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基的選擇
2024-10-11 04:58:19
作者: 徐文
「如果我一年有5000英鎊的收入,我想我也會是一個好女人。」這是英國作家威廉·薩克雷的名作《名利場》中的女主角蓓基對自己的表白。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赫舒拉發教授就蓓基的上述表白出過這樣一道思考題:蓓基的本性究竟是好的還是壞的?如果蓓基的這個表白是真實的,那麼我們對此至少有兩種解釋:
◇蓓基的本性是好的
蓓基想做一個好女人,但是她太窮了,為生活所迫,她做不成好女人。如果她每年有5000英鎊的收入,她就會做一個本分的好女人。
◇蓓基的本性是壞的
蓓基不願意做一個好女人,如果每年有5000英鎊的收入作為她做好女人的補償,為了這些錢,她會勉為其難地做個好女人。
5000英鎊是蓓基為自己做好女人開出的價錢,也就是她做好女人的成本。「蓓基的本性究竟是好的還是壞的?」這個問題就轉化成了「以當時的物價水平來看,5000英鎊是一筆小錢還是一筆大錢?」
如果5000英鎊是一筆小錢,就暗示著蓓基做好女人的成本不高,說明她極想做一個好女人,只要有了這5000英鎊可以維持基本生活,她一定會做個好女人。
反之,如果5000英鎊在當時是一筆大錢,就意味著讓蓓基做好女人的成本很高,她本身是不樂意做好女人的,但是若給她一大筆錢作為她做好女人的補償,她就可以考慮看在這些錢的份兒上,做個好女人。
那麼,5000英鎊在當時到底是一筆小錢還是一筆大錢呢?從稍晚出版的一部作品《福爾摩斯探案》中的描述「一個女人每年有60英鎊的薪水就可以過得下去了」可以推導得出:5000英鎊在當時是一筆大錢,也就是說,讓蓓基做好女人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
在現實社會的博弈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尺度。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知府不是不貪,而是要通過權衡得失,看是否值得去貪。運用到蓓基身上,就是她不是不想做個好女人,而是要看她做個好女人的代價——每年給她的補償是否足夠高。
在與對手的博弈中,顯示出自己決不妥協的立場以增加對手的成本無疑是一個有效策略。蓓基就是這樣做的,除非對方願意每年支付給她5000英鎊的高收入作為她做好女人的補償,否則她是決不會改變自己的立場,去做個好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