音樂的基本時間都沒有。

  在華盛頓的地鐵站里,約夏·貝爾站在過道里,並且在地上放了一頂口子朝上的帽子。他像一個街頭藝人一般,連續演奏了六首巴赫的作品。

  在擁擠的地鐵通道,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先後有兩千人經過他的身旁,卻沒有人認出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也沒有人聽出來,他演奏的巴赫作品是音樂史上最複雜的樂曲,而他用的小提琴,則是一把價值三百五十萬美元的頂級小提琴。

  在約夏·貝爾演奏近三分鐘時,一位衣著體面的中年男子停下腳步,站在約夏·貝爾的身邊聽了幾秒鐘。他看出來眼前這位不是一位簡單的街頭藝人,更像是一位音樂家,但是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於是急匆匆地繼續趕路了。

  四分鐘後,約夏·貝爾收到了一美元。它來自一位女士之手,可惜她並沒有停留,放下錢就繼續趕路了。六分鐘時,一位小伙子倚在牆上傾聽了一會兒,隨後看看時間,好像是要參加會議,急忙離開了。十分鐘時,一位小男孩停了下來,他看了一眼約夏·貝爾,卻被媽媽拉扯著走遠了。小男孩忍不住內心的好奇,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地回頭,最後,他難耐大人的力量,乖乖地離開了。在四十五分鐘裡,約夏·貝爾共收到了三十二美元。沒有人知道,這位在地鐵里演奏的藝人,剛剛結束了一場劇院演出,演出的門票平均要花兩百美元。

  其實,約夏·貝爾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之所以會出現在地鐵里,是為了配合當地一份報紙發起的活動。實驗結束後,媒體向大眾提出了幾個問題:在普通的環境、不適的時間裡,人們能感知到美嗎?如果能感知的話,誰會停下來欣賞?實驗的結論是,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家演奏著最出色的音樂,如果人們連停留都做不到的話,那麼,在匆匆而過的人生中,又有多少美好的東西被錯過了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