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獎勵「縱容」孩子的哭鬧
2024-10-11 06:03:53
作者: 金文
掌握強化/消失定律的關鍵是獎懲分明。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而且事先有聲明他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那麼父母絕對不可以姑息遷就,否則,言行不一致的父母無法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孩子也無法養成好的習慣。
同時,如果孩子的行為值得表揚,父母絕對不要吝嗇,也許只需要你說句話而已,但對孩子來說,那將是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對好行為、好習慣進行獎賞,進行強化,對錯誤的行為、壞習慣進行懲罰,讓它消失,這是強化定律的核心,因此只有賞罰分明,強化定律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威特夫人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兒,為了培養女兒良好的習慣,杜絕不良習慣對女兒的影響,威特夫人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積極使用強化/消失定律來教育孩子。
威特夫人告訴女兒:有一個美麗、公正的仙女每天都會在全國各地的上空飛呀飛,看到表現不錯或者做了好事的小孩,就會趁這個小孩晚上睡覺的時候,在他(她)枕頭邊放上好吃的點心;如果他(她)做了壞事或者有了壞的習慣,第二天早上起來就不會得到任何東西。
女兒在「仙女」的關注和鼓勵下,努力在做一個好孩子,每天睡覺前都要把衣服摺疊好,遊戲結束後也把玩具收好,這樣,第二天早上醒來,就會看到「仙女」送來的點心。但女兒也有做錯事的時候。一天,女兒把玩具娃娃扔在草坪上,就趕著回家吃飯了。
結果,家裡的小狗把娃娃咬破了,女兒哭著來找媽媽,但威特夫人說:「娃娃破了是因為你把它扔在草坪上,如果我把你放到野外,被老虎和獅子吃掉的話,我會多麼悲痛啊!唉,它真是太可憐了!」但是,決不說給女兒再買一個新的。
女兒漸漸長大,威特夫人謹記自己言行要保持一致,並且獎懲分明,力求為女兒做一個好的榜樣,繼續堅持用強化定律來培養女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正確應用強化定律要求父母要獎懲分明,不隨意使用自己的權利。有些時候,父母的獎勵或懲罰行為會讓孩子迷惑不解,這就完全失去了強化的作用。
今天羅伯特夫婦約了朋友見面,雙方都說好不帶小孩子好好玩一次。3歲的兒子傑克吵著要跟去,無論如何就是不肯跟保姆留在家裡,為此,甚至不惜哭哭啼啼,在地上打滾,弄髒自己最喜歡的衣服。
想到兒子最喜歡吃奶糖,雖然為了防止他長蛀牙,奶糖都被刻意地藏了起來。但這次為了讓兒子早點停止吵鬧哭泣,羅伯特先生給傑克找出了一包奶糖,並許諾回來的時候給他買禮物。
事實上,羅伯特先生的舉動無意中鼓勵了小傑克以哭鬧來達到目的,如果下一次小傑克想達到什麼目的的話,他首先想到的方法肯定是哭鬧。從強化/消失定律上來說,羅伯特先生的舉動恰恰沒能強化孩子的安靜,卻獎勵了他的眼淚和哭鬧。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小傑克還沒有開始落淚時就給他以鼓勵,鼓勵他與父母合作,這樣,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孩子會在潛意識裡形成這樣的概念:不哭泣,跟父母合作,就會有獎勵。而不是哭泣就能解決問題。
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別哭了,寶貝,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別亂潑水,要是你聽話,我給你買巧克力」……也許當時很有效,孩子馬上不哭不鬧了。但是,事實上,這是父母在用「獎勵」的方式來換取孩子停止不良的行為。短暫的安寧之後,孩子可能會形成不良行為可以換來「獎勵」的觀點,到那時就為時已晚了。
獎勵和懲罰是對孩子行為的外部強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過影響孩子的自身評價,對孩子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在獎勵時,要抓住時機,掌握分寸,不斷開化;在懲罰時,用語要得體、適度、就事論事,使孩子明白為什麼受罰和怎樣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