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效應:增加與客戶的交往次數
2024-10-11 13:53:25
作者: 厲鋮
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所中學選取了一個班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他在黑板上不起眼的角落裡寫下了一些奇怪的英文單詞。這個班的學生每天到校時,都會瞥見那些寫在黑板角落裡的奇怪的英文單詞。這些單詞顯然不是即將要學的課文中的一部分,但它們已作為班級背景的不顯眼的一部分被接受了。
班上學生沒發現這些單詞以一種有條理的方式改變著——一些單詞只出現過一次,而一些卻出現了25次之多。期末時,這個班上的學生接到一份問卷,要求對一個單詞表的滿意度進行評估,列在表中的是曾出現在黑板角落裡的所有單詞。
統計結果表明:一個單詞在黑板上出現得越頻繁,它的滿意率就越高。
心理學家有關單詞的這個研究證明了曝光效應的存在,即某個刺激的重複呈現會增加這個刺激的評估正向性。與「熟悉產生厭惡」的傳統觀念相反,實驗表明某個事物呈現次數越多,人們越可能喜歡它。
曝光效應不僅使人們對經常見到的單詞的喜愛程度增加,在人際交往中,曝光效應也同樣適用。這就是說,隨著交往次數的增加,人們之間越容易形成重要的關係。一般來說,交往的頻率越高,刺激對方的機會越多,「重複呈現」的次數越多,越容易形成密切的關係。
兩個人從不相識到相識再到關係密切,交往的頻率往往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沒有一定的交往,像俗話所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那樣,則情感、友誼就無法建立。當所有其他因素一樣時,一個人在另一個人面前出現的次數越多,對那個人的吸引力就越大,這種現象常發生在看到某人照片,聽到某人名字之時。
在人際交往中,要得到別人的喜歡,就得讓別人熟悉你,而熟識程度是與交往次數直接相關的。交往次數越多,心理上的距離越近,越容易產生共同的經驗,取得彼此了解的機會,更容易建立友誼,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例如教師和學生、領導和秘書等,由於工作的需要,交往的次數多,所以更容易建立親近的人際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扎瓊克在1968年進行了交往次數與人際吸引的實驗研究。他將貝斯不認識的12張照片,按概率分為6組,每組2張,按以下方式展示給貝斯:第一組2張只看1次,第二組2張看2次,第三組2張看5次,第四組2張看10次,第五組2張看25次,第六組2張從未看過。
在貝斯看完全部照片後,另加從未看過的第六組照片,要求貝斯按自己喜歡的程度將照片排序。結果發現一種極明顯的現象:照片被看的次數越多,被選擇排在最前面的機會也越多。由此可見,簡單的呈現確實會增加吸引力,彼此接近、常常見面的確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不是絕對的,我們應該承認交往的次數和頻率對吸引的作用,但是不能過分誇大其對交往的作用。俗話說:距離產生美,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個度的問題。有些心理學家孤立地把研究重點放在交往的次數上,過分注重交往的形式,而忽略了人們之間交往的內容、交往的性質,這是不恰當的。實際上,交往次數和頻率並不能給我們帶來預想的結果,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