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兒童教育心理學> 理想班級模式: 在合作中競爭

理想班級模式: 在合作中競爭

2024-10-11 06:13:39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此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在校學習的兒童都認為自己處於一種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對此,我們不難理解,理想型的班級應該是一個整體,每一位學生都覺得自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教師應對這種好勝心和競爭意識加以控制,將其限制在一定範圍內。有的學生不願看到別人在學習上遙遙領先,他們要麼奮起直追,要麼垂頭喪氣,僅僅帶著個人情緒看待事物。這就是為什麼教師的引導和建議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的一句恰當的話就能讓沉迷於競爭的學生走入與他人的相互合作中。

  制訂一套合適的學生自治計劃,會有助於加強學生們的合作精神。當然,我們無須等到學生完全準備好了,才去制訂這類計劃。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注意觀察班裡的情況,或者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讓學生在缺乏準備的情況下開始實行自治,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施行的懲罰措施往往會比教師更加嚴厲和苛刻。他們甚至會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利,獲取優越感。

  對兒童在學校所取得的進步加以評估時,我們既要考慮教師的意見,也要考慮兒童的意見。有意思的是,兒童在這一方面有著極佳的判斷力。他們知道誰拼寫得最棒,誰畫的畫最好,誰的運動最出色。他們能很好地互相打分。有時候,他們未必會那麼公正,但他們會意識到這一點,並且會儘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在評價方面最大的問題是,有的兒童會小看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但事實並非如此!教師應該為兒童糾正這種錯誤想法,否則,有這種想法的兒童是不會取得進步的,只能是原地踏步。

  在學校,大部分兒童的成績一般不會有太大變化,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好,成績差的還是成績差,中等成績的還是中等成績。這種狀態更多地反映了兒童心態上的惰性,而不單是智力水平。它表明兒童把自己限制住了,在經過若干次挫折後,他們就不再嘗試了。但也有些兒童的成績會有一些大的波動,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事實。這表明兒童的智力水平並不是命中注定、一成不變的。學生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教師也要讓學生懂得將這一道理應用到具體的學習中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