叄 危機潛藏 第二十四節 爭功
2024-10-11 12:21:21
作者: 舊時艷陽
王濬進入建業的第二天,王渾才渡過長江。因為王濬不聽他的調度,不等他來就先接受了孫皓投降,王渾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他怒火中燒,向司馬炎上奏歷數王濬罪狀。王濬的別駕何攀勸王濬把孫皓送到了王渾處,事情才有所緩解。
但沒過多久,王渾又要上奏,請朝廷治王濬的罪,揚州刺史周浚勸他他不聽,繼續上書司馬炎說王濬違反詔命,不服從命令,還捏造事實誣告王濬。
王渾和司馬家關係特殊,他老爹王昶(chǎng)是由司馬懿推薦到曹魏任職的,後來官居司空,王渾的兒子王濟和司馬炎的女兒常山公主又是夫妻,所以王渾家在朝廷樹大根深。王濬在朝中卻沒有什麼勢力,沒有人替他說話,於是有關部門就上奏皇帝,請求用囚車把王濬押解回京問罪。但司馬炎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王渾嫉妒王濬搶了頭功,於是只是不痛不癢地責備了王濬,並沒有治罪於他。
王濬也不會坐以待斃,他上書為自己申辯:「我於三月十五日到達三山的時候,王渾的軍隊駐紮在長江北岸,王渾寫信讓我去他那裡商議事情,沒有提及我應當受他節制的意思。當時我的水軍正順風航行,沒有辦法調轉船頭。我在中午時到達建業,黃昏時分才接到受王渾節制的虎符,他命我於次日率部隊回師去包圍石頭城,又命我立即遞交巴蜀軍隊和鎮南軍隊的名冊。那時我認為孫皓已經投降,沒有必要再去包圍石頭城,另外因為將士眾多,全部登記造冊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而且這也不是眼下最緊迫的事情。江北的部隊不了解建業虛實,不及早渡江來捉拿孫皓,是他自己的失誤造成的。我首先得到孫皓,沒料到會遭到嫉妒與怨恨。臣愚魯地認為:假如有利於國家,無論生死都要盡全力。如果顧慮別人的猜忌懷疑就逃避責任不做事,以此避免可能受到的處罰,是自私自保的,實在不是君主與國家之福。臣一片赤誠之心,望陛下明察!」
王渾又向司馬炎遞上周浚的書信,說:「王濬軍隊搜颳了吳國的不少奇珍異寶。」又指控道:「王濬的牙門將李高放火燒了孫皓的宮殿!」
王濬只能又上書申辯:「我身單勢孤,與勢力強大的豪門結下了仇怨。如果是冒犯了君王還可能挽回,但要是得罪了權貴,災禍就難以預料了。據前吳國中郎將孔攄說,二月武昌失守的時候,孫皓巡視石頭城回到建業,左右侍從都揮舞著刀大呼:『正要為了陛下去決一死戰!』孫皓非常高興,就把他的金銀財寶全都拿出來賜給了這些人。然而這些小人得了值錢的東西就飛快地溜走了,孫皓見狀非常恐懼,這才準備投降請罪。然而孫皓派出的使者剛離開,他手下的人就開始搶奪財物,掠奪孫皓的妻妾,放火燒了宮殿,孫皓抱頭鼠竄,唯恐逃之不及。我到那裡時,才派參軍把火撲滅。周浚第一個進入孫皓的宮殿,王渾又第一個登上扣押孫皓的船,我進去和我所見到的,全都在他們之後。我進去的時候,孫皓的宮裡連個可以坐的蓆子都沒有,假如真有遺留下來的珍貴之物,也是周浚與王渾先得到了。周浚等人說我聚集蜀人,不及時把孫皓送去,是想謀反。他們還挑撥吳人,說我要把他們都殺了,把他們的妻子兒女都抓走,希望吳人作亂,以發泄他們的私恨。像謀反這種大逆不道的罪名,他們尚且用來加到我的頭上,其他的誹謗與誣陷就更不用提了。今年平定了吳國,是國家大喜的日子,但是對於我個人來說,卻蒙受了不白之冤。」
王濬到了京師洛陽後,有關部門仍不肯放過他,說他違抗詔命,極不恭敬,請求把他交付廷尉依法治罪。司馬炎不准。他們又上書,說王濬在赦免了吳人之後還放火燒了吳人一百三十五艘船,應立即下令把他交付延尉調查。司馬炎又下令,不准調查王濬。
王渾與王濬爭功不已,司馬炎便命令守廷尉劉頌來調查評定。劉頌評定王渾立了上功,王濬是中功。司馬炎認為劉頌判定不合理,明顯偏袒王渾,就把他降職為京兆(今陝西西安市)太守。
咸寧六年(280)五月,司馬炎大封有功之臣:增加賈充封邑八千戶;任命王濬為輔國大將軍,封襄陽縣侯;封杜預為當陽縣侯;封王戎為安豐縣侯;琅琊王司馬伷的兩個兒子被封為亭侯;京陵侯王渾晉升公爵;關內侯張華晉封為廣武縣侯;其餘各位將領以及公卿大臣以下的官吏,受到的賞賜各不相同。司馬炎還派人到羊祜廟裡,向他的塑像宣讀了平滅東吳的告書,又封羊祜的夫人夏侯氏為萬歲鄉君,食邑五千戶。
王濬覺得自己立下頭功,卻遭到了王渾黨羽的打擊,因此極其鬱悶,每次晉見司馬炎的時候,都要陳述他戰鬥的辛苦以及自己被冤屈的情況,有時候忍不住悲憤之情,甚至會拂袖而去。司馬炎脾氣好,總是寬容他,原諒他。
益州護軍范通對王濬說:「你的功勞確實很大,但遺憾的是,你做的事並非盡善盡美。你勝利回京之後,應當脫下戎裝,閉門謝客,嘴裡不談平吳之事。如果有人問到平吳的事情,你就要說:『這是陛下的聖明,是各位將帥共同努力的結果,我這個老頭子又能有多大貢獻?』藺相如就是用這個辦法把廉頗降住了,王渾聽到後他能不慚愧嗎?」
王濬說:「我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我吸取了鄧艾事件的教訓,總怕惹禍上身,所以要竭力爭辯,但是我最終也不能放開這件事,還是我的心量不夠大啊。」
博士秦秀等人一起上書,替王濬叫屈,認為對他的封賞不夠。司馬炎於是又授予王濬鎮軍大將軍的官職,加任散騎常侍,兼後軍將軍。
王濬沒有再和王渾發生什麼衝突。他此後錦衣玉食,奢侈縱樂,注重安逸享受。他向朝廷推薦的人也多是巴蜀人,表示不遺忘故舊。後來王濬又轉任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授特進(上朝時候位置僅次三公)。
到太康六年(285)的時候,王濬去世,年八十歲,諡號「武」,葬於柏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