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只是個真誠惻怛

2024-10-14 04:50:42 作者: (日)岡田武彥

  王陽明從江西省吉安府沿贛江繼續南下,經贛州府到達南安府。這一帶是王陽明「三征」中的第一征,即討伐南贛賊匪時的主戰場。他在南安府下船,翻越與廣東省交界處的梅嶺(大庾嶺)關,進入廣東省南雄府地界。估計王陽明是乘轎子翻越梅嶺關的,因為他的病體已無法支撐他步行。即便現在,仍有人乘坐轎子翻越此地。

  當時,王陽明給留在家中的嗣子正憲寫了一封家政訓誡的書信《寄正憲男手墨二卷》(《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六),信中記載,王陽明翻越梅嶺關是在嘉靖六年(1527)十一月七日。

  梅嶺關以南的嶺南之地,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蠻人居住的地方。唐代名僧慧能曾作偈與神秀辯「明鏡」論,他第一次來到湖廣省黃梅縣的東林寺,拜見五祖弘忍大師時,兩人有如下對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

  弘忍問:「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慧能答道:「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弘忍說:「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慧能回答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弘忍聽了慧能的話啞口無言,知道他有過人之處,想多和他交談,因為周圍有其他弟子,不便多言,於是讓他和其他弟子一起勞作。後來通過「明鏡」論的偈子,弘忍認定慧能可以繼承法統。

  據上述給正憲的書信可知,王陽明此時已經來到三水(廣東省廣州府三水縣),再過幾天就能到達廣西省。信中也記載了王陽明當時的病情:肺病引起的咳嗽遲遲不愈,但是也無大礙,一路上也算平安。他還問到親生兒子正聰的生活起居。正聰當時還是一個兩歲的幼兒,王陽明將對他的教育委託給門人魏廷豹。嗣子正憲是王陽明正德十年(1515)領養,此時已經是二十歲的青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後來王陽明從任職地廣西省又給正憲寫了一封家訓書信《寄正憲男手墨二卷》(《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六)。

  在第一卷中,他簡潔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如下寫道:「吾平日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誠愛惻怛處,便是仁,無誠愛惻怛,亦無良知可致。」

  王陽明認為,致良知,最重要的是先要有萬物一體之仁,即對所有人的誠愛惻怛之愛心,也就是說對人要有誠意,要有憐憫之心。

  如前所述,誠意貫穿了王陽明的整個思想,到王陽明晚年,「誠意」說成為一種重視誠愛惻怛之情意的思想。

  嘉靖五年(1526),王陽明在寄給浙江省參政朱應周的《南岡說》中寫道:「夫天地之道,誠焉而已耳;聖人之學,誠焉而已耳。」(《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四)

  關於誠,《中庸》中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孟子》中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孟子·離婁章句上》)王陽明關於誠的說法雖然秉承了先賢的教誨,但他已將誠發展為自己思想體系的一部分。

  這封「手墨」後來被收錄進《王文成公全書》時,陳九川在跋文中這樣寫道:「至『致良知』三字,乃先師平素教人不倦者。雲『誠愛惻怛之心即是致良知』,此晚年所以告門人者,僅見一二於全集中,至為緊要。乃於家書中及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