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重點:不是孩子沒主見,就怕家長太強勢
2024-10-13 15:36:48
作者: 朱凌,常清
觀察自然萬象,我們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真理:只有自由的土壤才能培養出天地間的強者。為了自由,狼寧願去搏殺,在險象環生的環境中生活。也正是因為這樣,狼才成了動物中的強者。同樣的道理,如果父母想把孩子培養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就應該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而不應該隨便插手他們可以獨立解決的生活中或者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父母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自由,如果他們需要,自然會主動求助的。在孩子不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父母主動去干涉孩子的事務,雖說是出於善意,也可能給孩子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11歲的海倫是一家夏令營的輔導員助手。她為人既公正又熱情,而且待人細緻周到。對於海倫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海倫的媽媽向來都很放心。
不過,有一天,媽媽忽然接到了海倫的電話。說了幾句話之後,媽媽明顯地感覺到海倫的情緒有些低落。
「親愛的,你不高興嗎?」媽媽問道。
「媽媽,之前的輔導員走了,新來的輔導員很粗魯,對待我們的工作很苛刻。」
「她對你也很粗魯嗎?」
「今天早上,我召集隊員集合的時間有些晚,她竟然當著全隊人的面,將我訓斥一番,我覺得很沒面子。」
海倫說到這裡,在電話中忍不住哭了。媽媽特別難過:「她這樣做不對,我現在馬上給你們學校的領導打電話,我要提意見。或者我們乾脆辭掉這份工作,回家來吧。」
媽媽心疼女兒,這無可厚非。但是,海倫的媽媽在海倫面前直接批評輔導員,會讓海倫更加認為自己是委屈的。輔導員在她心中的形象會進一步惡化,更加不利於她們今後的工作開展。其實,海倫本身有工作失誤的地方,但媽媽這樣偏袒的話會讓海倫無法發現自己的錯誤,不利於海倫的成長。
孩子和周圍人的關係如何,最終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處理。如果家長介入其中,就會剝奪孩子處理問題的權利,讓孩子失去一次成長的機會。當然,這不是說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父母就要不管不顧,而是說父母不能過多地干涉。父母要做的就是,稍稍地引導一下孩子,把最重要的一步留給孩子來決定。
如果海倫的媽媽換一種說法,事情的結果會不會更好呢?比如,媽媽說:「親愛的,我能理解你。你現在一定很難過,但願同媽媽談一談能讓你心裡舒服一些。」接下來,媽媽要做的就是幫助海倫分析整個事件的全過程,讓海倫能意識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職。「輔導員老師估計是比較粗魯,不過我覺得,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相處,也是你參加這項服務的目的之一。如果你能想辦法與輔導員的關係處得融洽一些,那麼對你今後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你覺得呢?」這樣的話說出來,就會轉變海倫先前的抱怨情緒,給她留下思考和發展的空間。
16歲的菲爾跟著老師參加周末的滑雪旅行,到達車站後他才發現自己忘了帶父母的同意書。老師拒絕沒有父母同意書的菲爾參加。於是,菲爾不得不回家去取。當他回到家時,對媽媽說:「媽媽,如果你不開車送我去佛蒙特,你就會損失你付的100美元。」
「菲爾,」媽媽說,「我知道你很想去,我也希望能幫你,但是你知道的,讓我開車送你去是不可能的。」
「我該怎麼辦?」菲爾嘀咕道。
「有沒有想過乘公共汽車去?」媽媽建議說。
「不,因為我必須要換乘好多趟車。」菲爾回答。
「我明白了,你已經決定不乘公共汽車。」媽媽平靜地說道。
菲爾接著又嘟囔了幾分鐘,然後就離開了房間。當他回來時,他說他已經找到一輛公共汽車可以直接到達山區,無須轉車。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漢。」這句話詼諧地道出一條人生的至理名言:獨立對於男孩子來說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在上面的例子中,媽媽幫助菲爾把情緒轉到解決問題上來。結果,菲爾沒有把時間浪費在責備和自責上,而是積極尋找解決難題的辦法。事情的順利解決也使他覺得自己是一個能幹的、負責任的人。
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家長應當允許孩子有機會接觸生活的各個方面,並且學會如何來應付它們,而不是將他們與現實隔離開來。所以,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狀況時,家長要引導他們,而不是干涉他們,這樣才能夠使孩子獲得充分的成長,而不是被社會現實隔離。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人生的風雨中獨當一面。可是,如果父母不給孩子經歷風雨的機會,不給孩子獨立面對社會的自由,那孩子如何成長呢?
愛孩子,不是要成為他們的護身符、保護傘,而應該通過培養和引導,讓他們成為獨立、堅強的男子漢!愛孩子,就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自由。放手,讓孩子自由地飛翔,才是真正的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