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征程
2024-10-14 04:50:39
作者: (日)岡田武彥
嘉靖六年(1527)九月九日,王陽明從故鄉越地出發,直奔廣西省,踏上了他最後的征程。錢德洪和王龍溪也隨軍為王陽明送行,一直送到浙江省嚴灘。
王陽明一行沿錢塘江、富春江逆流而上,九月二十二日到達嚴州府桐廬縣富春山下桐江河畔的釣台。
前面提到,與王陽明、朱舜水、黃宗羲並稱為餘姚四賢人的後漢嚴子陵曾在此垂釣,釣魚的遺址建有釣台。王陽明經過此地時,吟詩《復過釣台》(《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並命人刻在驛亭的牆上。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憶昔過釣台,驅馳正軍旅。
十年今始來,復以兵戈起。
空山煙霧深,往跡如夢裡。
微雨林徑滑,肺病雙足胝。
仰瞻台上雲,俯濯台下水。
人生何碌碌?高尚當如此。
瘡痍念同胞,至人匪為己。
過門不遑入,憂勞豈得已!
滔滔良自傷,果哉末難矣!
王陽明為這首詩作跋,記錄了隨行者的姓名,有王龍溪、錢德洪、桐廬縣知縣沈元材、建德縣知縣楊思臣四人。
上述詩句開頭四句中有「昔過釣台」,王陽明為了將在宸濠之亂中俘虜的宸濠部下從南昌府城押解到杭州,交給武宗親征軍的張永,當時曾路過釣台。
詩中還有「十年今始來」,宸濠之亂發生在正德十四年(1519),這裡用的只是概數。此時,王陽明除了肺病惡化以外,雙腳還長了繭子,步行困難,令人心痛。儘管自己處於如此困難的境地,他仍然心繫天下蒼生。
詩中最後兩句,王陽明引用了隱者桀、溺嘲笑遊歷並遊說各國的孔子的話:「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論語·微子篇》)還引用了據說是孔子評價隱者的話:「果哉!末之難矣。」(《論語·憲問篇》)
他感嘆道:道之衰亂如同滔滔江水,令人傷心,如果放棄了世間之事,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正如他在前兩句中吟誦的那樣,聖人大禹為治理黃河,外出八年間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為自己,為國家憂勞也是不得已的。這幾句詩吐露了王陽明救世濟民的信念。
嚴灘問答
不久,王陽明一行沿東陽江,經金華府,到達浙江省衢州府西安縣。門人欒惠、王璣等數十人冒雨出迎。
王陽明吟詩一首,為《西安雨中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並示書院諸生》(《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
幾度西安道,江聲暮雨時。
機關鷗鳥破,蹤跡水雲疑。
仗鉞非吾事,傳經愧爾師。
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門期。
在這首詩中,王陽明感嘆現實與理想相反,自己以鷗為友的夢想破滅,迄今為止的事跡都是空虛的。又說自己不應該以兵馬為事,如果天真書院(杭州府城南)建成的話,想和錢德洪、王龍溪一起講學。錢德洪與王龍溪說要在天真建書院,兩人不斷地向王陽明講述其益處,王陽明此時給兩人寫了另外一首詩(《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表示讚許。
錢德洪與王龍溪到此就該與王陽明分別了。當時王陽明與王龍溪的對話後來被世人稱為「嚴灘問答」。王龍溪談論到佛教的實相和幻相,王陽明這樣說道:「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
這一說法雲遮霧罩,看上去有點像禪的問答那樣自相矛盾。而王龍溪則說:「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是本體上說功夫。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是功夫上說本體。」
王陽明回答說:「然也。」
當時在場的錢德洪未能充分理解這句話的主旨,之後經過數年修行,才確信本體與功夫合一。(《傳習錄》下卷)
在上述問答中,王陽明分別使用了兩次「有心」和「無心」。必須注意的是,前半部分的「心」與後半部分的「心」內涵不同。也就是說,前半部分的「心」指的是「本來的心」,即「本心」;而後半部分的「心」指的是「私心、人心」。因此,前半部分說的「本心」,有則為實,無則為幻,為保持「本心」,努力使其不喪失,便是「本體上說功夫」。相反,後半部分的「心」是「私心」,無則為實,有則為幻,努力去除「私心」,保持本心,便是「功夫上說本體」。
總之,這段問答講述的是本體即功夫、功夫即本體。也就是說,本體之中有功夫,功夫之中有本體,本體與功夫合一,與知行合一主旨相同。
換句話說,王陽明認為,既沒有無本體的功夫,也沒有無功夫的本體,本體總是在功夫中提高,功夫是本體的作用。他說的本體就是良知,功夫就是致良知,即發揮心之良知。
吟長生之誤
嘉靖六年九月二十五日,王陽明到達浙江省西部的常山縣,棄舟登岸,進入江西省。他作詩一首,為《長生》(《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
《王文成公全書》中收錄了二十一首「兩廣詩」,其中涉及良知的只有這一首《長生》。這首詩講述的是:王陽明年輕時求長生,即求神仙之道,中年時意識到錯誤,轉向聖學,領悟到了良知才是真道。
王陽明回到故鄉越地講學期間作了三十四首「居越詩」,這些詩的特色在於大多都論及陽明心學。由此可以看出,王陽明在領悟良知學以後,是多麼用心地去宣揚它。世間朱子學者越是批判他,他對自己的學說越發有信心,因此激發了他的救世豪情。
現將《長生》詩抄錄如下:
長生徒有慕,苦乏大藥資。
名山遍探歷,悠悠鬢生絲。
微軀一繫念,去道日遠而。
中歲忽有覺,九還乃在茲。
非爐亦非鼎,何坎復何離;
本無終始究,寧有死生期?
