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誅

2024-10-14 15:24:28 作者: 烽武野

  就在孔子代理國相沒幾日,在魯國的大街上,突然一群官兵將一具屍首扔在大街上,並且不讓人收屍,要暴屍數日。

  吃瓜群眾很快圍了上來,他們對著屍體指指點點時,一聲驚叫從人群里傳了出來:「是少正卯。」

  人群開始騷動了,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很多人仔細一看,果然是少正卯。

  少正卯跟孔子都是同時代開私學的民辦教師,少正是他曾經擔任的官職,卯是他的名。按照級別大小,也算是高級幹部。少正卯當過一段時間的領導幹部,後來不幹了,就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了。

  教育市場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據說少正卯講課很好,是個明星老師。很多孔子的徒弟跑去少正卯那裡聽課,這讓孔子的臉掛不住了。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更讓孔子生氣的是,少正卯講的學說都是和孔子完全相反的,甚至有的學說在孔子看來是異端邪說。

  孔子心想:必須要搶占年輕人的思想陣地,決不能讓邪惡的思想腐蝕他們的靈魂,我要拯救他們。

  於是在孔子擔任國相之後不久,利用職務之便處死了少正卯。在後人看來,這是孔子一生的污點。

  一般來說,被處死的人都是犯了十惡不赦的罪,可是少正卯一沒殺人,二沒叛國。孔子給了五項罪名,分別是:「心達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丑而博、順非而澤。」意思是,知道自己乾的是十惡不赦的事,但行為頑固且死不改悔,言論虛偽善於詭辯,對醜惡的東西十分了解,但卻贊同反動言論並加以潤色。

  對於這五項罪名,孔子美其名曰「君子之誅」。

  可這五項罪名怎麼看都像是人身攻擊。學術爭論本來就很常見,不同的思想撞擊在一起,往往會產生更多的火花,這是一件好事。孔子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那是什麼讓滿嘴講「仁」的孔子,動起了殺人的念頭呢?

  從史料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比較好說話的人,一定是少正卯做了一些觸碰他底線的事,讓他不得不痛下殺手。

  由於少正卯死後沒有相關的史料記載流傳下來,所以我們不能清楚地知悉這一原因,那我們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比孔子晚出生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號稱西方哲學之父。他啟迪年輕人的智慧,嘲笑當權者的愚蠢,質疑雅典的神靈,因此擁有大批的信徒。

  可就是這樣一個沒殺人、沒放火的蘇格拉底,卻因為他的思想顛覆了雅典人民的精神世界,雅典人民害怕蘇格拉底的思想傳播,他們竟以民主投票的方式要處死蘇格拉底。

  民主的人民以民主的名義處死一位哲學家,這看似矛盾荒唐的背後是有一定的邏輯的。

  一個人如果被踢了一下,打了一下,他不一定對打人者痛下殺手,但是如果他的信仰被他人摧毀,他沒準會痛下殺手。因為一個人的信仰,是自己付出多年心血、為之堅持、為之奮鬥的精神動力。

  我們可以猜測,少正卯宣傳的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馳,直接衝擊了孔子的信仰,才會讓滿嘴講「仁」的孔子舉起了屠刀。

  雖然孔子誅殺少正卯,被很多後人看作是孔子的人生污點,但是孔子為了自己的信仰而戰,他無所謂。

  代理國相職位的孔子把魯國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這還不是他的終極夢想,他要在轉正後,把魯國建設成自己心中的理想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都能在「禮」的規範下,扮演好屬於自己的角色,這樣社會就會井然有序。每個人都有仁愛之心,那魯國將會充滿愛,沒有仇恨,沒有陰謀,沒有妒忌。

  可惜的是,很多偉大的理想主義者都是一個悲情的英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