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2024-10-11 08:46:19
作者: 甘延青
創業初期,華為人為了籌集更多的發展資金,拿的工資都不高,他們還經常加班,但公司很少發加班費。很多華為高層,一直到1999年還都居住在深圳郊區的農民房內。為了理想,他們對此無怨無悔。在這種拼搏精神的帶動下,華為取得了高速發展,年銷售額增長幅度超過100%。1996年,華為產值達25億元;1997年,華為產值達50億~60億元,員工則達到了3100人,其中40%從事開發與研究,35%從事市場銷售和技術支持,12%從事行政管理,13%從事生產製造;1999年華為公司發展到5000多人。下面的話就是任正非在這個背景下說的:
艱苦奮鬥是華為文化的魂,是華為文化的主旋律,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外界的誤解或質疑動搖我們的奮鬥文化;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華為的發展壯大而丟掉了我們的根本——艱苦奮鬥。
在電子信息產業,要麼領先,要麼滅亡,沒有第三條路可走。華為由於熱愛走上了這條路。當我們走上這條路,沒有退路時,我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我們的高層領導為此犧牲了健康,後來的人也仍不斷在消磨自己的生命,目的是為了達到業界最佳。沙烏地阿拉伯商務大臣來參觀時,發現我們辦公室柜子上都是床墊,然後把他的所有隨員都帶進去聽我們解釋這床墊是幹什麼用的,他認為一個國家要富裕起來就要有奮鬥精神。奮鬥需一代一代堅持不懈。我們要強調員工的敬業精神,選拔和培養全心全意高度投入工作的員工,實行正向激勵推動。基於公司處於的不利因素,激發員工拼命努力的熱情。知識、管理、奮鬥精神是華為創造財富的重要資源。我們在評價幹部時,常常用的一句話就是,此人肯投入,工作賣力,有培養前途。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員工,才能成為優良的幹部。我們常常把這些人,放到最艱苦的地方、最困難的地方,甚至對公司最不利的地方,讓他們快快成熟起來。
如果以狹隘的金錢觀來認識資本主義世界的一些奮鬥者,就理解不了比爾·蓋茨為什麼每天還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不間歇地努力。不帶成見地去認識競爭對手,認真向他們學習好的東西,才有希望追趕上他們。華為在IT泡沫破滅後僥倖活下來,其實是我們當時的落後救了華為,落後讓我們沒能力盲目地追趕技術驅動的潮流。而現在西方公司已經調整過來,不再盲目地追求技術創新,而是轉變為客戶需求導向的創新,我們再落後就將死無葬身之地。信息產業正逐步轉變為低毛利率、規模化的傳統產業。電信設備廠商已進行和將進行的兼併、整合,正是為了應對這種挑戰。華為相對還很弱小,面臨更艱難的困境。要生存和發展,沒有靈丹妙藥,只能用在別人看來很「傻」的辦法,就是艱苦奮鬥。
艱苦奮鬥精神一直是華為人的靈魂。任正非曾經多次強調過:「華為不戰則亡,沒有退路,只有奮鬥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希望用這句話來時時刻刻為華為人提醒。在2014年新春講話中,任正非再次提到了這種精神,並將其喻為「烏龜精神」。
「烏龜精神」從本質上來說並不是一個新概念,許多人士都將其奉為成功的圭臬。馬雲曾經為此說過一段話,對烏龜精神有著很好的闡釋:「我發現很多網絡公司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流行什麼做什麼,說明從第一天起,它並不相信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很多跟風跑的網絡公司一批批倒下,而馬雲領導的阿里巴巴卻一直堅持著成立之初的夢想與目標,不僅沒有動搖,反而更加篤定,這也是阿里巴巴能走到今天,並離當年目標越來越近的關鍵所在。簡而言之,烏龜精神引導的成功就是有方向、有堅持。
這一點,華為也不例外。實幹一直是華為精神的靈魂,為企業創造價值,就是為企業延續生命,不僅是企業後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員工本身獲得自身利益的根本保障。《華為基本法》第六十九條明確指出:華為公司保證在經濟景氣時期和事業發展良好階段,員工的人均收入高於區域行業相應的最高水平。從這條規定中似乎能夠看出,華為將員工的待遇與公司的效益聯繫得比較緊密。事實也的確如此,華為自身的員工,如果對公司的貢獻越大,那麼該員工則可以從公司收穫比較豐厚的報酬。
然而,現實是非常嚴峻的,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IT技術行業的日臻成熟,同行之間的競爭程度越來越激烈,華為與一般同行之間的差距正日漸縮小。若是將比較的對象擴展到世界範圍,華為所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了。據統計,2013年,我國前百家軟體企業的業務收入為3667億元,同比增長8%,而2012年IBM、微軟的軟體業務收入分別為848億美元和600億美元;從企業效益看,2012年財年,我國400家樣本軟體企業利潤總額902億元,而IBM實現淨利潤166億美元(利潤率超過16%),微軟實現淨利潤169.78億美元(利潤率超過24%)。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我國的IT企業都與世界先鋒企業有著較大的差距。如果華為想在業界保持曾經的地位,如果華為的員工想依舊拿到豐厚的薪水,就必須將「烏龜精神」貫徹到底,為企業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這是推動公司進步的唯一有效動力。只有在公司效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員工才能享受到更高的待遇水平。
在創業之初,當華為自主研發的設備剛出來,華為的創業元老們很興奮,又很犯愁,因為業界知道華為的人很少,了解華為的人更少。當時有一個情形,一直深深地印在老華為人的腦海中,經久不退:在北京寒冬的夜晚,我們的銷售人員等候了8小時,終於等到了客戶,但僅僅說了「我是華為的……」這半句話,就眼睜睜地看著客戶被某個著名公司接走了。望著客戶遠去的背影,華為人只能在深夜的寒風中默默地體會著屢試屢敗的沮喪和屢敗屢戰的苦澀。是啊,怎麼能怪客戶呢?華為本來就沒有幾個人知曉啊。
如今,通過艱苦奮鬥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之後,華為人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和神聖的責任感。任正非表示:「我們的勞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增進了人們的溝通,而且也一天一天地充實著我們自己,豐富著我們家人的生活,也在一年一年地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在分享勞動果實的同時,又增加了對未來的憧憬,這些在慢慢地加深著我們對勞動本身的體悟和認識。熱愛勞動不僅僅是一種美德,勞動中的人也是美的,在勞動中能品嘗到一種愉悅甚至幸福。當看著我們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綠洲,當看著事先連想都不會想到的、代表著現代文明的成果在我們勤勞的雙手中不斷地創造出來時,這種心情是無論用什麼語言都難以表達的,真可謂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