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與父母建立積極的關係,幸福如期而至 真的是「無仇不父子」嗎
2024-10-11 16:22:58
作者: 王寧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趕快離開這個家,再也不想見到他了……」諮詢室里,16歲的男孩滿臉憤怒地說。被他「控訴」的人則是他的父親,在他眼中,父親對他管教太嚴、不講民主、沒有自知之明、頑固不化……就像一個「暴君」。而當他的父親來到諮詢室時,同樣也列舉了兒子的種種不良行為,比如吊兒郎當、不求上進、不務正業……
心理學家表示,在心理諮詢和治療中,這樣敵對的父子關係非常常見,而且這種敵對關係的產生大多出現在兒子青春期及青年初期。但進一步了解就會發現,這些父親和兒子,通常都不像對方所描述得那麼「壞」。在父親專制的背後,往往深藏著對兒子的愛,而兒子也絕非父親眼中那麼一無是處。既然如此,父子之間為什麼如此不易互相接納呢?難道真的是「無仇不父子」?
其實每個男孩小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把父親看得很高大,覺得自己的爸爸什麼都會,很有力量,將爸爸當成自己的偶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兒子漸漸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再加上父親不會像母親那樣無時無刻對自己噓寒問暖。當孩子無法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父親的關愛時,漸漸就會對父親產生誤解,覺得父親並不關心自己,久而久之就會與父親疏遠。
另外,很多父子之間缺少溝通的習慣,也讓父子在相處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摩擦與誤會,並且礙於「面子」讓雙方都不願主動去握手言和。心理學家認為,這與男性的個性特點和心理有很大關係。
相比女性,男性的情感表達能力不夠強,很少通過語言及外顯的行為來表達愛。兒子小時候,通常會把父親當成榜樣,完成自己「男子漢形象」的建立。一個男孩子剛毅、勇敢的性格與父親的影響有很大關係,但在學習了父親身上這一系列優秀品質的同時,兒子也學會了父親不善情感表達的一面,從而導致父子之間的情感表達不暢通。
而且,受傳統角色的影響,男性都有很強的控制欲和支配慾。父親的控制欲和支配慾在兒子小的時候還會起作用,也被兒子崇拜,做父親的能從中充分體驗到自己的價值。但當兒子步入青春期後,兒子強烈的獨立欲和父親的控制欲就會形成衝突,父子之間的抗衡便開始了。
除此之外,父親對兒子的高期望值也是造成父子矛盾的一大原因。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當兒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期望時,父親容易產生失望、憤怒的情緒。
基於男性的心理特徵,父子之間的衝突屬於正常現象,而且,兒子也是要通過挑戰父親來證明自己長大了。不過,如果衝突過於激烈就需要有調和的意識,切不可在深入了解父親之前質疑父親的愛,最後傷害彼此的感情。
總而言之,父子之間的感情很微妙,處理得好,整個家庭的氛圍就能變得溫馨和諧。
馬超和爸爸就是「無仇不父子」的典型代表,兩人在家基本沒有語言交流,偶爾說幾句話,就會爆發出濃烈的火藥味。後來,父親那瘦弱的身軀已經打不動身材日漸高大的兒子,但言語態度的傷害卻像刀子一樣,隨時戳在兒子心上……久而久之,兒子越來越少回家。
其實,兒子小時候也是在爸爸的肩頭長大的,高中前父子關係非常好。用媽媽的話說,「父子倆處得像哥們兒一樣」。但上了高中以後,兒子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加,對社會的認知及信息源也在不斷擴大,兩人逐漸有了分歧。再加上父親隨著年歲的增長,對兒子也有了「以禮相待」的要求,當他覺得「翅膀硬了」的兒子不再對自己百依百順時,父子關係開始惡化。
後來,還是媽媽不願意看兩人一直這麼相互「仇視」下去,勸兩人到心理諮詢師那裡聊聊。經過諮詢師的心理疏導後,兩人都認識到了問題所在,終於坐下來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父子之間的關係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在父子相處的過程中,作為父親,應該正確看待自己與兒子的關係。不要再信奉那種因循守舊的「父為子綱」的觀念,應該建立一種平等的父子關係,將兒子看成自己的朋友,看成一個男人來對待。不要動不動就以「父親」的身份來壓孩子,逼迫他做不喜歡的事情。另外,父親也不要因為望子成龍而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孩子的成長終究是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和志趣,懷著過高的期望值來培養孩子,只會讓父子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
作為兒子,要明白父子關係的特點,合理處理父子關係。當與父親出現不同的看法時,要心平氣和地和父親交流,不要固執己見。人無完人,父親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當父親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時,兒子不妨多給父親一些理解和尊重,在這個基礎上試著去和父親進行一些感情上的溝通,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得到父親積極的反饋,以此形成一種良好的父子關係。
父愛如山。父親,是對兒子關心最多,對兒子人生影響最大的人。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父子之間的關係,「無仇不父子」也能變成「無愛不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