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兒童教育心理學> 正面管教: 新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需要教育者共同努力

正面管教: 新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需要教育者共同努力

2024-10-11 06:14:36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證明自己教育方法是正確的,或者顯示自己教育方法的優越感,關鍵是要用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當然,在掃清我們教育工作的障礙時,我們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很多家長不願意聽取任何建議,他們感到吃驚或者生氣,他們的態度很不耐煩,甚至會有敵意,因為教師把他們和他們的孩子置於一種令人不快的境地。這種家長通常都會對孩子的某些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當下的客觀現實也視而不見。但是,現在他們被強迫睜開雙眼,這個過程自然會令人不快。如果教師突然地或者情緒激動地和家長談起他們孩子的問題,那教師很難得到家長的配合。很多家長甚至對教師大發雷霆,然後轉身離去。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教師最好告訴這些家長,他們的教育工作需要孩子家長的配合和幫助。教師最好能幫助這些家長穩定情緒,讓他們能夠平心靜氣地坐下來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們需要明白,很多家長過於墨守成規,他們很難一下衝破這種束縛。

  

  例如,一位父親一直用嚴厲的言辭和難看的臉色摧毀孩子的自信。十年以後的現在,突然讓他轉變方式,和顏悅色地和孩子說話,這自然是很困難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親突然改變了對孩子的態度,孩子一開始也會覺得這是假象,他會把這視為一個詭計,只有經過很長時間,他才會覺得這是真的並逐漸樹立自信。即便是高級知識分子也不例外。有一個中學校長曾不斷地批評和挑剔兒子,幾乎把孩子逼至崩潰的邊緣。這位校長跟我們交談了以後,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他回家以後,又用刻薄的口氣對孩子進行了一番說理教育。然而,由於孩子的惰性太強,他又大發雷霆。兒子每次做了父親不滿的事情,父親就會大發脾氣,進行嚴厲的說教。一個身為教育者的校長尚且如此,對於那些從小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管教方法下耳濡目染的家長們來說,要他們一下子改變態度,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教師跟家長談話時,應該學會運用委婉和巧妙的措辭和方法。

  我們要知道,在很多家庭中,兒童都是在皮鞭教育下成長的。因此,往往會出現這種情形:孩子在學校接受教師的一番改正教育以後,一回到家裡,還要面對家長的皮鞭。想到教師的教育努力會因為家長的皮鞭而付諸東流,不免令人感到悲哀。這樣,孩子就要為自己犯的一個錯誤遭受兩次懲罰。而在我們看來,對孩子懲罰一次就已經足夠了。

  我們知道,對孩子的這種雙重懲罰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某一個孩子必須要把一份糟糕的成績單給父母看,但他害怕挨打,所以沒有把成績單交給父母;他又擔心回到學校會受懲罰,於是就選擇逃學或者在成績單上偽造家長的簽字。我們不能無視或者小看這種事情,要結合孩子的實際處境來考慮他的問題。我們得問一下自己:如果現在跟孩子談論他的問題,會發生什麼事情?孩子又會做出什麼行為?我們能確定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好處嗎?孩子具備足夠的承受能力嗎?他真能夠由此吸取有益的教訓嗎?

  我們知道,孩子和成人在面對困難時的反應有很大差異。我們對孩子實施教育的時候務必要三思後行,在試圖重整孩子的生活模式之前,應當冷靜、客觀地分析其可能產生的後果。在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再教育的時候,如果缺乏周詳的考慮和客觀的判斷,也就缺乏取得預期成效的把握。

  實踐和毅力是教育工作必備的基本要素,而且還要堅信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我們總有辦法挽救孩子。首先,我們要遵循「越早越好」這一古老而且公認的法則。教師不能把孩子的缺點割裂地看待,而應該將其視為孩子整體中的一部分,這樣才更能理解和幫助孩子。有些教師習慣抓住孩子的某種問題,然後機械地處理,比如,一旦孩子沒有完成好功課,就立刻把這種情況告訴家長。這種處理方式顯然不是最合適的。

  如今,在兒童教育的領域不斷出現新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科學的引領下,那些傳統和陳腐的教育習俗正在被淘汰。這些新的知識讓教師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但也讓教師對兒童出現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更有能力去幫助這樣的兒童。有一點要記住的是,兒童的單一行為表現,一旦脫離這個兒童的整體人格,就變得毫無意義。只有把兒童的某一行為結合他的整體人格進行研究,才能對他的單個行為表現有更深入的理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