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三都

2024-10-14 15:24:25 作者: 烽武野

  三桓把陽虎趕走了,然而他們並沒有迎來一個美好的明天。三桓坐了下來,痛定思痛。

  三桓曾經號稱魯國三巨頭,國內從無對手,從來不知道低調是怎麼寫的,字典里只有狂妄兩個字,哪個國君要是不聽話,直接被趕走,讓他浪跡天涯、杳無音訊。歷代魯國國君面對囂張的三桓時,都會懷疑人生,覺得他們三家才是真正的老闆。

  可現在為啥三桓被家臣陽虎欺負到這般地步,不知所措?曾經的魯國老大,差點就被一鍋端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三桓發生如此巨變?問題就出在三家的主基地上。

  季孫氏的主基地是費邑;叔孫氏的主基地是郈(hòu)邑;孟孫氏的主基地是郕邑。

  雖然陽虎被趕走了,可是三家的主基地卻都被邑宰霸占了。三桓就像玩「即時戰略」遊戲一樣,主基地被人占了,遊戲直接結束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三桓表面風光,可混到現在實在是太失敗了,產權屬於自己的封地,自己卻沒有使用權、居住權,封地都被邑宰霸占著,自己只能在首都曲阜裸官過日子。

  怎麼辦?

  孟懿子提議,讓自己的老師孔子出山,幫大家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於是三桓去找當時的魯國國君魯定公,請孔子出山。

  魯定公是被趕走的魯昭公的弟弟。國君與三桓都是弱勢群體,都希望孔子出山,打破魯國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

  公元前500年,孔子正式出山,擔任大司寇(司法部部長)。闊別魯國政壇十幾年的孔子,一出山就不得了,在齊魯夾谷之會,通過外交手段從只吃不吐的齊國嘴裡要回了原本屬於魯國的土地。

  公元前498年,孔子要執行自己醞釀已久的拆牆計劃,史稱「墮三都」。

  按照周禮,大夫封地的城牆尺寸要比國都的城牆小,而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大夫們拼命修自家封地的城牆,三桓的費邑、郈邑、郕邑的城牆都遠高於首都曲阜的城牆。春秋那時的軍隊缺乏專業的攻堅設備,很難攻下這麼高的城牆,況且三座城都已經脫離了三桓的控制,是魯國的三顆定時炸彈。

  拆除三桓封地的城牆,既削弱了三桓的勢力,也打擊了囂張沖天的家臣,最終得利最多的就是魯國國君。

  面對這些擅自加高加寬的違章建築,孔子找來了產權人——三桓,召開了動員會議。

  孔子在會上宣傳了拆遷政策:「早拆早受益,晚拆晚受益,不拆不受益。」

  三桓心想,反正這三座城自己也管不了,還不如讓孔子拆了,自己好趁機奪回屬於自己的不動產。三桓旗幟鮮明地表示,百分百配合政府的工作,什麼補償款、安置費都不要。

  孔子親自擔任拆遷辦主任,指揮國君手下的士兵開始了拆牆工作。

  第一個主動要求拆牆的是叔孫氏,在叔孫氏的帶領下,孔子成功拆除了郈邑的城牆,並趕走了邑宰。

  拆牆工作取得開門紅後,季孫氏主動要求把費邑的城牆強拆了,然而一場大規模的暴力抗拆事件爆發了。

  費邑的邑宰正是當年和陽虎一起造反的公山不狃。為了做好拆牆的說服工作,讓公山不狃認識到強占他人不動產是一種不法行徑,孔子安排了子路擔任季孫氏的家宰,讓子路以家宰的身份勸說公山不狃配合拆牆工作。

  費邑是季孫氏苦心經營上百年的主基地,裡面兵多糧廣,實力超過魯國任何一個城市。公山不狃才不傻,費邑就是自己的地盤,把城牆拆了,相當於歡迎原來的主人季孫氏入住。

  於是公山不狃先下手為強,帶著費邑的兵,向首都曲阜發動偷襲。偷襲很順利,直接攻破曲阜的城牆。還是季孫氏的府邸堅固,魯定公與三桓躲在季孫氏家裡的堡壘中,等待救援。

  拆遷辦主任孔子雖是個知識分子,但他不是一個書呆子,早就料到會出現暴力抗拆的違法事件,所以他提前做好了準備。他帶著拆遷隊伍放下鏟子與錘子,拿起武器,回師救援曲阜。

  孔子帶領國君的親兵在曲阜主場迎戰叛軍,三下五除二就平定了叛亂,公山不狃不得不像陽虎一樣亡命天涯。

  得勝後的孔子,在季桓子的帶領下,把費邑的城牆強拆了,費邑再次回到季孫氏的手中。

  三桓拆了兩桓,還剩一桓,那就是孟孫氏的郕邑,可是到了郕邑卻拆不動了。

  郕邑在魯國最北邊,緊靠齊國,它既是孟孫氏的主基地,也是對抗齊國入侵的軍事重鎮。如果把郕邑的城牆拆了,齊國將會輕而易舉地占領郕邑,進而威脅魯國腹地。

  更重要的是,郕邑的邑宰正是當年挫敗陽虎叛亂,拯救三桓的公斂處父。公斂處父雖然在郕邑里飛揚跋扈,但是面對孟孫氏的命令,還是老老實實地執行。郕邑的主要控制權仍在孟孫氏手裡,而不是在邑宰手裡。孟孫氏才不會傻到把家城牆拆了,讓齊國軍隊與國君的軍隊來去自由。

  可這些理由並不是城牆拆不動的主要原因,深層次的原因是,孟孫氏的族長孟懿子與孔子是師生關係。

  孔子討厭三桓沒錯,但是他老人家討厭的是三桓藐視國君,凌駕於國君之上的行為。如果三桓能改過自新,還是好同志,畢竟三桓的職位、封地都是合法的。

  三桓里勢力最大的是季孫氏,最不聽話的也是季孫氏。陽虎被趕走後,季孫氏就是孔子的最大敵人。

  孔子是一個底層貴族出身的人,在魯國朝堂沒有任何根基。一沒封地、二沒私卒,而政治博弈需要實力,單打獨鬥是贏不了的,他必須要找一個強有力的靠山。

  學生孟懿子就是孔子的靠山。讓孔子把自己靠山家的城牆拆了,削弱自己的靠山,就是削弱自己,孔子才不傻。因此哪怕後來魯定公派兵圍了郕邑,孟孫氏的城牆照樣拆不了。

  孔子在魯國政壇混得順風順水,平定了家臣之亂,三桓也老實了。

  魯定公為了感謝孔子,讓孔子代理國相一職。五十四歲的孔子聽到任命一陣狂喜,只要領導幹部的試用期一過,他就轉正當國相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光宗耀祖。

  孔子狂喜的表現被他的學生看到了。這個學生叫什麼名字,史書里沒有記載。可這個學生說的話,卻是肺腑之言。

  學生:「君子大難臨頭不恐懼,大福將至不喜形於色!」

  孔子聽完後,完全沒當回事,說道:「還有一句話,『身居高位禮賢下士而自得其樂』!」

  孔子卻不知道,命運總愛與人開玩笑,當一個人在命運最高峰狂笑時,下一刻迎接他的就是跌入低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