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鬼谷子的溝通技巧> 用晦而明——一定要記得用「我們」代替「我」

用晦而明——一定要記得用「我們」代替「我」

2024-10-11 07:20:09 作者: 蔣巍巍,石玉峰

  在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人掌握不好表達熱忱的火候。不少人的熱情看上去是故意裝出來的,這些人學會的是表現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熱忱。真正的熱忱絕不會讓同事以為你是在刻意表現自己,也不會讓同事產生反感。

  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同事,在工作上該出力的時候全力以赴,才是聰明的表現。而抓住一切機會刻意表現出「關心別人」,「是領導的好下屬」,「雄心勃勃」,則會讓人覺得虛假而不願與之接近。

  有人說:「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鳥類喜歡炫耀美麗羽毛一樣正常。但過度自我表現就會使熱忱變成虛偽,自然變成做作,最終的效果還不如不表現。

  很多人在談話中總是突顯自己。這種人雖說可能被人高估為「具有辯才」,但是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顯得輕浮」或「想要引人注目」等,暴露出其自我顯示欲,常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相信大家也已經發現了,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有些人的說話方式會令人生厭,而有些人的說話方式卻會讓人容易接受。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呢?英國首相邱吉爾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據說邱吉爾雖然平日愛用誇張的詞語來自我表現,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卻會用英語說:「我們應該在沙灘上奮戰,應該在田野、街巷裡奮戰,應該在機場、山岡上奮戰——我們,決不投降。」請注意,他說的是「我們」,而非「我」,這才是真正正確的表現方式。後者給人以距離感,前者則使人覺得較親切。「我們」代表著「你也參加」的意味,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左的人劃為同一立場,並按照自己的意圖影響他人。

  

  一位名人在描述令人厭煩的行為時說:「一個滿嘴『我』的人,一個獨占『我』字、隨時隨地說『我』的人,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所以,不管是在演講還是在與人溝通時,儘量用「我們」來代替「我」,這樣就可以縮短與別人的心理距離,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遇到必須說「我」字的時候該怎麼辦呢?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把「我」讀成重音,不能把「我」的語音拖長;第二,目光不要逼人,表情不要眉飛色舞,神態不要得意揚揚;第三,不要突出做事的「我」,而要把重點放在對事件的客觀描述上。

  真正展示教養與才華的自我表現絕對無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現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只是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在辦公室里,同事之間本來就處在一種隱性的心照不宣的競爭關係之下,如果一味刻意表現自己,不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會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敵意。不恰當表現的另一個誤區就是經常在同事面前顯示自己的優越性。日常工作中不乏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他很狂妄,使得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以為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是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同事之間應該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謂「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過分自負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會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別人都敬而遠之,甚至厭而遠之。

  職場中,人人都希望出人頭地,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英雄一旦找到了用武之地,就應該積極進取,建功立業,但是在表現自我的同時,也不能不顧別人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某位同事的談話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無形之中是對他人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所以,與同事相處,能做到「楗而內合」才是最高的境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