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三國歸晉
2024-10-11 12:21:18
作者: 舊時艷陽
咸寧六年(280)三月,東吳丞相張悌等人渡過長江,包圍了王渾的部將都尉張喬。當時張喬手下只有七千人,他關閉了營壘請求投降。諸葛靚想把他們都殺了,張悌勸阻道:「強敵還在後面,不要做這種無謂的事情,再說殺降兵降將也不吉利。」諸葛靚道:「這些人只是假裝投降拖延時間罷了,此時不除掉定有後患。」張悌不聽,仍舊接受了降書,並命張喬部隊就地駐紮。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張悌大軍繼續前進,不久遭遇了晉朝的揚州刺史周浚率領的部隊,兩軍列隊對峙。東吳大將沈瑩親自領精銳敢死隊員五千人,對晉軍發動猛烈衝鋒,一連三次,但晉軍頑強地頂住了攻擊,巋然不動。沈瑩一看晉軍防守有方,一時攻不下來,而此時東吳士兵已經士氣低落,軍容不整,無奈只得後退。晉將軍薛勝、蔣班瞅準時機反攻過來,吳軍抵擋不住,潰不成軍,四散奔逃,無論沈瑩怎么喝止都沒有用。這時,假降的張喬又從背後殺過來,在板橋(今江蘇南京市江寧區)大破吳軍,斬首無數。
諸葛靚帶了幾百名親兵逃走,走了一段沒有看見張悌,便派人去接應。不想前去接應的人見到張悌後,張悌不肯走,諸葛靚又親自去接他,張悌還是不走。諸葛靚著急道:「存亡自有天數,非一人之力,為什麼你非要求死呢?」張悌流淚說道:「仲思(諸葛靚的字),今天是我為國殉難的日子。我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被你家丞相(指諸葛瑾)賞識提拔。我常常怕我死得沒有意義,辜負了先賢的知遇之恩,現在我能以身報國,還有什麼可遺憾的!」諸葛靚再三想拉他走,還是拉不動,只好流淚與他辭別。走出一百多步遠,諸葛靚回過頭再看張悌時,他已經被晉軍亂刃殺死。這一仗,包括孫震、沈瑩等將領在內的七千八百人全部被殺。
丞相被殺,東吳舉國震動,一片譁然。
當初,司馬炎下詔命王濬攻下建平郡時,要他接受杜預的節制調度,攻打建業時,則要他接受王渾的節制調度。王濬艦隊挺進西陵,杜預寫信對他說:「你已經摧毀了敵人的要塞,應立即直取建業,把吳人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然後班師回京,這是曠世奇功。」王濬見信後非常高興,把杜預的信派人呈送給司馬炎。
揚州別駕(輔佐刺史的官)何惲對刺史周浚說:「張悌率領的東吳主力已經被殲滅,現在王濬也攻下了武昌,正乘勝前進,東吳敗跡顯露。我建議我們應當立即領兵渡江,直指建業,到時候就可以不戰而勝,捉拿孫皓。」周浚讚賞何惲的計謀,讓他去報告安東將軍王渾。何惲說:「王渾不懂得把握戰機,謹小慎微,所以他肯定不會聽從我們的意見。」周浚堅持要向王渾稟告,王渾的回答果然不出意料:「我接到的皇帝命令,只是讓我駐紮在長江以北,以便抗擊吳軍,並沒有讓我輕易進兵。而且陛下命令王濬接受我的調度,你們應該馬上準備好船艦,等到王濬到來,再一起進發。」何惲說道:「王濬遠征萬里,屢破強敵,離建立奇功只差最後一步,卻來受您的節制,這樣的事情聞所未聞。況且您為上將,應該相機而動,不能事事都等著皇帝命令。現在渡江,完全有把握取勝,如果坐失戰機,反而徒留遺憾。」王渾仍不肯接受建議。
王濬的艦隊從武昌順著長江直接向建業進逼,孫皓派遣游擊將軍張象率領舟師一萬人抵抗,但張象已經被嚇破了膽,看見王濬的旌旗後就投降了。這時候,江中布滿了身披鎧甲的王濬士兵,他們鎧明甲亮,旌旗招展,聲勢威猛,東吳人民驚恐不已。
王濬等幾路晉朝兵馬都在向建業推進。孫皓一看大勢已去,與其被屠殺滅族,不如主動投降,於是他採用光祿勛薛瑩、中書令胡沖等人的計謀,分別派遣使者向王渾、王浚、司馬伷奉上書信請求投降,印璽則送到琅琊王司馬伷手裡。
