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的教訓書系(套裝共5冊)> 七 順勢而生的「流寇」暴動

七 順勢而生的「流寇」暴動

2024-10-11 09:58:52 作者: 吳晗,孟森,呂思勉,張蔭麟,岑仲勉

  貴族、太監、官吏和紳士所構成的上層階級一方面自相剝削,一方面又聯合地方種種方式去剝削農民。高高在上的窮奢極欲,夜以繼日,皇帝大臣們講長生,求「秘法」,肆昏淫,興土木,紳士、豪商和其他有閒分子更承風導流。妓女,優伶,小唱,賭博,酗酒,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要素。崑曲和小品文發達正是這時代性的表現。假如一部文學作品是可以做一個時代的象徵的話,那就是《金瓶梅》。另一方面,農民卻在飢餓線下掙扎著,被力役、賦稅、苛捐、盜匪、災荒、官吏、鄉紳逼迫著;他們忍耐了幾輩子,受苦了幾十年,終於等到了大時代的來臨,火山口的爆發,從火光血海中,仿佛看見自己的出路!他們喪失了,或被天災所迫而捨去了耕地,便成為流浪的難民。他們即使能找到別的工作,也仍不免於凍餓。據《徐氏庖言》卷一:「都下貧民傭一日得錢二十四五文,僅足給食。三冬之月,衣不蔽體。」他們有生存的權利,有要求吃飽的權利。我們試一考查當時的米價:

  天啟四年(1624)蘇州米一石一兩二錢。1

  

  崇禎二年(1629)蘇州糧一石折銀一兩有餘。2

  四年(1631)延綏斗米四錢。3

  十年(1637)蘇州冬粟每石一兩二錢,白粟一兩一錢。4

  十三年(1640)山東米石二十兩,河南米石百五十兩。5蘇松米每石一兩六錢,秋杪糙米至每石二兩。6

  十四年(1641)山東臨清米石二十四兩,7蘇州白米每石三兩零。8十五年(1642)蘇州米每升至九十文有零。9

  這雖是一個簡略的統計,並且只是幾個地方在荒歉時的情形,不過也可由此窺見當時農民苦痛情形的一斑,由此以例全國,大概是不會相距甚遠的。

  在這種情形下的農民,陡然遇見了得救的機會,即使不是很可靠的機會,也會毫不遲疑地抓住,犧牲一切,先去填飽肚皮和打倒過去曾壓迫過他們的敵人,這機會便是腐潰了幾十年的社會經濟所產生的「流寇」暴動。

  注釋:

  1.《啟禎記聞錄》卷一。

  2.《啟禎記聞錄》卷一。

  3.《明史·李繼貞傳》。

  4.《啟禎記聞錄》卷二。

  5.《明史·左懋第傳》。

  6.《啟禎記聞錄》卷二。

  7.《明史·左懋第傳》。

  8.《啟禎記聞錄》卷二。

  9.《啟禎記聞錄》卷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