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別干吃力不討好的事 隱藏的沉沒成本
2024-10-11 04:58:15
作者: 徐文
我們常常會談到成本,但究竟什麼是成本呢?經濟學家給出的定義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必須放棄的東西。我們所做的任何選擇,都不可避免地要為之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成本。因為成本的構成非常複雜,種類多種多樣,所以我們並不能簡單地說成本就是指花了多少錢。
比如,你周日看了一場電影,看這場電影的成本並不單單指買電影票花的錢(在經濟學裡被稱為「會計成本」),還包括你去電影院的車費,以及為了看這場電影而花掉的時間。這還不算完,因為你利用周日看了電影,所以你將不能再用這段時間去干別的事情,諸如走親訪友、洗衣服,或者讀一本書等,這都是你看這場電影所付的成本。
這些被替代的可能性成本在經濟學裡被稱為「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決策者從若干備選方案中選定某一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時所喪失的潛在收益。
成本構成複雜,種類多樣,有時讓人不能一下看清楚,因為它可能不是一次性支付的,而是一項漫長的分期付款。舉例說明,你買一件衣服,根據衣服質量與價錢,你馬上就可得出買它合算不合算,但是結婚就不一樣了。
也許新婚時,你覺得他是如此完美,值得你付出一切,可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你便發現了他的許多缺點,根本不值得你付出一生。但為了這段婚姻,你已經投入了太多的成本:有形的如金錢,無形的如青春、感情……這時,你又該何去何從呢?
這就涉及了一個新概念:沉沒成本。通俗地說,沉沒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經付出了,且無論如何也收不回來的成本。還以看電影為例,你花35元錢買了電影票,也花了相應的時間和機會成本去電影院看電影,可是到了電影院門口,你發現口袋裡的電影票不翼而飛了,你又該怎麼辦呢?
此時,你的心理鬥爭就開始了:看一場電影花35元錢還值,要是花70元錢(因為丟了電影票,所以要看這場電影,你必須再花35元錢重買一張票)實在是不划算,還是自認倒霉,不看了吧!
如果真是這樣,那你就陷入沉沒成本的圈套中了。既然你一開始願意花35元錢去看這場電影,那就說明你認為這筆交易是划算的,所以,你應該走出丟了35元錢電影票的陰影,再花35元錢買一張電影票去看電影。
如果你背著沉沒成本這個包袱不放,不再買票看電影而選擇回家,那麼你的損失會更大:去電影院來回的車費,以及為看電影而花費的時間都將計入你的損失之中。權衡一下,你還是再掏腰包買票去看電影吧!