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定律:應對發展中的短板
2024-10-11 16:21:34
作者: 心一
每一個人都希望獲得成功,都在努力追求達到自己所處領域內的卓越狀態。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多的因素都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和制約,但這些因素與結果的相關性和影響強度各有不同,有些因素是決定性因素,會決定結果的性質,以區分成功與失敗,而另一些因素則只是在程度上起著調節作用,並不改變結果的性質。
想要成為一個頂尖的銷售精英,就有必要了解究竟有哪些因素將會影響著銷售人員的發展,而且要弄清這些影響結果的因素究竟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叫作木桶定律。該定律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說的是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水桶,其價值在於其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
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謂是極為巧妙和別致的。這個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水桶」不僅可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也可象徵某一個員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徵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對於一個組織而言,真正決定組織是否成功的往往不是其優勢部分,而是其劣勢部分。對於個人而言,決定其發展速度和取得成就大小的,不是其最有優勢的一面,而是必需卻又最不擅長的那一塊短板。
看到這裡,也許有朋友會開始咂舌了,這麼簡單的道理誰都懂,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和不擅長的方面,根本就沒有可能把一個人打造成所有方面都是一樣的高度。
沒錯,如果以靜態的眼光機械地去理解木桶定律的話,確實這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無法對現實工作予以更進一步的指導意義。短板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存在著的,想要消除個人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短板,是個並不切合實際的理想狀態而已。筆者曾經和一位從事管理工作的朋友就木桶定律的動態應用進行過論證與探討,在這裡,我們要揭示給大家的,也正是如何用動態的策略去應對發展中客觀存在的短板。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應對發展短板的第一種策略是,首先確定目前的短板是否可以迴避。在現有目標和模式都不改變的情況下,如果作為阻礙和制約的短板並非既定模式下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塊起阻礙作用的短板拿掉,重新箍緊成一個新的木桶。這也正是為什麼人們總是在說「揚長避短」,而非「揚長補短」,因為避短比補短要容易得多,效率也要高得多。
對於個人發展而言,如果在既定模式下短板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那麼我們應對發展短板的第二個策略是考慮是否重新選擇和構建一種模式。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並非只有一種模式能夠成功。
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事實上和前文曾提及的藍海戰略是有類似之處的。藍海戰略以市場為導向,重新制定出企業戰略的特徵曲線,而應對個人發展的短板,我們也完全可以以自身現有的條件去重新勾畫出最優模式,也就是重新選擇適合自身的運行模式,而不是強迫自己必須按照現有的某一套模式去改變自我。
另外,所謂某些自身發展中的短板也並非一成不變的,優勢與劣勢能夠在重新選擇的過程中相互轉化。某一項特徵是否被看作是短板,都是在特定條件下才能被定義的。
例如,一個人生性外向,活潑好動,那麼假設他從事的是需要整天坐在座位上且不能發出太多聲響的工作,類似於筆者現在正在做的爬格子的工作,那麼他的這種性格特徵就是不折不扣的短板。但如果讓他從事聯繫客戶和市場開拓方面的工作,這種性格特徵又馬上會變成優勢所在,因為這種性格特徵對於銷售工作來說,是最好的內在動力。
那麼是不是所有面臨的發展短板都可以採用避短和繞轉的方式來處理呢?事實並非如此。成功路上的某些因素,是無論從事任何行業,無論採用任何模式都必須要具備的。比如對於成功所需要的那部分共性的優良品質特徵,再如對於做好銷售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以及已經被時間驗證過無數次的人類智慧結晶。如果是在這些方面存在著相對劣勢,那麼對於追求卓越的個人而言,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沉下心去「好好學習」,才能保證「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