三月十五日,王濬的艦船抵達三山,王渾派信使邀請王濬過來議事,要求他暫停前進。王濬的艦船部隊正乘風破浪直逼建業,他回復王渾說:「船正順風而行,根本停不下來。」當天,王濬的八萬精兵乘著相連百里的戰船,伴隨著震天響的擂鼓聲、吶喊聲進入了石頭城(建業西北)。孫皓脫光上身,雙手綁在背後,抬著棺材到王濬軍營投降。王濬命人為孫皓鬆了綁,燒了棺材,請他進大營相見。
從公元195年孫策創立江東大業,到孫皓出降的這一年,孫家在江東的統治共延續了八十五年。王濬接收了吳的地圖和戶籍冊,共計四州(交州、廣州、揚州、荊州)四十三郡,五十二萬三千戶,男女老幼共二百三十萬,士兵二十三萬名。
對於這段歷史,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云:「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洛陽得到孫皓投降的消息後,萬民沸騰,大家都湧上街頭敲鑼打鼓地慶祝,城內熱鬧非凡。文武百官穿戴整齊到金鑾寶殿向晉武帝司馬炎道賀,司馬炎手拿酒杯,眼含熱淚,感慨萬千。這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羊祜,他對群臣說:「這應該歸功於羊祜啊!」
咸寧六年(280)四月二十八日,司馬炎封孫皓為歸命侯。四月二十九日,改年號為「太康」,這一年就是太康元年了。
古代皇帝有的喜歡改年號,讓我們後人不勝其煩,比如劉禪改了四個年號,孫皓改了八個年號。歷史上改年號最多的是唐朝的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三年,改了十四次年號。而最讓人省心的還是清朝的康熙,一個年號用了六十一年。
面對這樣一件大喜事,司馬炎特批全國人民不用勞動,大吃大喝歡慶五天。為什麼是五天?大概和五行有關吧。他派使節到東吳舊地進行安撫,廢除東吳時期苛政,一切精簡行事。原東吳的刺史、太守以下官員,均可原職不動。
琅琊王司馬伷派人「護送」孫皓和一班東吳皇族前往晉朝首府洛陽,於五月一日抵達。孫皓和前太子孫瑾把泥塗到頭上,把雙手綁在身後,來到東陽門。司馬炎派謁者(負責皇家禮儀的官員)解開他們的繩索,賜給孫皓衣服、車輛以及農田三十頃(三千畝),許諾每年給他穀米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絲綿五百斤;任命孫瑾為中郎,其他封親王的皇子都為郎中;原將領和東吳名士都予以擢升;孫姓皇族和孫皓一同來到洛陽的,免除田賦捐稅十年;江南人民免除田賦捐稅二十年。
五月四日,晉武帝司馬炎出席在金鑾寶殿上舉行的受降儀式,參加儀式的還有晉朝的文武百官、鄰國使者和國子學學生等。
司馬炎宣孫皓和隨行的高級官員上殿。孫皓登上大殿,跪倒向司馬炎叩頭,司馬炎對孫皓說道:「朕設的這個座位已等待你很久了。」孫皓回答說:「我在南方,也設了座位等待陛下。」司馬炎讓孫皓平身。
賈充問孫皓:「聽說你在南方,喜歡挖人的眼珠,剝人的臉皮,這是哪一等級的刑罰?」孫皓回答:「為人臣子的殺了他的君王,或是邪惡不忠之徒,就應處以這種刑罰。」當年賈充命成濟殺死魏帝曹髦,此時知道這是在諷刺他,非常羞愧,臉一紅,瞬間沉默了,而孫皓面無愧色。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漢靈帝光和七年(184)黃巾大起義開始算起,到本年(280),時間已經過去近百年,中國重歸統一,西晉也成為中國古代史上九個大一統的王朝之一。它的領土東到朝鮮中部,西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南到越南中部,北到瀚海沙漠群。西晉統一全國時候的人口總數約是七百六十七萬,而東漢桓帝永壽三年(157)的人口數是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從數字上可以看到,自東漢末年國家戰亂以來到西晉再次統一全國的近百年時間裡,人口經歷了巨大的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