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爸媽與大手子女
2024-10-11 16:23:01
作者: 王寧
艱苦樸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尤其是在老一輩的觀念中,這個道理幾乎是深入骨髓的。但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卻主張先享受,認為消費帶動經濟,「我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尤其是當年輕人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大手大腳的花錢行為和父母節儉的生活習慣,更是形成鮮明的對比。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自己活得青春無敵、過得光鮮亮麗,卻看不見身後默默供養的父母,他們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在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
案例一:
暑假到了,19歲的劉鵬說自己要和同學去日本玩。他媽不放心,再加上家庭條件也不怎麼好,自然是不願意的。但禁不住孩子的纏磨,最後還是答應了。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雖說劉鵬的家庭條件一般,剛上大學的他也沒有能力自己賺錢,但他卻有著揮金如土的本事。就拿他去日本旅行這件事來講吧,日本物價很高,一片哈密瓜就要人民幣三十元左右。而他在口渴時,從不會去買水喝,而是選擇買三片哈密瓜吃。
案例二:
22歲的王欣剛從大學畢業,家庭條件很一般,卻把日子過得很「高級」。比如她嫌公司提供的飯菜難吃,就每天中午出去下館子,下午還必定會訂一杯十幾塊錢的奶茶外賣。
她和朋友一起出去逛街,總會拉著朋友去吃人氣很高、價格也很昂貴的餐廳。和她旅遊,她對景區里各式物價虛高的食物和紀念品,向來都是瀟灑地買買買,花錢如流水。
朋友原本以為她必定家境殷實,直到有一次去她家裡,才知道她住在城郊的民房裡,房間老舊潮濕、又窄又小。當時,她的媽媽正穿著她高中時的校服外套,坐在家裡揀菜……
看到這兩個故事,忽然想起網絡上的一句話:「父母尚在苟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還有句段子是這樣說的:「我視金錢如糞土,爸媽視我如化糞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父母給孩子提供的零花錢也在水漲船高。甚至有不少家長認為,自己小時候日子過得不好,現在不能讓孩子再受窮。於是便無限度地溺愛孩子,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對孩子百依百順。殊不知,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建立起勞動和金錢的概念,自制力和計劃性又比較差,時間一長就不把錢當回事了,於是就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
孩子從小花錢沒有節制,慢慢地,就會習慣於花錢之後的滿足感。而在孩子的概念中,錢不過就是可以兌換物品的東西,他並不了解錢的真正意義和勞動的辛酸,也不容易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還有一些孩子虛榮心強,喜歡跟別人攀比,追求一些物質上的東西,花錢大手大腳,用這種方式來為自己掙面子,讓同學羨慕自己。一旦父母阻止孩子,就可能被孩子貼上「摳門」的標籤。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獨生子的「困惑」:
他是家中獨子,家裡條件也挺好,父親是一家工廠的管理層,母親也是國企高管,家庭年收入一百萬左右。父母因為職業關係很低調,但也會消費一些名牌手錶、服裝等。
但是,兩人對自己唯一的孩子卻非常「摳門」。比如他在讀大學的時候,父母還會對他消費的每一筆錢進行詢問,哪怕那筆消費額還不足五十元。他想換個手機,兩人就會告訴他「最近收益不好」「爸媽掙錢很累」……
因為父母的摳門,他經常買一件衣服就要和服務員為一個九九折商量半天,想要一輛自行車只能買輛二手的。而他的同學,即便是家境不怎樣的,平日裡都是花錢如流水,買輛一千多塊錢的自行車眼都不眨一下。
放暑假時,他發現回家的機票很便宜,就訂了。被父母知道後又是一頓口水戰,說明明火車票更便宜,為什麼一定要坐飛機,還讓他去把票退了。他覺得不可思議,就說氣話:「那你們花一千多塊錢的路費加油費開車來接我好了。」然後被母親罵神經病,並掛斷視頻電話。
他不明白,父母無論是對他們自己還是對別人都非常大方,感覺也不是那種很在乎錢的人。為什麼對他就這麼摳門?他們是什麼心理啊?
仔細想想,這對父母真的「摳門」嗎?其實,換個角度不難看出,這是父母在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的好習慣,讓孩子可以不依靠父母,用自己的手去開創新天地,不斷超越自我,從而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自己參加工作後就會明白,每分錢掙得都不容易,你也不會大手大腳地去奢侈消費。
另外,我們每個人都應懷著感恩的心,感謝自己的父母。他們養育我們是多麼不容易,從十月懷胎到牙牙學語再到現在成長的每一天,父母都在牽掛著我們。所以,即便是金錢觀與父母有不一致的地方,也要多體諒父母的不容易,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家庭關係會更和諧、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