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帝意——和珅發跡史
2024-10-11 07:21:59
作者: 蔣巍巍,石玉峰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越來越被人們所看重,所以會有「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成就完美」之類的說法。不要再因為覺得自己平凡而失去人生的追求,也不要再沉迷於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的幻想中,留心身邊的細節,你很快便會超越別人。
在和珅還是宮中一名默默無聞的小侍衛時,一天,乾隆坐在車輿中欣賞春光。忽然,一名侍衛急匆匆地走到駕前奏道:「雲南急呈奏本,緬甸要犯逃脫。」乾隆接過奏章,細細讀過後,眉頭一皺,龍顏大怒,說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
乾隆說的這句話出自《論語》,兕指犀牛。大意是說,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裡出來傷人,龜玉在匣子裡被毀壞,是誰的過錯呢?乾隆平時說話喜歡引經據典,在這個時候也不例外。
皇帝發怒,非同小可,一時間,隨行人員瞠目相向,不知所措。這時,有一個青年侍衛在旁邊從容不迫地說:「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他聲音洪亮,口齒清楚,語言乾脆,明確地給出了乾隆想要的答案。
乾隆不禁一怔,循聲望去,只見說話之人儀態俊雅,氣質非凡。乾隆很高興,就問道:「你一個侍衛,卻也知道《論語》,念過書嗎?」青年畢恭畢敬地回答,自己雖然學識不高,但也是生員出身。這在侍衛中也實屬鳳毛麟角了。乾隆有心要考考他,就說:「你且說說《季氏將伐顓臾》一章的意思。」
只見青年不慌不忙地說道:「重視教化,修習文德,才能讓天下的人臣服,不然的話,就會出現分崩離析、禍起蕭牆的狀況,這些都是聖人的見解。但是,如今世事變遷,遠方多有頑固不化之人,單單對他們實行教化,而不加以威嚇,反而容易使他們生二心。所以,治國安民,應該首先通過重視教化、修習文德以使百姓信服,使遠方的人都到我們的國家來,然後將他們好好地安置;同時,也要以武力震懾他們,以防微杜漸。不然,就是真正的『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了。」
乾隆聽了他的回答,十分滿意,馬上宣布讓他總管儀仗,同時也記住了這個青年。這個人就是和珅。和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一個別人沒有注意的細節,他充分地利用這個細節,展示自己平日所學,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從此開始發跡。
又一日,乾隆在圓明園的水榭上讀書,和珅隨侍在側。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乾隆手中的《孟子》的註解因為是用小字排在原文之後的,所以很快就看不清了。於是,乾隆就對和珅說:「和珅,去拿燈來,朕看不清了。」
和珅躬身問道:「不知皇上看的是哪一句?」
乾隆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和珅不假思索,朗聲背道:「言水土平,然後得以教稼穡;衣食足,然後得以施教化。后稷,官名,棄為之。然言教民,則亦非並耕矣。樹,亦種也。藝,殖也。契,亦舜臣名也。司徒,官名也。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彝之性也。然無教,則亦放逸怠惰而失之,故聖人設官而教以人倫,亦因其固有者而道之耳。《書》曰:『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此之謂也。」和珅一口氣便將朱熹的註解背了出來。
乾隆聽他背完,讚賞地說:「愛卿竟有如此造詣。」
於是,乾隆背文,和珅背注,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背了許久。
乾隆對和珅更為欣賞了,尤其是在眾多的滿人大臣中,像和珅這樣如此精通漢人文化的,實在是少之又少。於是,乾隆立即升和珅為御前侍衛。
自此以後,和珅便常伴乾隆左右。他對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習慣,甚至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處處注意,留心觀察。時間一久,他把乾隆的脾氣、心理、愛憎等了解得十分清楚,不管乾隆要做什麼事,他件件都辦得讓乾隆十分滿意。乾隆愛聽好話,他就專挑順耳的說;有時不等乾隆開口,他早已把乾隆想要的東西準備好了。和珅始終從細小處著眼,在各方面都使乾隆非常滿意,乾隆也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心腹,和珅自然也就平步青雲了。此後,他不斷升遷,兼任多職,曾授戶部侍郎,旋擢軍機大臣,歷任步軍統領,戶、兵、吏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後晉文華殿大學士,還兼任內務府總管、《四庫全書》總纂官,累封至一等忠襄公。
和珅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成就,都是因為他善於把握細節,擅長揣摩帝意。從別人的舉手投足之間解讀其心意,可以讓自己相機行事;從別人的眼神和話語中判斷出對方隱含的動機,可以使自己繞過人生路上的陷阱。
鬼谷子在《揣》中說:「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通常情況下,內心感情發生的劇烈變化,一般會通過人的外在表現出來。我們都是依據對方的外在變化揣測他的內心的真實意圖,為人處世靈活一點,才能更準確地「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