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2024-10-13 14:23:15
作者: 郭津宏
做事情留有餘地,給自己一個台階。
通過觀察人們內心世界和社會現實的脫離現象,我們知道有很多可憐的人,因為自己的嘴巴引起良心上的不安,時時苦惱著。然而,他們徒有傷感卻無法採取行動,在心中承受自己的錯,但卻無法採取彌補損失的行動。
同樣有一些人,輕信了別人的嘴巴,遷怒於嘴巴的主人。眼前的海市蜃樓無法壓制住內心的仇恨,其實,他們的內心曾經對別人充滿著幻想,幻想的破滅讓他們激發起最原始的憤怒。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從人心的角度觀察、討論和研究這些問題。以做夢為例,夢絕對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生活中無意識的行為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在之前的生活中採取的無意識或者有意識的行動,才能在潛意識裡留下痕跡,由此產生了夢。
前面有過類似的行動,才在潛意識裡留下了痕跡。
心理學中,人的定性心理影響著很多事情的發展。一旦對某件事情確定了性質,內心就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想方設法地將未知的事情向已經確定了性質的事情周圍靠攏。
人的這種不自覺的心理活動,稱為定性心理。
我有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告訴我這件事:
「進入銀行工作,我成為周圍人羨慕的對象。一次,我的導師找我幫忙,他想開一家超市,卻缺少資金,便去問我能不能幫忙貸款。導師對我的幫助很大,我也一直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而且導師是第一次找自己幫忙,怎麼能拒絕呢?當即一口答應。
「可是,你知道的,我畢竟只是銀行里的一個櫃檯員,儘管每天從我手上過的錢比你一輩子用的廁紙都多,但在我看來這些錢還沒有廁紙用處大,因為它從不屬於我。銀行里,我根本沒有說話的資歷,老師的貸款請求又不合乎規章。我一再努力,可事情卻無法按照我努力的方向發展。導師一遍遍給我打電話,我一遍遍地承諾:很快就辦下來了。
「其實,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很心虛,我的內心在忍受著折磨。更為要命的是,當導師後續工作全部做完,等著資金開業時,我這裡卻拿不出錢來。導師大怒,大聲地斥責我。他白白投資了一部分錢。」
聽完朋友的講述,我想告訴他,你的承諾已經在對方的心中定性了。他的潛意識裡,缺少資金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儘管資金的事情還沒有落實。但在他的心中,卻將這些成功或者失敗的可能性完全忽略。他只關心在約定的時間內拿到錢,僅此而已。
當已經定性的東西發生了變化,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當一個人的價值觀被否定後,心理會產生強大的排斥力,這種排斥力產生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
關於定性心理,中國古代偉大的母親孟母已經給世人做了最好的榜樣:
孟母在院裡陪孟子嬉戲玩耍,突然傳來了豬叫聲,是鄰居在殺豬。孟子問:
他們家殺豬做什麼?
孟母隨口就說:「給你吃。」
孟子聽完之後,高興地拍著手:「太好了,今天可以吃到豬肉了。」
此話剛出,孟母就後悔了,心想:我懷這個孩子的時候,座席不放正不往下坐,肉切得不正不吃,為的就是良好的「胎教」,如果今天逞一時口舌之歡卻欺騙了孩子,這等於教孩子不講信用,但是話已經出口不能收回。為了不欺騙孩子,孟母硬是出錢把鄰家的豬肉買了來給孟子吃。孟母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然而,這件事放在今天,當媽媽告訴孩子「給你吃」,孩子往往會吐吐舌頭,一副不相信的表情——這是做媽媽的失敗。
人際交往中,當你有求於別人的時候,前一分鐘,對方信誓旦旦,說:「這件事交給了我,就等於已經成功了。」當然,定性心理會覺得事情已經成功了,會佩服對方的能力與實力。
然而,後一分鐘,對方卻對你說:「這件事遇到了一點困難,我可能幫不了你。」
他的話等於讓你原來定性的世界觀完全推翻了,你的第一反應是譴責他:你這個騙子。
然而,如果事情是另外一種情形:
你有求於別人,前一分鐘,對方說:「這件事結果不管能不能讓你滿意,但我一定盡力而為。」
後一分鐘,對方對你說:「這件事遇到了一點困難,我盡力了。」
你可能會略微失望,但心裡卻會感激對方,因為對方已經盡力了。
同樣的結果,卻有截然不同的心理效果。
一個人對別人開始的承諾已經在對方心中形成了一種定勢,如果你說能完成,對方在心底就已經固定了這種定勢:能夠完成。然而,你沒有完成,在定性心理的影響下,肯定產生負面情緒。即便完成了,這也是理所當然,只是履行承諾罷了。
如果你開始給對方的承諾留有餘地,在定性心理的影響下,儘管結果沒有滿足對方,但同樣在心理定性的影響下,不會對你產生負面情緒。但如果你能夠完成對方的請求,則會產生更強烈的正面效果。
人是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互相求助的時候,當你承諾一件事情時,在綜合考慮自身能力和其他因素後,尚需留有一定餘地,使你最終達成的結果不低於你承諾的。也就是說,可以給人一個意外的驚喜,但是不要讓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定性心理,讓一個人的誠信尤其重要,討厭有口無心直言快語,實則機關算盡言而無信的人。
因此,否則,在定性心理的影響下,很容易出力不討好。做事情一定要留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