彼哉遊方士,詭辭反增疑;
紛然諸老翁,自傳困多歧。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我們需要特別留意最後四句。因為詩中講道,我們心中現存的良知是宇宙的根本,這才應該是吾師,我們不應當向聖人學習。這顯示了王陽明對良知的絕對信賴。因此,次年王陽明去世時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也是理所當然的。
順便提一下,詩中的「坎」與「離」都是《周易》中的卦名。「坎」為水卦,卦象是同卦上下相疊,表示雖然困難重重,踏踏實實地努力便可突破難關。「離」卦與「坎」卦正好陰陽相反,即象徵火的同卦上下重疊,表示要守中庸之道,養柔順之德,便可逢凶化吉。《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上經三十卦始於「乾」「坤」,終於「坎」「離」。
功夫只是簡易真切
王陽明從浙江省進入江西省後,從廣信府上饒縣再次登舟,沿上饒江和弋陽江西下。途中,徐樾、張士賢、桂等門人提出要拜見王陽明,王陽明則因為尚在征途,答應歸途相見。然而徐樾從廣信府貴溪縣跟隨王陽明的船隻直到靠近鄱陽湖的饒州府餘干縣,王陽明只好讓他到船上來說話。
嘉靖六年十月,王陽明從鄱陽湖沿贛江向南逆流而上,到達南昌府港口南浦。八年前南昌府曾是宸濠之亂的主戰場,王陽明在此留下了諸多回憶。南浦港的碼頭上擠滿了頭頂香爐前來歡迎的軍民,街道上也是水泄不通的人群。王陽明乘坐的轎子是從人群的頭頂上傳遞到南昌府官衙的。來官衙拜見王陽明的人絡繹不絕,官府只得安排這些人從東門進然後西門出,有很多人出去後又排隊進來。從上午八點左右開始,一直到下午兩點才結束,之後軍官又召開了正式的歡迎儀式。
翌日,王陽明拜謁孔廟後,在明倫堂講《大學》,堂內擠滿了聽眾,還有很多人擠不進去。唐堯臣(字廷俊)以前不相信陽明學,自從前一天出迎開始心動,拜見王陽明後驚嘆說:「三代後安得有此氣象耶!」他借給王陽明獻茶之機擠入明倫堂旁聽,從此不再懷疑陽明心學。唐堯臣此時拜師,後來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於杭州天真書院重刻《陽明先生文錄》和《傳習錄》。
此時王陽明作了一首詩,為《南浦道中》(《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
南浦重來夢裡行,當年鋒鏑尚心驚。
旌旗不動山河影,鼓角猶傳草木聲。
已喜閭閻多復業,獨憐饑饉未寬征。
迂疏何有甘棠惠,慚愧香燈父老迎!
意思是說,我(王陽明)來到宸濠之亂的戰場南浦,簡直像做夢一樣。回想起當時戰爭的情形,心潮起伏。山河中雖沒有旌旗搖曳,風吹草動的聲音卻讓人想起戰鼓與號角聲。當地的百姓恢復了日常的生息,這令人很高興,但是我(王陽明)又擔憂饑饉與繁重的苛稅。周召公施行善政,受百姓愛戴,他辦公之地的棠梨樹都得到了保護。我是個愚笨的人,本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看到這麼多父老鄉親頂香出迎,實在是愧不敢當。
王陽明從南昌府沿贛江逆流南下,到達吉安府。此地與王陽明淵源頗深。宸濠之亂爆發時,王陽明在此地指揮,又在此地舉兵討伐宸濠,之前從流放之地龍場被釋放後,受命擔任廬陵縣知縣。三百多門人出迎,並將他引領到吉安北鄰的名勝螺川驛站。
因為時間有限,王陽明站立講學,他講道:「堯、舜生知安行的聖人,猶兢兢業業,用困勉的功夫。吾儕以困勉的資質,而悠悠蕩蕩,坐享生知安行的成功,豈不誤己誤人?」又說:「良知之妙,真是『周流六虛,變通不居』。若假以文過飾非,為害大矣。」(《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四《年譜三》)臨別時又說:「功夫只是簡易真切,愈真切,愈簡易;愈簡易,愈真切。」王陽明如此論述良知學的簡易,簡易之學到了王陽明這裡已經達到極致。王陽明此時寫下了書信《寄安福諸同志》(《王文成公全書》卷六),上一段話便記錄在書信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