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華為績效管理法> 勤奮鬥、多打糧

勤奮鬥、多打糧

2024-10-11 08:46:22 作者: 甘延青

  「一年之計在於春,希望你們在春天播的是好種子,發的是好芽,秋天才能給我們收穫。若是你們在秋天收不到糧食,我們一定是要餓死的。」糧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希望,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看得見的利潤始終是不變的口糧。

  IT產業的冬天是如何形成的?任正非分析道:這是美國的新經濟炒得太熱而造成的。回憶起世紀之交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事件,任正非指出,「大家想想當時的情況,那時好像鋼鐵、汽車,都落後了,只有搞信息才賺錢,觸網即『發』,無『網』不勝。所有的上市公司,不管是賣雞蛋的、還是賣鴨蛋的,只要有一個『.com』,幾百億、幾千億就圈進來了。我當時就認為這是極不正常的,道理很簡單,也很樸素:人們不能吃信息,穿信息,住信息。糧食不要了,房子不要了,汽車不要了,然後人們就富裕起來了,怎麼可能?因此,在新經濟理論虛擬財富的推動下,人們非理智的追捧製造了整個世界對網絡企業的大泡沫。」

  10餘年後,網際網路思維襲來,任正非始終強調華為要繼續走艱苦奮鬥的道路,形勢在變,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變。無論是望星空還是打仗,最終還是要打糧食;不要為網際網路而發燒,要堅持走艱苦奮鬥的道路,而且要多打糧食。「糧食是永遠沒有止境的,五千年來,人總是要吃飯的。我們當然希望不要把自己搞沒有了,這是我們的想法,不是客觀存在的。」

  「如何多打糧食」是一個綜合性命題,達成這一目標,必須從多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明確糧食從哪裡來。任正非認為,必須要提升一線的作戰能力,以客戶為中心,多打糧食。但凡成功的公司,都是在為客戶產生價值,客戶賺了錢,才會從自己的口袋中掏錢。「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改進對準為客戶服務,哪個部門報告說他們哪裡做得怎麼好,我就要問糧食有沒有增產,如果糧食沒有增產,怎麼能說做得好呢?我們的內部管理從混亂走向有序,不管走向哪一點,都是要賺錢。」

  

  第二,要管理好拉車人和坐車人的分配比例,讓拉車人比坐車人拿得多,拉車人在拉車時比不拉車的時候要拿得多。「打糧食」從來離不開那些從事基礎性工作的員工,他們作為「打糧食」大軍的一分子,也應該有社會可比性的收入待遇,如果總是拉高頂端,容易產生內部矛盾。「司機在機場等客人,一旦客人晚點,就要在機場外等幾個小時,與其讓他坐在車裡開著空調,為什麼不能同意他們去咖啡廳喝杯咖啡、吃點東西,這樣汽油也節省了,他本人也有感覺。這種改善有利於鞏固我們的隊伍,也有利於優秀員工拿高工資。」公司內部不應形成對立群體,只有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公司未來收益時,才能形成新的戰鬥力,萬眾一心,打下更多的「糧食」。

  第三,「打糧食」是目的,「糧食」就要作為考核的指標,沒有糧食餵養的企業就活不到未來。未來要發展,但是當下要吃飯,所以,企業要發展,就不能只關注「未來如何賺錢」。組織績效考評應該「根據當期產糧多少來確定基本評價(KPI),根據對土壤未來肥沃的改造來確定戰略貢獻,兩者要兼顧,沒有當期貢獻就沒有薪酬包,沒有戰略貢獻就不能提拔。……將來公司所有指標都要關注到搶糧食,關注到戰略指標。……雖然做了戰略高地,但若利潤是負值,乘以任何係數都沒用,因此還是至少要實現薄利。」

  「打糧食」的過程是艱苦的,但收穫是豐厚的。累累碩果往往容易讓奮鬥者自滿,讓管理者孤芳自賞。任正非提醒道:「頒獎給你們是讓你們多打糧食,你們要止步不前,將來就沒有飯吃,去吃獎牌好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