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追求優越的錯誤方式1: 懶惰及其他
2024-10-11 06:11:37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在我們進一步討論對優越感如何區分好壞前,先來討論一種看起來似乎與理論相悖的行為——懶惰。從表面上看,懶惰好像和「所有兒童都會追求優越感」的觀點相矛盾。其實,我們對懶惰兒童的責備無非是因為覺得他們沒有表現出追求優越的渴望和雄心。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種普遍的觀點是錯誤的。懶惰的兒童其實正在享受懶惰帶來的好處。他們不需要背負太多外界的希望,不用努力,總是一副無所謂吊兒郎當的樣子,也不會因為沒有成績而被人責備。而且,他們的懶惰反而使自己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起碼他們的父母要時時關注他們。試想,有多少孩子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而不惜代價去努力。這樣一來,我們就會明白,這些孩子為什麼會通過懶惰來引人注目了。
當然,這不是心理學對懶惰的全面解釋。很多時候,兒童懶惰是為了緩解自己當前的處境。他們可以把目前的無所建樹歸咎於懶惰,這樣人們也很少會指責他們的能力不夠,家人甚至會說:「如果不是他懶,他做什麼都會很棒。」相比而言,孩子還是更喜歡懶惰的評價,這對於沒有自信的孩子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安慰。因為,這個「如果」句式——如果不是他懶,他做什麼都會很棒——撫平了他們的挫敗感。當這些兒童做出一點努力,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會與他們之前的毫無成績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就會被大力表揚。而那些一直努力的兒童,雖然會取得更大的成績,但未必受到如此大力的表揚。甚至即使犯了同樣的錯誤,人們對懶惰的兒童的批評也總比對其他的兒童要溫和很多。
說到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懶惰背後通常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把戲。懶惰的兒童就好像走鋼絲玩雜耍的人一樣,即使他們掉下去,底下也總是有著保護網,基本不會受到傷害。簡而言之,懶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的一道屏障,也成了阻礙他們面對困難的藉口。
縱觀現行的教育方法,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些方法對懶惰的孩子無計可施。人們越責備一個懶惰的孩子,就越符合他的期待。因為不停地責罵會轉移人們對他的能力問題的關注,這正是他所期待的。對他來說,懲罰也是如此。老師們總認為用懲罰手段就可以使兒童走向正軌,可總是失敗。實際上,最嚴厲的懲罰也不能讓一個存心懶惰的兒童變得勤快。
如果兒童真發生了轉變,那也只是因為所處環境發生了轉變而已。例如,一個兒童出乎預料地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功,那可能是因為現在教他的老師對他態度很好,理解他,認認真真地跟他交流,沒有剝奪他所剩無幾的勇氣,而是給予他鼓勵。還有些兒童在原來的學校學業停滯不前,可換了個新的學校,環境有所改變,他也變得異常勤奮。
有些兒童並不是採用懶惰,而是選擇裝病來逃避學業。有些兒童在考試時顯得異常緊張,因為他們認為會因此得到老師相應的照顧。同樣的心理在愛哭的兒童身上也可以發現:哭喊和神經緊張都是他們獲取特權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